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2 类风湿关节炎
【病例1】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关节疼痛4 +个月,加重伴发热7天”入院。4 +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腕关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疼痛,伴关节肿胀,伴晨僵(大于1小时),无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未予治疗。7天前,患者关节肿痛症状加重,伴发热,体温最高38.5℃,伴畏寒,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等,自服美洛昔康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专科查体见:双腕关节、左手第2、3掌指关节,右手第3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压痛明显,无关节畸形、活动受限。辅助检查示血常规:Hb 110g/L,PLT 621×10 9/L↑,WBC2.2×10 9/L↓。肝肾功未见异常,血沉:58mm/h↑,免疫:RF 137IU/ml↑,抗CCP抗体>500RU/ml↑,CRP142mg/L↑,AKA(-),ANA,ENA谱(-),C3、C4正常。双手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2】
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关节疼痛20 +年,加重10天”入院。20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胀、疼痛,不伴晨僵,无皮疹、脱发、口腔溃疡等,19年前出现双肘、双腕、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踝关节肿痛,伴晨僵,大于1小时,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未正规治疗,关节逐渐出现变形。10天前关节症状加重,伴晨僵(大于1小时),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见:患者慢性病容,轻度贫血貌,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双肘、双腕关节压痛,活动受限,双手掌指关节,左手第2、3、4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压痛,双手尺偏畸形,右手第4、5近端指间关节成天鹅颈样畸形,双膝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左膝关节摩擦感,右膝关节弹响及摩擦感,双踝关节压痛。辅助检查示血常规:Hb 80g/L↓,PLT 504×10 9/L↑,WBC 12.88×10 9/L↑肝肾功:Alb 28.9g/L↓,BUN 11mmol/L↑,Crea 191.4μmol/L↑,URIC 466.3μmol/L↑,余未见异常,血沉:34mm/h↑,免疫:RF 26.7IU/ml↑,ANA 1∶100↑,抗CCP>500RU/ml↑,CRP 63.2mg/L↑,AKA(-),ENA谱(-),C3、C4正常。双手X线片:双手、双腕、双膝骨质疏松;双膝骨质增生、退变,双腕关节融合、囊样改变。入院后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无明显改善。
【疾病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并可有关节外器官受累。RA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类风湿病情药物、生物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被应用于RA的治疗已有60余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柄双刃剑,糖皮质激素在R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在RA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1)病程分期:
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2008年发布的RA治疗推荐意见中,RA的病程被分为3期:<6个月(早期),6~24个月(中期),>24个月(长期慢性过程)。2012年ACR将RA分期简化为2期,即早期RA(病程<6个月)和已确诊RA(病程6个月以上)。
(2)RA治疗原则:
RA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应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2012年ACR指出,RA用药原则的参考因素包括病程、预后不良因素及病情活动度三者综合判定。其中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功能受限[健康评估问卷(HAQ)功能障碍指数或类似有效评估指标]、关节外表现(如类风湿结节、血管炎、Felty综合征等)、RF阳性和(或)抗CCP抗体阳性以及影像学确定的骨侵蚀。ACR 2012推荐RA病情活动度的评估指标,包括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简化疾病活动度指数(SDAI)、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数(CDAI)、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指数(RADAI)。
RA的治疗以非甾类消炎药(NSAIDs)减轻关节肿痛等症状的基础上,联合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如羟氯喹、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及来氟米特等)。对有预后不良表现或对上述药物疗效差者可应用生物制剂如TNFα拮抗剂。
【糖皮质激素适应证及给药方案】
虽然目前认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于RA治疗有效(A级证据),但是激素不是治疗RA的首选药物,一般仅用于NSAIDs反应不佳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RA时,主张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应避免单用激素治疗RA的倾向。激素治疗RA的原则是:不需用大剂量时则用小剂量;能短期使用者,不长期使用;治疗过程中,应预防骨质疏松发生。
初始治疗:
在初始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可短期与DMARDs药物联合用于RA的诱导缓解,作为DMARDs药物充分起效前的“桥梁”治疗。迄今已有多项RCT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关节炎症反应,改善疾病活动度。其中,有研究将甲泼尼龙联合DMARDs(硫唑嘌呤、甲氨蝶呤)与单用DMARDs治疗对比,前者治疗6个月后的关节疼痛数,晨僵时间,步行时间等指标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后者。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选择,根据2009年EULAR推荐意见,应避免泼尼松10mg/d(或等效其他激素)以上剂量长期使用。
1)急重症RA:
关节炎急性发作、或伴有心、肺、眼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受累的重症患者,可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用量为0.5~1mg/(kg·d),其剂量依病情严重程度而调整。调整激素用量时,应全面综合考虑激素应用的风险及必要性。有研究证实,RA治疗中激素剂量与不良事件发生成正比,中、大剂量激素可加重RA患者骨质疏松病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重症血管炎,口服激素无效,需选择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在冲击治疗的时应该严格评估患者的相关因素。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剂量为0.5~1g/d,疗程3~5天,疗程的间隔时间5~30天不等,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早期活动性RA:
对于早期活动性RA的治疗,一些学者主张早期、大剂量和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2005 年Best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活动性RA患者,采用大剂量激素[泼尼松1mg/(kg·d)]初始治疗,7周后减量至7.5mg/ d,可快速缓解RA患者的关节炎症,同时不会增加骨量丢失、骨折的风险,有利于早期RA的治疗。然而,另有研究指出,只有10%~20%的患者需要大剂量激素治疗。目前,大剂量激素在早期RA患者的应用仍存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3)非早期RA的治疗:
对于病程较长的非早期RA患者,如果患者仍处于病情活动期,可给予小剂量激素迅速控制关节炎症。多项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无明显抑制骨破坏的作用,不宜长期应用于RA的治疗。2004年一项研究随机对照比较了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与英夫利西单抗(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对甲氨蝶呤无效的活动性非早期RA患者(平均病程为10年)的疗效,结果证明英夫利西单抗的效果优于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4)局部用药:
关节腔注射激素有利于减轻关节炎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当RA患者有单关节或少关节炎复发时,可选用关节腔内注射激素治疗。如需关节腔内注射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曲安奈德为首选药物,应确保注射位置的正确性(可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后,关节应制动休息24小时。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一年内不宜超过3次,每次间隔不小于3个月。过多的关节腔穿刺除了并发感染外,还可发生类固醇晶体性关节炎。
【病例分析】
病例1中患者为早期RA表现,处于治疗的窗口期。患者多关节肿痛,伴发热、白细胞减少等关节外损害,炎症指标明显升高,为病情活动表现。治疗上,给予甲泼尼龙40mg静滴,每天1次,5天后改为泼尼松10mg口服,每天1次,联合甲氨蝶呤10mg qw及羟氯喹200mg bid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出院。病例2中,患者处于RA晚期,多个关节的骨质破坏已然形成。但患者近期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加重,伴晨僵,查体见多关节肿痛明显,炎症指标显著增高,所以患者仍然处于疾病的活动期,应积极控制关节炎症。该患者对于NSAIDs反应较差,可以改用泼尼松10mg、每天1次,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本案选择联用免疫抑制剂为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及爱若华(来氟米特)20mg、每天1次治疗,并给予相应的保胃、补钙等辅助治疗。鉴于患者双膝关节合并骨关节炎,且炎症较重,给予曲安奈德1ml+施沛特(玻璃酸钠)2ml双膝关节腔内注射1次,最终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禁忌证】
(1)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病史;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骨折;创伤修复期;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严重高血压;严重糖尿病;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活动性肺结核;较严重的骨质疏松;妊娠初期及产褥期;寻常型银屑病。
但是,若有必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才能控制疾病,挽救患者生命时,如果合并上述情况,可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密监测上述病情变化的同时,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库欣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肠道疾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的患者及近期手术后的患者慎用。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有精神病倾向、青光眼、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重症肌无力、严重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感染性疾患必须与有效的抗生素合用,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儿童也应慎用。
【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及辅助治疗】
(1)骨质疏松:
首先,RA患者合并骨质疏松较为普遍,在疾病的早期即可发生。有研究指出,RA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RA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可表现为近关节端或关节周围的骨质疏松,也可以表现为全身性骨质疏松。其中,关节周围的骨质疏松可能与关节炎病情活动,活动受限有关;全身性骨质疏松,则与营养不良及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等因素相关。此外,绝经后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诱发或加重骨质疏松表现;老年女性患者,因活动量减少,也是骨质疏松的好发人群。RA关节炎活动性与骨丢失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无相关研究证实抑制RA患者关节炎症可减轻全身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在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定义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研究表明,即使是小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以增加骨量流失,抑制新骨形成。每日服用泼尼松10mg/d的RA患者,第一年BMD下降可达15%,随后每年下降约3%。有研究报道,服用泼尼松(平均剂量为8.6mg/d)的女性RA患者,5年内骨折发生率为34%。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无论激素剂量大小,均应给予补钙、补充维生素D等抗骨质疏松治疗。
(2)心血管系统损害:
研究表明,约20%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会出现高血压表现。糖皮质激素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取决于药物剂量。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发继发高血压的情况相对较少,在高龄患者中较为常见。有研究指出,由于糖皮质激素造成内分泌代谢紊乱,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RA患者,发生血管粥样硬化的风险比同龄对照人群增加2~5倍。在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加用降压药物。
(3)糖代谢紊乱:
RA和1型糖尿病(T1DM)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外众多研究证实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另有研究表明,RA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可能与疾病自身病理改变及糖皮质激素使用相关。小剂量糖皮质即可使诱发RA患者血糖升高。泼尼松剂量在17.9mg/d时,发生高血糖的OR值为1.8,如果泼尼松剂量增加到25mg/d,OR值则增加到7。因此,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糖,必要时加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4)其他:
使用糖皮质激素还会出现肌病、皮肤变薄、紫纹、满月脸胃肠道病变、感染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Singh JA,Furst DE,Bharat A,et al.2012 update of the 2008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and Biolog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2012,64 (5):625-639.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4):250-254.
3.Smolen JS,Landewe R,Breedveld FC,et al.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synthetic and biologic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Ann Rheum Dis,2010,69(6):964-975.
4.肖卫国.美国风湿病协会2012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推荐意见解读.实用内科学,2003,33(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