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作为“镜子”的成本会计
一般人都会认为,成本会计就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其实这仅是它的特征之一,成本会计最重要的特征,是把注意力放在企业资源的详细计划和有效的控制利用方面。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同会计一样,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成本会计可以说是一面镜子,管理者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看到企业的发展、预测企业生产,并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要进行生产,就需要有厂房、人员、动力、原材料等。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来计划资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测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
为了搞好成本计划,确定降低成本的目标,需要细致地观察分析企业周围的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状况,充分掌握正确的信息,完善情报体系。同时,提高企业素质,改善企业经营环境。
成本会计对生产过程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记录和核算,同时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考核等。
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基本职能也是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以下内容具体分析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
1.4.1 反映——管理的反光镜
反映的职能是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成本会计最初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反映。
成本核算是按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特点以及对成本管理的要求所确定的成本核算,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规定的成本项目,严格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通过对生产费用一系列的归集与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或劳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之所以要进行成本核算,就是希望从成本会计的角度,对价值进行补偿。
反映就是进行实际成本的计算,把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消耗如实地反映出来,达到积聚成本的目的,并用积累的成本资料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因此,成本核算过程,既是对生产耗费进行归集、分配及其对象化的过程,也是对生产中各种劳动耗费进行信息反馈的过程。
通过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实际成本资料与计划成本等目标成本的比较,可以了解成本计划完成的情况,同时为编制下期成本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资料,并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1.4.2 预测和计划——管理的望远镜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情况的日趋复杂,在成本管理上加强计划性和可预见性,就显得颇为重要。
管理者需要通过成本会计为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即除了要提供能反映成本现状的核算资料外,还要提供有关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信息资料,以便于正确地做出决策和采取措施,达到预期的目的。
由此可见,成本会计从事后反映发展到分析预测未来。只有这样,成本会计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结合发展前景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并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期间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推测和估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编制成本计划时,应预测企业计划期目标成本,以及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价格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总成本水平和成本变化的趋势;
(2)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预测和计划,对期中的成本进行预测,从而揭示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完成程度;
(3)根据日常的核算资料和经营管理的状况,预测单位产品成本水平的变化趋势;
(4)运用各项成本指标和有关资料,预测企业各项技术经济工作的经济效果。
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根据计划期的生产任务、降低成本的要求及相关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计量形式表现计划期产品的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成本水平,作为控制与考核成本的重要依据,这就是成本计划。
企业的成本计划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个是按照生产要素确定的生产耗费,编制生产费用预算,如变动性制造费用采用弹性预算,固定性制造费用采用固定预算。
另一个是按照生产费用的经济用途,即按产品成本项目编制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编制成本计划对于做好成本计划工作,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降低成本的自觉性,严格控制生产费用支出,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任务,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本计划是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编制成本计划一般是从预测、决策确定目标成本水平开始,通过设计过程,将目标成本落实到设计方案中,最后根据设计方案计算出产品定额成本,作为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
1.4.3 监督——管理的监测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为了达到自己预期的经营目标,不仅要制定计划、分配资源和组织计划的实施,而且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使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核等,监督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的功能。
成本会计的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生产之前,在反映各种生产经营耗费的同时,进行的监督,即以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度和企业的计划、预算及规定等为依据,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限制或制止违反政策、制度和计划、预算等的经济活动,支持和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经济活动,以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事中监督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成本会计通过对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资料的检查分析,控制和考核有关经济活动,从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使有关方面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和预期的目标进行。
事后监督是指在生产之后进行的监督,成本会计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考核有关经济活动,总结经验,做出评价。
1.4.4 控制——管理的手动镜
成本控制是指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控制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它贯穿于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包括目标成本的确定,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的实际发生等环节。
成本会计通过对产品成本形成的监督,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各种消耗和费用,被限制在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标准的范围内,以保证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
成本控制对各种费用开支进行控制,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料进行控制,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使产品成本按照人们事先测算确定的成本水平进行,从而可以防止与减少生产过程中损失和浪费现象的产生,使企业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
1.4.5 分析评价——管理的透视镜
成本分析和评价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会计在事后,要反映、检查、评价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资料,结合有关计划、定额、预算和技术资料,应用一定的方法对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以便了解成本变动情况,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成本分析是指将本期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上期实际成本、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升降变动情况及变动的因素,并分清单位与个人的责任,提出建议的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成本考核是指定期对成本计划及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查和评价的活动。一般是以部门、单位或个人作为考核的对象,以其可控成本为条件,按责任的归属来考察其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评价其工作业绩并决定对其奖惩。
分析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总结、评价,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调动积极性,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1.4.6 决策——管理的最终目的
决策,是指根据成本预测及有关成本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选择最佳成本方案的过程。
成本决策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涉及面广,因此,在每个环节都选择最优的成本决策方案,才能达到总体的最优。
企业成本决策的构成内容主要有生产批量、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接受追加独立核算订货、亏损产品是否停产、产品转产与否、自制半成品出售还是进一步加工、产品薄利多销等的成本决策。
做出最优化的成本决策,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前提,也是实现成本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从以上成本会计的职能中我们能够看出,成本会计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非常重要。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它的主要任务有:参与经营决策,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进行成本预测,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
其中,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