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一、生产现状
设施桃生产是从1991年由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开始发展,经历起步、快速发展和稳步发展阶段,目前,北方各全省均有栽培,并以辽宁、山东、河北栽培面积较大。辽宁的普兰店市城子坦镇、瓦房店市复州城镇、营口市九寨镇、沈阳市苏家屯区、凌海市双羊镇等地已形成规模(图1-1~图1-4),成为当地重要农业产业。
图1-1 普兰店市城子坦镇设施桃生产基地
图1-2 瓦房店市复州城镇设施桃生产基地
图1-3 营口市九寨镇设施桃生产基地
图1-4 沈阳市苏家屯区永乐乡设施桃生产基地
设施类型主要是薄膜日光温室,设施桃发展初期,大多沿用蔬菜温室的结构模式,条件极为简陋(图1-5~图1-7)。存在明显的缺点,如设施矮小,方位不合理、屋面角小,光照不良;墙体薄保温性差,通风口设置不当,空间利用率低,操作费时费力;环境调控能低,受外界天气影响大;人工卷、放草帘,劳动强度大,室内采光时间缩短;抗风能力极差,大风刮飞、刮坏草帘现象时有发生。在低洼或排水不畅地块建造棚室,雨季涝害时有发生,损失较大。2001年以后,特别是经历2007年雪灾后,设施结构及建筑质量引起人们广泛重视,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竹木结构温室减少,钢骨架结构温室增加;卷帘机普及达99%以上,并由上卷式逐渐向上推式发展;设施规格标准提高,设施高度由过去2.8米提高到3.5米以上,跨度由7米增加到8米;设施牢固性、抗灾性能和保温性能明显增强;建材隔热与蓄热性兼顾;透明屋面保温材料由草帘发展到保温被、双层草帘+防雨膜、保温被+草帘+防雨膜;墙体明显增厚,有条件的还在后墙和后坡外增加一层垃圾棉等保温材料;墙体由单质材料向异质复合材料发展:如空心砖+苯板+空心砖类型,内石墙+外培防寒土类型,还有的在内墙表面设置曲面或突起物等增加蓄热性能,达到内蓄热外保温,以提高夜温。2000年以后,发展了部分塑料大棚和有草帘覆盖的中间类型的塑料大棚;但辽宁鞍山以北地区因冬季气温较低,基本没有塑料大棚栽培。现阶段,我国桃设施栽培主要是提早促成栽培;少数地区正在研究延迟栽培,但由于缺乏适宜的极晚熟品种,栽培技术不过关,果实延迟成熟时间有限等原因限制了生产发展。
图1-5 竹木砖墙简陋温室
图1-6 竹木土墙简陋温室
图1-7 人工卷放帘竹木温室
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施桃发展起步阶段,以安农水蜜、长安早红、春蕾等普通桃为主,有少量的早红2号;此后,随着“油桃热”,早红2号栽培量增多;发展到90年代中期有瑞光2号、五月火、阿姆肯,后期以油桃为主。快速发展期,栽掊的品种有早红珠、早红霞、丹墨、双红、曙光、艳光、华光、早红宝石、早凤王、春艳、颐红水蜜、安农水蜜、早露蟠桃、沙红、早醒艳等普通桃、油桃、蟠桃等几十个品种,大多为露地栽培的传统品种,适栽对路的品种少,品种管理难度大,主栽品种不突出。2001年后陆续推出东方红、超红珠、丽春、千年红、春光、中油4号、中油5号、中农金辉等。人们对新品种认识和选择更加理性,多数品种经少量试栽后,才扩大栽培面积,损失逐渐减少。
2006年以后,不适合设施栽培桃品种逐渐减少,对新品种选择更加严格,乱引品种和品种混乱造成失败或严重损失事件明显减少。各地根据当地栽培历史和管理特点,逐渐形成品种区域化,主栽品种凸显。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早红2号、中农金辉、中油4号、春雪等。
栽培类型从单纯生产鲜果向盆栽观光采摘等多方发展。地区间品种、生产目标各有侧重,如营口九寨主栽早红2号,以大果、高产为生产目标,果实成熟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售价在10~14元/千克;普兰店市城子坦镇主栽金辉,以极早熟为主要目标,果实成熟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售价在16~30元/千克;凌海市双羊镇主栽中油4号,常规生产,果实成熟期在4月中旬~5月上旬,售价在10~16元/千克。由于各地气候和设施条件及管理水平不同,成熟期、产量和果品质量参差不齐,效益差异较大,平均产量在1500~3000千克/亩(1亩=667米2)。效益2万~5万元/亩。
近年来,设施桃生产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留果量明显减少,疏花疏果技术得到重视,改1次疏果为疏花蕾和2次疏果,定果环节更细致更准确。特别重视外观质量,大果、色好、耐贮运是生产者和经营者追求的主要目标性状。一些能改善果实外观商品性状的技术措施如剪梢、摘叶、吊枝、套袋、贴字等技术逐渐得到普及。注重选用透光好、不易损坏的棚膜,普遍应用电动卷帘机揭放草帘,缩短揭放帘时间,尽量延长采光时间;悬挂或铺设反光幕。重视整形修剪技术,灵活运用二、三主枝无侧开心形及主干形,充分利用设施的空间特点,培养不同树形,达到立体结果;以夏剪为主,冬剪为辅,控制树冠大小,造就并保持良好的群体结构和适宜的枝叶密度。重视露地阶段管理,及时进行采后修剪,防止病虫草害和旱涝灾害,防止早期落叶,及时夏剪,防止群体郁闭,提高花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