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论
第一章 高职体育与健康概述
【学习目标】
①了解高职体育的特点、目标;
②了解高职体育遵循的原则与相关要求;
③了解高职体育课程及阳光体育的内容与形式;
④培养并增强终身体育意识。
第一节 高职体育的特点与目标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健全完善中国制造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人才保障。因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美国管理学家彼·杜拉克把“技术人员”表述为“同时也做体力工作”的知识工作者。“应用型”与“体力”两词充分说明了高职体育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马克思曾说:“未来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当今社会发展已将职业教育与体育融为一体,而且两者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一、高职体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既有与普通本科学校共同的特性,又有学制短和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因社会分工、职业差别的存在而出现了不同的素质培养目标、职业体能要求及自我锻炼需求。高职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课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体能需要和终身体育发展需求,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良好身体素质和自我心理状态调整能力。
高职体育教育应当顺应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多维度需求,依据院校自身办学特点,在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与其职业特点相关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健身知识、职业病预防、观赏与组织小型比赛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
二、高职体育的目标
体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内容,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高职生通过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高职体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对学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高职体育教育目标包括目标定位、健康达成目标和职业素质发展目标。
1.高职体育的目标定位
(1)重视学生的兴趣,提倡快乐学习,主动锻炼
充分研究、探讨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结合新时期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培养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尊重专业特点,以增强体质为本位,服务就业为导向
从实际出发,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强调知识、素质、体能的全面提高,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职业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3)重视阳光体育的开展
高职体育教育要走出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以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院运动队等多种形式,面对多种学生群体,开展春秋季运动会、体育节等多类型、多层次的体育锻炼活动作为体育课堂的有效填充。
(4)重视体育精神与意识的传播
由于高职教育的学制较短,在有限的课堂体育教学时间里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二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可以健康身心的体育技能,更要对学生加强体育精神的灌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5)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高职体育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
2.健康达成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态度。
(1)知识目标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特点和锻炼方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基本的运动处方知识;了解常见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竞赛组织方法;理解常见运动技术、战术及实际运用方法;了解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和手段;了解与运动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简单处理方法和运动保健知识。
(2)技能目标
掌握两项及以上的基本运动技术技能,并能在运动实践中运用,形成自觉锻炼的能力与习惯;掌握发展专项素质的方法与运用方式;能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利用体育锻炼调节与改善自身心理状态,具备对运动损伤进行简单临场处理及制定简单运动处方的能力;熟悉一二项运动项目规则与裁判方法,并具有在校园及基层企事业单位临场执法与组织简单比赛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3.职业素质发展目标
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标准,利用体育教育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目的。
(1)知识目标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生理、心理负荷特征与水平,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知识;了解增进职业体能和职业素质素养的锻炼方法和途径;了解体育文化与职业素养提升的关系。
(2)技能目标
能正确理解岗位体能要求,学会利用体育锻炼的方法来预防与纠正职业性疾病的方法;掌握提高本专业相对应的岗位群所需关键身体素质、体能的锻炼方法;掌握一二项与职业岗位相关度高的实用体育技能;借鉴体育文化特征,改善身体形态、心理素质和团队协同能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提升个人魅力,提高个人生活品质。
第二节 高职体育的原则及内容
一、促进职业教育遵循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强调知识教育、素质、体能的提高,能力、习惯的培养,方法、技能的掌握,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紧紧围绕专业设置、职业特征调整开发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出发点,把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劳动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和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为努力方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和身体素质。应既符合职业发展需要,又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把体育与学习生活紧密结合。
1.与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相适应原则
高职体育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劳动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生理负荷,具体的工作形式、自然、社会条件均不同,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要注意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充分考虑职业特点,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培养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体系。
2.针对性与多样性结合原则
在职业教育中,要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研究职业劳动的需要,分析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劳动对劳动者有哪些体能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重点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获得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但锻炼的形式应力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愉快的练习中增进肌体机能能力,掌握运动技能。
3.加强职业保健教育,预防劳动损伤原则
从事生产劳动容易使人产生职业病,任何一种职业,都会对劳动者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危害。每个从业者,都应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劳动所具有的各种潜在危害因素,因此,高职体育教育应把“提高、防止、补偿”作为原则,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预防,最大限度地维护自我健康,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增加相关职业与健康有关联的理论知识,传授不同职业和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职业养生健身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针对职业病的预防及锻炼方法,从而科学合理、有效地预防一些常见职业病的发生。
4.实用性原则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必然受到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高职体育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空环境条件下,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科学有效锻炼。如办公室和生产车间空间狭小,可练习简易健身操或哑铃操。
每一种职业劳动,都对应着特定的职业技能要求。在体育教学中,研究不同职业的基本工作方式,以体育为手段,进行有目的的身体锻炼,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二、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原则
1.自觉主动性原则
自觉主动性原则指体育锻炼者有明确的健身目标,在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同学们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其次体育锻炼是一个自我锻炼、自我完善,克服自身的惰性,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作息制度作保证,把体育锻炼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因人而异原则
因人而异原则是指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对锻炼的爱好、要求和原有的基础,以及生活条件等实际情况来确定。不搞“一刀切”,先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按科学方法进行锻炼,以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3.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经常进行,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对机体给予刺激,每次刺激都产生一定的作用痕迹,连续不断地刺激作用则产生痕迹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机体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体质就会不断增强,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也会不断得到强化。因此,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不能设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必须要长久的积累。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自然发展、机体适应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主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渐进的基础上提高锻炼水平。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的变化,负荷是否适宜,对锻炼效果的好差起很大的作用。运动负荷的大小因人、因时而异。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机能状态、不同的时间,人体对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随时调整运动负荷,逐步提高锻炼水平。
5.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人体是由各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各局部均按“用进废退”的规律发展,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各系统、组织、器官和谐发展,达到身体相对的完善与和谐。
三、高职体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高职体育是隶属于我国学校体育的范畴,主要是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学校体育教育,按照“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要求,其含义是指传授体育文化与体育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1.高职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1)高职体育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大学体育的开展,促进大学生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保证大学阶段繁重学习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是要求大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为毕业以后走向社会,坚持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高职体育的任务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2.高职体育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实现高职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主要途径包括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多元化、课内外体育呈现一体化、课外体育形式多样化。高职体育的组织形式包括体育教学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等。高职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晨练(早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