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皮肤
皮肤的变化可能是皮肤本身疾病所致,也可能是全身反应和病变的一部分。皮肤的检查一般采用视诊,有时需配合触诊,检查时应注意皮肤的颜色、湿度、弹性、皮疹、出血点与紫癜、水肿及瘢痕等。
一、颜色
皮肤的颜色与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液的充盈度、色素量的多少、皮下脂肪的厚薄有关。临床常见的几种皮肤颜色改变如下。
1.苍白
皮肤苍白可由贫血、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所致,如寒冷、惊恐、休克、虚脱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检查时,应观察甲床、掌纹、结膜、口腔黏膜和舌质颜色为宜。若仅有肢端苍白,可能与肢体动脉痉挛或阻塞有关,如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2.发红
皮肤发红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和增多以及红细胞增多所致。生理情况下见于运动、饮酒后;病理情况下见于发热性疾病,如肺炎球菌性肺炎、肺结核、猩红热、阿托品及一氧化碳中毒等。皮肤持久性发红见于Cushing综合征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发绀
皮肤黏膜呈青紫色,常出现于口唇、耳廓、面颊及肢端,常见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异常血红蛋白血症,如心肺疾病,亚硝酸盐中毒等。
4.黄染
皮肤黏膜发黄称为黄染,常见原因有黄疸、胡萝卜素增高和某些药物的影响,其鉴别见表4-19。
表4-19 皮肤黏膜黄染的鉴别
5.色素沉着
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所致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称为色素沉着(pigmentation),太阳曝晒是引起色素沉着最常见的原因。妊娠妇女面部、额部可出现色素沉着,称为妊娠斑(pregnancy spots)。老年人全身或面部可有散在色素沉着,称为老年斑(age spots)。
身体外露部分、乳头、腋窝、外生殖器、关节、肛门等处色素明显加深或其他部位出现色素沉着才有临床意义。全身性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也可见于肝硬化、肝癌晚期、肢端肥大症、黑热病、疟疾以及长期使用砷剂、白消安等药物。
6.色素脱失
正常皮肤均含有一定量的色素,当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受抑制时,体内酪氨酸不能转化为多巴醌,即可发生色素脱失。常见的有白癜(vitiligo)、白斑(leukoplakia)及白化症(albinismus)。
(1)白癜:
为多形性大小不等的色素脱失斑片,发生后可逐渐扩大,但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也不引起生理功能改变,见于白癜风(图4-5)。有时偶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恶性贫血患者。
图4-5 皮肤白癜
(2)白斑: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色素脱失斑片,面积一般不大,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女性外阴部,部分可发生癌变。
(3)白化症:
是由于先天性酪氨酸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全身皮肤和毛发色素脱失的遗传性疾病。
二、湿度
皮肤湿度(moisture)与汗腺分泌功能有关,出汗多者皮肤较湿润,出汗少者较干燥。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出汗增多是生理性的调节。在病理情况下,出汗改变常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多汗
局部或全身异常的出汗过多,系小汗腺分泌过多汗液所致,是非特异性症状,但可能提示严重的潜在性疾病。多汗的原因见表4-20。
2.少汗及无汗
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黏液性水肿、硬皮病、尿毒症和脱水等。
表4-20 多汗的原因
3.盗汗
夜间睡后出汗较多,需要更换被褥。盗汗是某种潜在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往往是临床综合表现的一部分,诊断的关键在于查找原发疾病,如恶性疾病、风湿病、感染、内分泌疾病等。
4.冷汗
手足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见于休克和虚脱患者。
5.臭汗症(fetid sweat)
是一种出汗后产生异臭的临床症状。
(1)全身性臭汗症:
被小汗腺分泌的汗液(99%为水分)浸渍的角蛋白和脂质,易于被皮肤寄生菌分解而产生异臭;食用大蒜、生葱时的某些成分可随汗液排出也可产生异臭。
(2)局部性臭汗症:
顶泌汗腺分布区域(腋窝、外阴、乳晕、肛门、脐部等长毛处或多皱褶处)的寄生菌较多,可分解汗液中的有机成分,产生短链脂肪酸和氨而出现特殊臭味。①腋臭(bromhidrosis):腋窝部发出的特殊臭味(狐臭),多在青春期发病,青壮年期最明显,天热汗多或运动后更明显。②足臭:为足底或趾间发出的臭味(穿透气性差的鞋时更明显),常伴有局部多汗。
三、弹性
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所含液体量有关。儿童及青年皮肤紧张富有弹性;中年以后皮肤组织逐渐松弛,弹性减弱;老年人皮肤组织萎缩,皮下脂肪减少,弹性减退。常选择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检查皮肤弹性。以拇指和示指将皮肤捏起,松手后如皮肤皱褶迅速平复为弹性良好,皱褶平复缓慢为弹性减低(图4-6)。
图4-6 皮肤弹性检查方法
皮肤弹性减低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和严重脱水患者。发热时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血管充盈,可使皮肤弹性增加。脱水除了引起皮肤弹性减低外,还可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如厌食、口唇干燥干裂、眼窝内陷、脉搏增快、体位性低血压,重者可导致无尿、肾衰竭。
四、皮疹
皮疹(skin rash)的种类很多,常见于传染病、皮肤病、药物及其他物质所致的过敏反应等。皮疹出现的规律和形态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仔细观察和记录皮疹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等。临床上常见的皮疹有斑疹(maculae)、玫瑰疹(roseolas)、丘疹(papules)、斑丘疹(maculopapule)、荨麻疹(urticaria),其特点及临床意义见表4-21。
表4-21 常见皮疹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五、脱屑
正常皮肤表层不断角化与更新,可有皮肤脱屑,但由于数量很少,一般不易察觉。病理状态下可见大量皮肤脱屑,如米糠样脱屑常见于麻疹;片状脱屑常见于猩红热;银白色鳞状脱屑见于银屑病。非炎症性皮肤疾病也可产生鳞屑。常见鳞屑的原因与临床特点见表4-22。
表4-22 常见鳞屑的原因与临床特点
六、皮下出血
病理状态下可出现皮肤或黏膜下出血,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直径小于2mm称为瘀点(petechia),3~5mm称为紫癜(purpura),大于 5mm称为瘀斑(ecchymosis)(图4-7);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明显隆起称为血肿(hematoma)。
小的瘀点应与红色皮疹或小红痣相鉴别。皮疹受压时可褪色,瘀点和小红痣受压后不褪色,但小红痣高于皮面,且表面光亮。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某些血管损害性疾病以及毒物或药物中毒等。
图4-7 皮下瘀斑
七、蜘蛛痣与肝掌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spider angioma)。蜘蛛痣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其大小不一,直径可由帽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钝头竹签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消退或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此外,慢性肝病患者大鱼际肌肉、小鱼际肌处常发红、压之褪色称为肝掌(liver palms)。
蜘蛛痣和肝掌的发生可能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健康的孕妇也可出现蜘蛛痣和肝掌,可能与妊娠期间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
八、水肿
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水肿的检查应以视诊和触诊相结合,轻度水肿单凭视诊常不易发现。凹陷性水肿局部受压后可出现凹陷,而黏液性水肿(见于甲减)及象皮肿(见于丝虫病)尽管组织肿胀明显,但受压后并无组织凹陷。根据水肿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度,其特点见表4-23。下肢水肿的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医生用拇指按压踝部或胫骨远端内侧皮肤10秒,观察有无凹陷性水肿,或用示指轻轻滑行触摸按压处,以观察有无凹陷性水肿。
表4-23 水肿的分度及特点
九、皮下结节
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nodules)无论大小均应触诊检查,注意其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等。临床常见皮下结节的临床特点见表4-24。
表4-24 临床常见皮下结节的临床特点
十、瘢痕
瘢痕(scar)是指皮肤外伤或病变愈合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斑块。外伤、感染及手术等均可在皮肤上遗留瘢痕,是曾患某些疾病的证据。如患过皮肤疖疮者在相应部位可遗留瘢痕;患过天花者,在其面部或其他部位有多数大小类似的瘢痕;颈淋巴结结核破溃愈合后常在颈部相应部位遗留瘢痕。
某些特定部位的手术瘢痕,常提示患者的手术史。腹部常见手术切口瘢痕见图4-8。
图4-8 腹部常见手术切口瘢痕
A.中线切口 B.右肋缘下切口 C.正中旁切口D.阑尾切除术瘢痕 E.耻骨弓上切口 F.疝修复切口
十一、毛发
毛发的颜色、曲直与种族有关,其分布、多少和颜色可因性别与年龄而有不同,也受遗传、营养、精神状态和疾病等影响。健康人毛发的多少有一定差异,一般男性体毛较多,女性体毛较少。中年以后因毛发根部的血运和细胞代谢减退,头发可逐渐减少或色素脱失,形成秃顶或白发。
毛发疾病一般可分为毛发脱落、毛发过多、毛发变色、毛发变质等,以毛发脱落多见。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脂溢性皮炎、斑秃、肠伤寒、黏液性水肿、腺垂体功能减退、过量的放射线照射以及某些抗癌药物(如环磷酰胺)等可引起毛发脱落。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毛发可异常增多,女性患者除一般体毛增多外,还可出现胡须。阴毛过早出现为性早熟的标志,无阴毛者则提示可能有内分泌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