曹学十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关于曹雪芹镶黄旗居所:民间传说与文献对照进行的研究

(一)民间传说:口述史与民间文学的混合体

毋庸讳言,民间传说中存在大量失实的信息,甚至可以说,民间传说中90%以上的信息都为后人所夸张甚至创造,与历史事实存在甚大的差距;但是,不应该因为民间传说这样的基本特点而全部否定民间传说对历史信息的记忆与传承。

众所周知,作为现代历史研究最基本的资料,不管是正史也好,口述史、历代文人笔记诗文、墓志铭也好,同样存在着失实、夸张、歪曲历史的情况。

史料并不等于历史学。

作为研究者,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综合所有可以接触的资料,利用材料可信性判断的基本原则,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和学术素养,对材料进行比对、分析和综合研究,得出研究对象各载体信息的关系,以严密的逻辑,做出合理的考证或者推测,逐步揭示或者接近历史的真相。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归类中,民间传说被归为“民间文学”。

应该说,这种归类说不上不合理,但也并不全面。民间传说是一种口述史与民间文学混合的产物,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利用民间传说时,既要考虑到民间传说中存在历史记忆的属性,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民间传说中民间文学的性质,不能将单个的民间传说作为证据用于历史研究。

关键问题在于,研究者所据民间传说中口述史的信息是哪些,民间文学的信息是哪些?这就需要将民间传说所提供的信息与记载研究对象的文献、实物,包括研究对象所处的时代、社会制度等进行综合比对、互证,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不同点,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将传说与文献、文物、社会背景、制度进行综合研究,在天地会研究、义和团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都得以应用,民间传说对历史某些信息的传承的性质亦在研究中得到证明。

(二)曹雪芹京西居所研究:民间传说与文献资料的对证

20世纪50年代吴恩裕听到的有关曹雪芹住香山一带的传说,皆出现于红学家对曹雪芹与香山关系未加关注的时代,各传说信息中存在一致的地方:曹雪芹曾住香山健锐营,具体说,是在镶黄旗营一带,死在此处,葬于附近。

曹雪芹友人敦诚《赠曹雪芹》写雪芹居所云:“满径蓬蒿老不华……日望西山餐暮霞。”张宜泉题《芹溪居士》写雪芹居所云:“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据此知道曹雪芹曾居住在北京西郊,其地紧邻山川(门外山川,非是遥望山川供绘画),满径蓬蒿,可以日望西山晚霞。

敦敏《赠芹圃》写雪芹居所云:“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访曹雪芹不值》写雪芹居所则云:“野浦不见人,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写明雪芹居所在山村,其处青山碧水,旁临“野浦”。

将记载曹雪芹居所特征的文献与传说结合考察,可知两者包含的信息是一致的:健锐营镶黄旗营位于碧云寺、万花山、寿安山之间,因沟壑分割,由镶黄旗西营、镶黄旗南营、镶黄旗北营三部分组成,其间沟壑纵横,正合曹雪芹友人敦敏等人所谓雪芹居所碧水青山、日望西山、旁有野浦的特点。

或者以为,诗中所写明显为山村,但传说指曹雪芹住在旗营,特征明显不同,且友人不能轻易出入于旗营。

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另一个传说和香山地区人们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

(三)镶黄旗、北上坡、公主坟:香山地方历史与风俗

1963年张永海告诉吴恩裕等人,曹雪芹最后住在镶黄旗营外的北上坡。

实际上,这一说法与赵常恂同学、曹未风所遇乡民和德某所言“实际上”并无差异。其“字面”的区别是因为香山当地民众基于当地特点对“地点”表达方式的特点有关。

清代旗营一般集中驻扎,按八旗左右翼分布,以便与汉民分开,保证旗营安全,不论是京师还是地方,京西的圆明园护军营、蓝靛厂外火器营也是如此,而香山则不同。

由于香山地处偏僻,且多山川沟壑,为了保证健锐营八旗的驻扎和物资供应,清政府在设置健锐营时因地制宜,左、右两翼沿山湾铺开,遇到村落或寺庙时,采取一村一旗(一寺)的驻扎模式。《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一《郊埛西十一》载:

 

静宜园东四旗健锐云梯营之制:镶黄旗在峒峪村西,碉楼九座,正白旗在公车府西,碉楼九座,镶白旗在小府西,碉楼七座,正蓝旗在道公府西,碉楼七座。

 

《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郊埛西十二》载:

 

静宜园西四旗健锐云梯营之制:正黄旗在永安村西,碉楼九座,正红旗在梵香寺东,碉楼七座,镶红旗在宝相寺南,碉楼七座,镶蓝旗在镶红旗南,碉楼七座。

 

乾隆十四年,健锐营初建时有兵丁一千人。《清会典事例》卷八七二《工部一一·营房·京师营房》云:“随征金川云梯兵一千名,别设一健锐营,分为两翼。”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增设骁骑千名。”《会典事例》卷四百二十八。

光绪京西园林图上的公主坟、镶黄旗西营

旗兵携家属居住,曹雪芹在香山居住的时候,香山仅健锐营士兵就有2000名,加上家属,每旗有700余人,是当地较大的村落。即便是清亡后,除四王府、门头村外,各旗演变成的村落也是香山人口规模较大的村落,故而,当地人在说及某地时往往以所在地区旗营的名称作为代称。

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北上坡一带曾埋葬明朝的公主,故名公主坟,而其地又紧邻镶黄旗西营,故当地人在称呼这一带时,往往统称为镶黄旗,这就是曹雪芹晚年住镶黄旗外北上坡,而人们或者称之为北上坡,或者称之为镶黄旗或者称之为公主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