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让主体一目了然
让主体一目了然一直是凸显主体最为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因此在构图时应该想尽办法让画面中的主体一目了然,例如,让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位置、选择简洁的背景、添加外框等。
焦距:70mm 光圈:f/2.8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200 曝光补偿:-1.0EV
画面正中干枯的花朵被冰冻住了,好似雕塑一般伫立在风中,在虚化的背景的衬托下,清晰且格外突出,其质感也更显硬朗,如果用手轻轻一捏,都能想象出它碎裂的声音
5.3.1 主体居于中心位置
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其实就是摄影人常说的中心式构图,是指将主体或被摄对象的视觉焦点或趣味点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的一种构图形式。
让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无论是横画幅还是竖画幅,都可以让观者的视线迅速聚焦在主体上。它的优点是主体明确、突出,而且画面容易获得平衡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采用这种构图形式的画面往往会给人过于平稳、变化较少、平淡无奇甚至呆板的感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通常需要结合强烈的色彩对比、明暗对比、质感对比、虚实对比等表现手法,让画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大体来说,中心式构图较适合拍摄人物、小景类风光、静物等内容的作品。尤其是在人物摄影上的应用更加广泛一些,无论是特写、近景、中景,还是全景等各种景别都合适。
焦距:70mm 光圈:f/2.8 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200 曝光补偿:-1.0EV
花骨朵般的小石榴居于画面的正中心位置,加上绿叶的衬托,橙红色的小果实格外醒目
焦距:67mm 光圈:f/2.8 快门速度:1/15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1.0EV
主体猫头鹰居于画面正中心,在逆光的照射下,轮廓分明,仰拍使其更显威武之势
焦距:70mm 光圈:f/2.8 快门速度:1/500s 感光度:ISO200 曝光补偿:-1.5EV
为了适度压暗背景,作品进行了负向曝光补偿,中心式构图使画面中的人物显得更加突出
很显然,主体居于中心位置的画面只适合突出一个点或比较集中的多个点,如果画面由分散的两个甚至多个趣味点一起营造某种氛围,则不太适合采用这种构图办法。
焦距:200mm 光圈:f/5.6 快门速度:1/320s 感光度:ISO250 曝光补偿:+1.0EV 摄影:刘红台
前景有三个荷花苞,都是画面的趣味点,它们与背景的白墙、扇形窗以及呈曲线形状的黑色屋檐一起构成古风古韵的画面,此时就不太适合采用中心式构图,而应运用呼应关系来营造整体氛围
5.3.1.1 选择简洁的背景
采用中心式构图的目的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主体,让观者在看到画面的第一眼时就明白拍摄者想要表现的主体以及相关的拍摄意图。因此在使用中心式构图时,最好选择简洁的背景,例如,同一色块的墙面、草地、湛蓝的天空、走势一致的树木等,都能轻松地凸显主体。
当背景不够简洁,甚至过于杂乱时,可以采用大光圈获得浅景深,从而虚化背景,以虚衬实,主体自然醒目。
焦距:70mm 光圈:f/2.8 快门速度:1/180s 感光度:ISO200 曝光补偿:-1.0EV
画面采用中心式构图,f/2.8大光圈获得的虚化效果的深灰色背景墙格外简洁,用其衬托娇艳的红色夜来香花苞,主体一目了然
5.3.1.2 加大主体与陪体的明暗、色彩或质感对比
在中心式构图的画面中,除了采用虚化的背景来衬托实的主体外,还可以想办法加大主体与陪体之间的明暗、色彩或质感对比,同样能实现凸显主体的目的,尤其是采用较为平淡的中心式构图的作品更需要这些方面的变化,从而让画面变得生动和充满活力。
焦距:70mm 光圈:f/2.8 快门速度:1/1000s 感光度:ISO200 曝光补偿:-1.0EV
紫红色的太阳花居于画面的正中,除了红与绿的色相对比,景深之外的绿叶以及花盆被虚化成模糊的色块,实的花朵与虚的背景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同时明暗对比也较强烈,主体花卉异常突出
5.3.2 框住主体
当主体呈分散状,或者主体自身的空间纵深跨度较大,再或者主体所处的环境过于杂乱时,为了突出主体,让其一目了然,常采用的办法就是用“框”将其圈住。这个“框”可以是近似全包围的“口”字形框,即框式构图;也可以只圈住左右两边,主体的上下空间是敞开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隧道式构图。
5.3.2.1 框式构图
框式构图是借助于被摄物自身或者被摄物周围的环境,在画面中搭建出“框”的构图方法。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凸显主体,尤其是一些较为分散的被摄对象。这个“框”没有一定之规,无论是横平竖直的“口”字形(例如门窗),还是不规则的形,利用前景、背景、色彩、光影、物体的结构线等构建起来的形状,只要能起到“框”的作用,并将主体圈住,把观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即达到目的。寻找“框”时,要善于灵活取材,有时还需要运用相应的拍摄技巧才能搭建出满意的“框”。
“框”在画面中主要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凸显“框”中的内容,将观者的目光引导至主体处,同时增加作品的空间纵深感,使得画面中景物的远近层次感、距离感更强。二是起到装饰作用,有的“框”非常漂亮,好似精美的画框,在形式上产生画中有画的美感;有的“框”造型别致,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甚至还能反映出相应的时代、地域特征。因此,在采用框式构图时要注意画框的选择,尽可能选择一个与拍摄主题相关联、对主题表达有帮助的画框,这样的画框才会与被摄主体看起来更加和谐。
焦距:70mm 光圈:f/6.7 快门速度:1/3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1.0EV
典型的框式构图,将画面的视觉中心——几位坐着晒太阳的人物“框”住,起到凸显的作用。加上作品中上下以及左右出现的渐变式节奏,使得视觉中心越发突出
焦距:70mm 光圈:f/9.5 快门速度:1/45s 感光度:ISO200 曝光补偿:-0.5EV
汽车玻璃与后视镜以及远处的树木一起形成一个自然的“框”,使得观者的视线更容易集中在“框”中的电线塔,即画面的视觉中心上。飘落的雨滴,镜头移动的轨迹,增添了作品的生动性
框式构图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只要构图需要,并且可以更好地表现摄影人想要表达的拍摄意图,任何形式搭建的“框”都不为过,关键是你能否想到并做到这一点。
焦距:50mm 光圈:f/1.8 快门速度:1/200s 感光度:ISO2000 曝光补偿:-0.7EV
用被摄对象的后背做前景,巧妙地利用人物的手搭在头顶整理妆容时形成的一个近似三角形的“框”,将主体人物“框”住。从这个极度虚化的“框”中,我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正在梳妆的戏剧演员,即画面的主体人物。同时,这个“框”也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并且让拥挤的化妆间变得有序一些
5.3.2.2 隧道式构图
按照传统的理解,隧道式构图的特点是画面的中间亮而两边暗,看起来像隧道,所以称为隧道式构图。显然,当主体处于亮部,而两边处于暗部时,则可以用暗衬显亮,即通过明暗对比来凸显主体。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不难发现,运用其他方面的对比也能获得这种效果,例如质感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等。所以,只要位于画面中间的主体与两边的陪体通过对比能起到突出主体或主场景的作用,那就实现了隧道式构图应有的效果。
焦距:150mm 光圈:f/11 快门速度:1/800s 感光度:ISO1600 曝光补偿:-1.0EV
画面两边的山体较暗,而中间却很明亮,以蓝天为背景的山间栈道以玲珑的曲线状游走其间,这是明显的隧道式构图,主体清晰明了
焦距:67mm 光圈:f/20 快门速度:1/2s 感光度:ISO50 曝光补偿:-0.7EV
古街两边的房子静静地伫立着,1/2s的曝光时间,使得在街上行走的人物呈现为虚影,表现出一定的动感。用两边房子的静凸显中间人物的动,动静对比明显,如此生动的效果是灵活运用隧道式构图得到的
5.3.3 运用对比突出主体
分析前面介绍的中心式构图、隧道式构图等突出主体的构图技巧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对比突出主体的。可见,对比是突出主体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对比的方面有很多,例如虚实对比、大小对比、疏密对比、色相对比等,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对比外,还有神情对比、方向对比等相对运用较少的对比,但无论是哪种对比,只要能起到凸显主体、表达主题或情绪的作用,在构图中就值得运用。
5.3.3.1 虚实对比
在摄影作品中,虚实对比明显的画面一般都格外生动。不论是主体实、陪体虚,还是主体虚、陪体实,都能起到凸显主体,或者营造、渲染、表达某种气氛的作用。
虚实对比的画面较多时候出现在表现动态物体时,相对较慢的快门速度能让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以虚影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而在曝光时间内没有动的物体则呈现为实像。虚实对比的画面还能通过多次曝光的办法来获得,这种画面容易给人梦幻与不真实感。
焦距:200mm 光圈:f/22 快门速度:1/13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7EV
运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将赛龙舟过程中的紧张气氛表现得恰如其分
焦距:24mm 光圈:f/5.6 快门速度:1/50s 感光度:ISO500 曝光补偿:+1.0EV
前景中奔跑的孩子呈现为虚影,一方面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另一方面与背景处的人物形成虚实对比,让实影人物更加明显、突出
5.3.3.2 大小对比
运用大小对比的方式凸显主体,很显然,是用“大”衬显 “小”,或者用“小”衬显 “大”,也就是为主体设立一个与其相差悬殊的参照物(参照物尽量选用大众较熟悉的),让观者能直观地感受到主体的庞大或者渺小。除此之外,这个参照物有时还能起到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增添画面的活力等作用,帮助观者更好地领会摄影人的拍摄意图。
通常情况下,采用大小对比会选择形似的物体进行对比,因为形状相同或相近的物体,其对比的效果会更直接、明显。如果是为了获得有趣的画面效果,也可以考虑选择不是同一种类的物体进行大小对比。
焦距:70mm 光圈:f/11 快门速度:1/200s 感光度:ISO200
相似形状的树,前后大小对比明显,巧妙地体现出剪影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作品精致、生动
焦距:44mm 光圈:f/6.3 快门速度:1/200s 感光度:ISO250 曝光补偿:+1.0EV
从山间露台上人群的“小”,能大体感受到山的高度,以及水面的广阔,大小对比的作用明显
焦距:35mm 光圈:f/5 快门速度:1/13s 感光度:ISO125
如果没有红衣人出现在画面里,我们无从感受建筑的高大,因此人物的参照物作用极为重要。同时,人物也是画面的视觉中心,为神秘、森严的场景带来了灵动之气
5.3.3.3 疏密对比
当画面中有多个物体(尤其是同种物体)时,如何通过构图使其看起来疏密有致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与散点构图是一样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画面张弛有度,既富有变化,又统一在整体中,让观者能够轻松地阅读相对庞杂或有多个被摄体的画面,并从中获得愉悦的视觉感受。
焦距:600mm 光圈:f/5 快门速度:1/1250s 感光度:ISO200 曝光补偿:+0.3EV
飞翔的鸟群显得格外庞杂,拍摄者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拍摄角度,让画面中的鸟群有相对的疏密变化,作品因此变得轻松、透气,能给人愉悦的视觉感受
焦距:200mm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60s 感光度:ISO200
冬日的早晨,云雾厚重,但依然有不少地方洒满了阳光,明暗对比强烈。场景中的树木较多且零散,拍摄者选用一处树木相对密集的地方作为前景,与淡蓝色的天空以及云雾形成包围之势,无论中间部分的树木怎么疏散,都处于它们的包围之中,画面自然是整体的
5.3.3.4 色彩对比
为了突出主体,提高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不少摄影人会运用色彩对比的手法。色彩对比包括三个方面的对比,即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饱和度对比。当然,多数时候画面中的色彩对比并不只是哪一方面对比的运用,而是两个或三个方面同时对比。
焦距:340mm 光圈:f/8 快门速度:1/100s 感光度:ISO200
搁置在沙滩上寂静的小船,远处自由捕鱼的渔民,作品既有明亮的视觉效果,也充满着生活悠闲的气息。画面的色彩明度偏高,饱和度较低,色相上存在黄与蓝的对比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中运用较多的是色相上差异特别明显的对比色(或简单地理解为冷暖色),例如红与绿、黄(橙)与蓝等,将它们配置在一起,容易产生视觉上的跳动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拍摄时可以将主体或视觉中心与环境处理成对比色,以此获得凸显主体或视觉中心的效果。
焦距:35mm 光圈:f/11 快门速度:1/6s 感光度:ISO400 曝光补偿:+0.7EV
画面以绿色为主,人物的出现不仅为画面带来了生机,更重要的是她肩挑的两个红色的桶,与绿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作品好像瞬间被点燃似的,活力四射
焦距:24mm 光圈:f/14 快门速度:13s 感光度:ISO200
除了小房子被灯光照着的地方出现了暖暖的黄色外,画面中其余地方都是蓝色,漫天冰雪时的严寒感觉异常强烈。黄色、蓝色在色相、面积上的对比明显,令作品具有夺目又舒适的视觉效果
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也是色彩对比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知道,影响色彩明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色相本身具有明度差别;二是因为受光强度不同,色彩的明度也会发生变化,受光照强的地方,明度会高一些,受光照弱的地方,明度自然低一些;还有一种影响(其实是改变)色彩明度的方法是调整曝光,例如增加曝光量会使色彩的明度提高,减少曝光量会使色彩的明度降低。
想要增强画面的视觉张力,增加色彩的明度对比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
焦距:160mm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200 曝光补偿:-1.0EV
拍摄时故意减少了曝光量,让灰色的泥滩明度降低,变成了深灰色。光线集中在船只处,那一小片地方的光线强烈,其明度自然高了不少,与周边深灰色的明度形成较强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张力
饱和度对比
饱和度直接决定色彩的艳丽程度,饱和度高,则色彩显得鲜艳;饱和度低,则色彩显得灰暗。当将鲜艳的色彩和灰暗的色彩同置于同一画面时,鲜艳的色彩会显得更加艳丽。如果以大片灰暗的色彩为背景或底色,而主体或视觉中心的色彩较为鲜艳时,那么主体或视觉中心会因为色彩饱和度较高而显得格外突出。摄影人可以利用这种对比,在构图时尽可能让画面重点突出部分的色彩具有较高的饱和度,使其看起来鲜艳,同时降低环境的色彩饱和度,使其看起来暗淡些。当然,降低画面重点表现部分的色彩饱和度,选择较高饱和度的环境色,效果也相似。只是人们习惯地认为,色彩饱和度高的才是画面重点表现的部分。不管选择哪种表现方法,只要二者之间对比强烈,这样便能突出想要重点表现的部分,使作品更加醒目。
焦距:52mm 光圈:f/22 快门速度:1/15s 感光度:ISO500
消色没有彩色的成分,也就谈不上饱和度,因此与彩色同处一个画面时,饱和度对比格外强烈。该画面中的红色和黄色虽然只有面积极小的几个点,但与消色的对比明显,作品自然夺目
5.3.3.5 方向、动静对比
当画面中出现多个运动物体,而且大多数物体的运动方向较为一致,只有少数甚至是极个别物体的运动方向有所不同时,就因为方向对比明显,画面容易被人关注。因此拍摄该类作品时,不妨好好利用这点,让作品瞬间能从众多作品中“跳”出来。动静对比与此类似,在有多个物体的画面中,如果大多数物体呈现同样或动或静的状态,只有少数或个别物体与大多数物体的状态相反,这种画面也很容易引起观者的注意。
焦距:500mm 光圈:f/8 快门速度:1/3200s 感光度:ISO1000 曝光补偿:+0.3EV
大多数的鸟儿都伫立在水边,只有一只鸟儿正飞翔着,而且与其他静立的鸟儿的朝向近乎相反,这种明显的动静和方向的对比,让貌似简单的画面变得显眼起来
5.3.3.6 神情对比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神情差异较大,甚至神情间没有大的关联时,运用神情对比能让画面更具趣味性和幽默感,甚至是哲学意味,这样的画面自然耐人寻味。神情对比与其他方面的对比手法相比,需要摄影人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从简单、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趣味、令人思考的瞬间。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平时要多训练自己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才有可能捕捉到这些精彩的画面。
焦距:35mm 光圈:f/4.5 快门速度:1/80s 感光度:ISO200 曝光补偿:+0.7EV
都是被冷冻的鱼,有的鱼张着嘴,有的鱼嘴是合上的,鱼的神情对比明显,调动起观者揣度它们生命最后时刻的复杂心理,增添了作品的吸引力
焦距:35mm 光圈:f/4 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200
从海报前面经过的男子目不斜视,对于特意装扮、特意做出不同表情的两名花样女子而言,男子完全漠视的神情是不是有些讽刺的意味?这不仅让人想到现实生活里的际遇,很多时候,有人使出了浑身解数,却不会有一个关注的眼神投射过来
5.3.3.7 质感对比
质感能唤起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从而获得更真实的感受。质感对比明显的画面,依据熟悉度,能带给人不同程度的亲切感,有的还会引发人的探究欲望,作品因此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焦距:105mm 光圈:f/18 快门速度:1.6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3EV 摄影:冯建国
被油水长期浸泡的泥渣地面,油迹斑斑的铁皮盒子,再加上还剩一点油的玻璃瓶,三种不同质感的物体置于同一个画面时,好似有些年头的故事一般,引人思索
5.3.3.8 明暗对比
明暗对比强烈的画面很容易抓住观者的视线,因此不少摄影人会运用明暗对比来突出主体,例如剪影类作品就是将明暗对比运用到了极致;采用隧道式构图的画面,大多数时候也是通过明暗对比来实现凸显主体的目的。
明暗对比在摄影中是能被设计的,即在一定范围内其是完全可控的,一是画面中明与暗的程度可以控制,二是明与暗的面积也可以控制。亮部可以很好地凸显画面主体,而暗部可以增加观者的好奇心,增强作品的吸引力。无论是明、暗程度的反差,还是明、暗面积的对比,都会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影响画面对于主题、主体的表现力。对于构图而言,明暗反差是成就作品的一大利器。
焦距:24mm 光圈:f/4.5 快门速度:1/800s 感光度:ISO80
阳光照射的部分非常明亮,与前景的阴暗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因此获得强烈的视觉效果
以上的种种对比,除了单独运用外,有的时候还可以结合起来运用,例如,色相对比和虚实对比、明暗对比结合起来运用;将大小对比和明暗对比结合起来运用。只要结合恰当,就能让主体更加突出,画面更有魅力。
焦距:70mm 光圈:f/13 快门速度:1/15s 感光度:ISO200
弧线构图的画面里虚实对比明显,同时还运用了明暗对比、红与蓝的饱和度对比,作品格外生动、精彩
5.3.4 让主体充满画面
让主体充满画面,获得特写或近乎特写的画面效果,这应该是最直接凸显主体的方式了,尤其是在表现细节时经常用到。特写画面不仅刻画入微,让人一览无余,同时这种直白的表现方式也具有强大的视觉力量,能迅速抓住观者的眼球。在组照作品中,往往都会有一张特写的照片,特别是对于人物和纪实组照而言,特写画面往往不可或缺。
焦距:110mm 光圈:f/5.6 快门速度:1/3200s 感光度:ISO400 曝光补偿:-0.3EV
养雕人和他的雕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的面积,且天空是一片干净的蓝,山体被虚化成一片模糊的浅灰褐色,使得雕和人都格外突出
焦距:50mm 光圈:f/1.8 快门速度:1/100s 感光度:ISO320 曝光补偿:-0.3EV
年轻演员正认真地化着装,她脸上抑制不住的高兴神情在近乎特写的画面里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