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科学证明,体育锻炼是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之一。高等院校学生经常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如果适当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不仅能起到积极的休息作用,还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良好的调节。
一、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其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①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②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体育和健康基础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其积极乐观、顽强拼搏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能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成功与失败,树立现代体育意识,把健康与学习、生活、自身发展等联系起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应具备的理念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应具备的理念有两个:一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二是与素质教育接轨。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健康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整体素质与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根本所在。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广泛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等特点的适合于群体锻炼的体育项目。
2.与素质教育接轨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有三点基本含义。
(1)要面向全体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要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方针指导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因地、因校制宜,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3)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善于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自由的主动发展。
三、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其各自内容和目标如下。
(1)体育理论课 体育理论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体育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2)体育实践课 体育实践课是通过提供体育锻炼所需运动场地与设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专门教学过程。通过体育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基本技术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此外,目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普通体育课 普通体育课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基础性、教学要求上具有普遍性,主要是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主要任务。普通体育课有严格的学时规定和学籍管理约束,凡身体健康无残疾的学生都必须按规定要求标准通过考试。
普通体育课又包括基础课和选项课。其中,基础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身体全面训练,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改善身体形态和机能,增进身体健康;选项课则是为体质和体育基础较好,且有一定运动专长和爱好的学生开设的,它主要根据学生的志愿以某个运动项目为主进行教学。
(2)体育选修课 体育选修课与其他选项课类似,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选修某一运动项目,进行专门训练,不断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课程。
(3)体育保健课 体育保健课专为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帮助恢复健康,调节生理机能和矫正某些身体缺陷。
(4)季节课 季节课指充分利用当地条件,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在某些项目上的能力。如夏季的游泳课,北方冬季的滑冰课和滑雪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