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印刷品的主观评价方法
对印刷图像的分析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性。譬如对造纸生产者来说,喜欢按照承印材料的质量评价印刷品质量;印刷工人对印刷产品的印刷质量参数更为敏感;广告人员则从信息媒介传递的角度评价印刷品质量;一般读者没有这些专业性倾向,但会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修养等对报纸上、旅游手册上、课本上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印刷图像的主观评价是一种根据经验评价图像质量优劣的方法。
一、主观评价观测条件
主观评价是以复制品的原稿为基础,对照样张,根据评价者的心理感受做出评价,其评价的结果,随着评价者的身份、性别、爱好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主观评价方法常受评价者心理状态的支配,评价结果可能对印刷品某一部分质量达到统一,而对综合性的全面质量却很难求得统一的意见。此外,影响主观评价的因素还有照明条件、观察条件和环境、背影色等。例如,同一件印刷品,在不同的背景色下观察,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若加上颜色的因素就更复杂了。因此,应在以下推荐的条件下观察印刷品,使主观评价能得出较好的结果。进行主观评价时需符合上述两节的评价条件。观察印刷品时,光源与印刷品表面垂直,观察角与印刷品表面法线成45°夹角,(0°∶45°照明观察条件),如图3-1所示。作为替代观察条件,也可以用与印刷品表面法线成角45°的光源照明,垂直印刷品表面观察(45°∶0°照明观察条件)。

图3-1 印刷品的观察条件
主观评价印刷质量主要靠目测,采用的工具主要是放大镜(放大倍率10~25倍),通过放大镜,可以观测印刷图文的套印情况和网点再现情况。
二、印刷品表观质量的评价
印刷画面的表观质量是印刷品主观评价所依据的指标,这些指标虽然不是主要的印刷复制再现质量指标,但却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外观,决定着印刷品质量的合格与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印张外观整洁,无褶皱、油迹、脏痕和指印等。
② 印张背面清洁、无脏痕。
③ 文字清晰、完整,不缺笔断划。
④ 套印准确。
⑤ 网点光洁、清晰、无毛刺。
⑥ 色调层次清晰,暗调部分不并级,亮调部分不损失。
⑦ 墨色鲜艳,还原色彩不偏色。
⑧ 裁切尺寸符合规格要求。
三、主观评价方法介绍
主观评价法常用的有目视评价法和定性指标评价法。
目视评价法是指在相同的评价环境条件下(如光源、照度一致)由多个评价者来观察原稿和印刷品,再以各人的经验、情绪及爱好为依据,对各个印刷品按优、良、中、差分等级,并统计各分级的频度,获得一致好评者为优、良,反之为差。具体评价步骤为:首先根据样张的相似性对印刷样张进行分组,并给各组标明一个唯一的数字,该数字可以代表该组的质量优劣等级,即该组在所有组中质量好坏的排列顺序;然后在各组中再对样张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质量最好的样张。
定性指标评价法是指按一定的定性指标,列出每个指标对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由多个评定人评分,总分高者质量为优,低者为差。
印刷品的主观评价因人而异,不容易得出统一的结论,常因地点、周围环境的不同,特别是观察复制品(与原稿对比)的照明条件不同时,而产生视觉差异。依靠这种没有数据为依据的定性指标来评价印刷品质量,其结果受评价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各不相同,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印刷品的质量状况,也不能有效为印刷品质量提供依据,但这些评价指标却是印刷品质量优劣的最后仲裁者,其中任何一项的不合格,都会导致最终印刷产品的不合格。现阶段鉴定印刷质量的方法仍然多以主观评价为主,但应把主观评价因素加以客观解释,使其科学化,更有利于印刷质量的控制。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P1和P2印刷品评价条件?
(2)软打样时对显示器有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