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健康食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谷杂粮最养人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全国各地种植的粮食作物难道就只有5种谷物吗?走进超市或市场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五谷杂粮,少说也有几十种,为什么偏偏只说有五谷呢?

五谷其实是“百谷”

其实,五谷并非只有5种,其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答吧!

五谷指的是哪5种粮食作物

其实,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具体地说出五谷到底指的是哪5种谷物,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需要从古代谈起,五谷的说法,最早见于《论语》,但并没有指明是哪5种谷物,在更早之前还没有五谷的说法,想要了解到底是哪五谷,还需参考汉代及其以后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是指稻(即水稻、大米)、黍(即黄米)、稷(又称粟,即小米)、麦(即小麦)、菽(即黄豆);另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谁也说不清到底哪种更准确。但是无论如何关于五谷的说法流传下来,后来泛指一切粮食作物,延续至今成了各种日常主食的统称。

为什么是五谷,而不是六谷、九谷

在我国,对于粮食作物的归类其实存在着“六谷”“九谷”“百谷”等多种说法,在我国南北各地,粮食作物的种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古代,北方比较兴盛,人口也较多,主产麦等粮食作物,后来随着南方人口的逐渐增多,稻的种植越来越广,五谷中稻的地位就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前文中后一种五谷说法再加上稻就成了“六谷”说。而在春秋之前,《诗经》《尚书》之中只有“百谷”一说,那个时候各种粮食作物只有一个专有名词,“百”有粮食作物很多之意,并不是真有一百种。很多人认为之所以称为五谷是与我国崇尚阴阳五行有关,但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原因吧。论语中的“五谷不分”已深入人心,《论语》又是每位读书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现在甚至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已经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讲得朗朗上口,在这样的“宣传力度”之下,五谷说就有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成为所有粮食作物的代名词,它早已不再局限于原先的5种粮食作物了,故被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豆类、薯类以及其他杂粮等很多种类。不仅作为果腹的主要食物,还被用来做豆浆、点心、甜品等。

五谷养生古今谈

五谷可以养生已不是秘密了,但说起五谷的养生历史却是极其悠久的。

古代五谷养生谈

从各种古代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五谷养生的很多描述,如《周礼天官疾医》记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说明五谷的生理保健作用。五谷之中尤以大米和小麦最为重要,《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说药物为治病攻邪之物,其性偏,五谷杂粮是维持人体营养需求的必要保证,而水果、肉类、蔬菜是必要的补充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大米能平胃气,长肌肉;小麦能厚胃肠,强力气”。除了这些书本的理论佐证外,五谷也的的确确让中华儿女的身体更加康健。自从我们的祖先以五谷养人,五谷为食,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很大提高。相传彭祖活了800多岁,这其中虽有夸张成分,但是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五谷杂粮对人体健康长寿的巨大作用,可以说五谷杂粮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的本源。

现代五谷养生谈

现在,人们通常把食物区分为主食和副食两大类,前者主要指五谷杂粮,后者主要指鱼、肉、蛋、奶、水果、蔬菜等。由于现代西方饮食观念的引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不少民众也在饮食中逐渐增加副食的量,甚至有人将其取代主食。

然而很多营养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与西方国家的过多动物性食物的饮食结构相比,中国人原先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饮食结构模式是非常优越的,不但有利于补充营养、保持健康,而且有利于节省能源、保护环境,是中国传统饮食的一大优点。这类植物性食物主要是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 ,特别是大米和面粉,是从古到今多数中国人的主食。人们日常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以及相当数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来自于谷物。谷物既经济又有益于健康,从人体新陈代谢的特点来看,谷物非常适合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谷物中提供热能的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简单,能够被人体迅速地氧化分解,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热能,氧化分解后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直接排出体外。所以,五谷杂粮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补精益气的最佳食物。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在日常饮食中不知不觉地“吞”进了各种各样的文明病。研究表明,慢性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而导致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现代饮食方式的不足需要人们另辟蹊径,寻找一条健康的饮食之路,于是,以五谷来养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当然,饮食还要坚持“五谷杂粮、粗细搭配”的原则,比如在吃白面的时候要搭配些玉米、黄豆之类的杂粮,不仅能够获得全面的营养,更能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完善饮食结构,可谓一举三得。

副食不可“喧宾夺主”

副食在人们的饮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每日主食的消费量不足250克,而由副食中的脂肪供给的能量却超过了30%,蛋白质的供能比例也达17%以上,膳食结构已趋于高脂肪、高蛋白质和高热能。虽说副食确实能够提供五谷杂粮等主食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如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对人体健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若减少主食的量,甚至完全取代主食却是极不可取的。这种膳食结构会使主副食地位颠倒,对人体健康大为不利。

五谷杂粮等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人体所需能量的50%以上由其供给),它在体内释放能量较快,是红细胞唯一可利用的能量,也是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活动的主要能源,对构成体内组织、维持系统和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强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如果长期不吃主食,身体没有足够的“养料”完成相应的生理功能,人就会出现头晕、疲乏、低血压、心律失常、贫血等病症。

同时,五谷杂粮等主食还是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维生素B1。在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食欲。如果缺乏维生素B1,不仅会诱发多种神经炎,如脚气病,还会出现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的症状,也极易引发呕吐、便秘、心脏肥大等。

副食比重上升,主食地位改变,短时间内对人体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日积月累必然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不仅会让人体丧失大部分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摄入,也容易导致便秘,更有甚者会诱发结肠癌,所以大家平时要养成主副食均衡的饮食习惯,不可让副食“喧宾夺主”,为健康的身体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