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肉用牛的选种和经济杂交
(一)肉牛的选种方法
肉牛的选择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两种方式。自然选择是指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一种选择方式;人工选择是指根据人们的各种需要,对肉牛进行有目的选择的一种方式。
肉牛选择的一般原则是:“选优去劣,优中选优。”种公牛和种母牛的选择,是从品质优良的个体中精选出最优个体,即“优中选优”。而对种母牛大面积的普查鉴定、评定等级,同时及时淘汰劣等,则又是“选优去劣”的过程。在肉牛公、母牛选择中,种公牛的选择对牛群的改良起着关键作用。
肉牛选择的途径主要包括系谱、本身、后裔和旁系选择4项。种公牛的选择,首先是审查系谱,其次是审查该公牛外貌表现及发育情况,最后还要根据种公牛的后裔测定成绩,以断定其遗传性是否稳定。对种母牛的选择则主要根据其本身的生产性能或与生产性能相关的一些性状,此外还要参考其系谱、后裔及旁系的表现情况。
1.系谱选择
系谱记录资料是比较牛只优劣的重要依据。肉牛业中,对小牛进行选择,并考察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性能成绩,对提高选种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资料表明,种公牛后裔测定的成绩与其父亲后裔测定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43,与其外祖父后裔测定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24,而与其母亲1~5个泌乳期产奶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21、0.16、0.16、0.28、0.08。由此可见,估计种公牛育种值时,对来自父亲的遗传信息和来自母亲的遗传信息不能等量齐观。审查肉牛系谱时,肉牛的双亲及其祖代的审查,重点在各阶段的体重与增重、饲料报酬及与肉用性能有关的外貌表现,同时查清先代是否携带致死、半致死等其他不良基因。系谱选择需注意如下几点:
(1)重点考虑其父母亲的品质 祖先中父母亲品质的遗传对后代影响最大,其次为祖父母,血统越远影响越小。系谱中母亲生产力大大超过全群平均数,父亲又是经过后裔测定证明是优良的,这样选留的种牛可成为良种牛。
(2)不可忽视其他祖先的影响 不可只重视父母亲的成绩而忽视其他祖先的影响,后代有些个别性状受隔代遗传影响,受祖父母远亲的影响。
(3)注意遗传的稳定性 如果各代祖先的性状比较整齐,而且有直线上升趋势,这个系谱是较好的,选留该牛比较可靠。
(4)其他方面 以生产性能、外形为主做全面比较,同时注意有无近交和杂交,有无遗传缺陷等。
2.本身选择
本身选择又称性能测定,就是根据种牛本身一种或若干种性状的表型值判断其种用价值,从而确定个体是否选留。当小牛长到1岁以上时,就可以直接测量其某些经济性状,如1岁活重、肉牛育肥期增重效率等。而对于胴体性状,则只能借助如超声波测定仪等设备进行辅助测量,然后对不同个体做出比较。对遗传力高的性状,适宜采用这种选择途径。具体做法是:可以在环境一致并有准确记录的条件下,与所有牛群的其他个体进行比较,或与所在牛群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有时也可以与鉴定标准进行比较。
(1)肉牛的体形外貌 体形外貌特征是:体形呈长方形,体躯低垂,四肢较短,颈短而宽,鬐甲平广、宽厚,背腰平宽,胸宽深,腹部紧凑,尻部宽平,股部深。头宽颈粗,无论侧望、俯望、前望、后望,体躯部分都呈明显的长方形、圆筒状。
(2)肉用种公牛的选择 种公牛本身的表现主要包括生长发育,体质外貌,体尺体重,早熟性以及精液质量等性状。
肉用种公牛的体形外貌主要看其体型大小,全身结构要匀称,外形和毛色要符合品种要求,雄性特征明显,无明显的外貌缺陷。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睾丸大小正常,有弹性。凡是体形外貌有明显缺陷的,或生殖器官畸形的,睾丸大小不一等均不合乎种用。肉用种公牛的外貌评分不得低于一级,核心公牛要求特级。
除外貌外,还要测量种公牛的体尺和体重,按照品种标准分别评出等级。另外,还需要检查其精液质量,正常情况下鲜精活力不低于0.7,死、畸形精子过多者(高于20%)不宜作种用。
(3)肉用种母牛的选择 种母牛本身性能主要包括体形外貌、体尺体重、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早熟性与长寿性等。
① 体形外貌。肉用种母牛必须符合肉牛的外貌特点的基本要求。
② 体尺体重。肉牛的体尺体重与其肉用性能有密切关系。选择肉牛时,要求生长发育快,各期(初生、断奶、周岁、18月龄)体重大、增重快、增重效率高。初生重较大的牛,以后生长发育较快,故成年体重较大。犊牛断奶重决定于母牛产奶量的多少。周岁重和18月龄重对选肉用后备母牛及公牛很重要,它能充分看出其增重的遗传潜力。
肉牛的各性状之间具有遗传相关性,在选种上利用遗传相关性就能提高选种效果。如果能对一些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找出与该性状遗传相关系数较高的另一个高遗传力性状,通过对这个高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就能间接地提高低遗传力性状。此外,有些性状的测定比较费事,条件不具备时可以不必直接进行测定,而通过间接选择去提高。如饲料利用率是肉牛生产中很重要的性状,但测定较费时、费事,而增重速度的测定就很容易做到,饲料利用率与增重速度之间具有高度的遗传正相关,因此,通过增重速度的选择就能使饲料利用率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改进。
③ 肉用性能。对肉牛产肉性能的选择,除外貌、产奶性能、繁殖力之外,重点是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两项指标。
a.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性能包括初生重、断奶重、日增重及各阶段的体尺和外貌评分。肉牛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力见表3-1。
表3-1 肉牛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力
由于肉牛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力属中等遗传力,根据个体本身表型值选择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结合家系选择则效果更好。
b.产肉性能。主要包括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肉脂比、眼肌面积、皮下脂肪厚度等。肉牛产肉性能的遗传力见表3-2。
表3-2 肉牛产肉性能的遗传力(参考值)
由表3-2可知,肉牛产肉性能的遗传力都比较高,对于产肉性能的选择主要根据种牛半同胞资料进行选择。
④ 繁殖性能。主要包括受胎率、产犊间隔、发情的规律性、产犊能力以及多胎性。
a.受胎率。受胎率的遗传力很低,在正常情况下,每次怀犊的配种次数愈少愈好,而其遗传力一般小于0.15。
b.产犊间隔。即连续两次产犊间的天数,其遗传力很低,1~6胎为0.32,一生分娩次数的遗传力为0.37。一般要求一年产一犊。
c. 60~90天不返情率。人工授精时不返情率平均为65%~70%,其遗传力约为0.20。
d.产犊能力。选择种公牛的母亲时,应选年产一犊、顺产和难产率低的母牛,一般要求肉乳兼用品种的初胎母牛,其难产率不超过2.4%,二胎以上母牛难产率不超过1.3%。
e.多胎性。母牛的孪生,即多产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遗传给后代。据统计,双胎率随母牛年龄增长而增高,8~9岁时最高,并因品种不同而异,其中夏洛来牛的双胎率为6.55%,西门塔尔牛为5.12%,中国荷斯坦牛为2.35%~3.39%。
⑤ 早熟性。早熟性是指牛的性成熟较早,可较快地完成身体的发育过程,可以提前利用,节省饲料,经济价值较高。早熟性受环境影响较大。如秦川牛属晚熟品种,但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其早熟性,育成母牛平均在(9.3±0.9)月龄(最早7月龄)即开始发情,育成公牛12月龄即可射出能供干冰(-79℃)冷冻的成熟精子。
3.后裔测验(成绩或性能试验)
后裔测验是根据后裔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来评定种公牛好坏的一种鉴定方法,这是多种选择途径中最为可靠的选择途径。具体方法是将选出的种公牛与一定数量的母牛配种,对犊牛成绩加以测定,从而评价使(试)用种牛品质优劣的程序。
4.旁系选择(同胞或半同胞牛选择)
旁系是指所选择个体的兄弟、姐妹、堂表兄妹等。利用旁系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从侧面证明一些由个体本身无法查知的性能(如公牛的泌乳力、配种能力等)。此法与后裔测定相比较,可以节省时间。
肉用种公牛的肉用性状,主要根据半同胞材料进行评定。应用半同胞材料估计后备公牛育种值的优点是可对后备公牛进行早期鉴定。
(二)肉牛的经济杂交方法
多用于商品生产的牛场,特别是用于黄牛改良、肉牛改良和奶牛的肉用生产。目的是利用杂交优势,获得具有高度经济利用价值的杂交后代,以增强商品肉牛的数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较好的效益。生产中,简便实用的杂交方式主要有二元杂交、三元杂交。
1.二元杂交
二元杂交又称两品种固定杂交或简单杂交,即利用两个不同品种(品系)的公、母牛进行固定不变的杂交,利用一代杂种的杂种优势生产商品牛。这种杂交方法简单易行,杂交一代都是杂种,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比例高,杂种优势率最高。这种杂交方式的最大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繁殖性能方面的杂种优势。通常以地方品种或培育品种为母本,只需引进一个外来品种作父本,数量不用太多,即可进行杂交。如利用西门塔尔牛或夏洛来牛杂交本地黄牛。其杂交模式图见图3-1。
西门塔尔公牛或夏洛来公牛(♂)×本地黄牛(♀)
图3-1 二元杂交模式图
2.三元杂交
三元杂交又称三品种固定杂交。从两个品种杂交的杂种一代母牛中选留优良的个体,再与另一品种的公牛进行杂交,所生后代全部作为商品肉牛育肥。第一次杂交所用的公牛称为第一父本,第二次杂交利用的公牛称为第二父本或终端父本。这种杂交方式由于母牛是一代杂种,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再杂交可望得到更高的杂种优势,所以三品种杂交的总杂种优势要超过两品种。其杂交模式图见图3-2。
图3-2 三元杂交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