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包括哪些方法?
(1)普通扫描:无任何外加因素进行多层面横断的连续扫描称为普通扫描或平扫。腰段常规扫描时,采取双膝屈曲位。先摄侧位定位片,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的范围,扫描范围一般取与椎间隙平行,腰段扫描2~5mm。显示软组织时,采用窗口是40,窗宽300~400;骨窗有利于观察骨性椎管结构,窗位是300~350,窗宽是1000~1500。若检查椎间盘时,扫描平面应与椎间盘平行,扫描范围从椎间孔上缘至下缘。发现病变时可根据需要在局部薄层扫描。普通CT在做胸部、腹部和盆腔扫描时,由于需要复位球管,每次扫描患者均需屏气。而患者如在每次扫描时屏气深度不一,则可能会影响扫描的层次而漏过一些结构,小的病变也因此而可能漏检。
(2)螺旋扫描:螺旋CT由于采用滑环技术,使扫描及采样速度较常规高4~6倍或以上。在X线球管连续旋转和曝光的同时,扫描床也连续匀速推进,从而获得感兴趣区的容积数据。这些容积数据不仅可以转变为与常规机相同的横断面图像,而且还能进行多轴面的三维重建。螺旋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为90%~99%,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安全基本无损害,诊断的阳性符合率高;②可用于鉴别椎间盘膨出和椎间盘突出,并可识别其突出的部位和突出的大小,如中央型或侧后型突出,还能显示出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的形态变化;③有助于避免L5~S1平面硬膜外间隙增大引起的假阳性;④适用于造影剂过敏,造影失败或不愿接受造影检查的患者;⑤可以在观察椎间盘的同时,显示黄韧带、后纵韧带侧隐窝、椎管和关节突关节的变化。
(3)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的方法称增强扫描或称强化扫描。静脉内注入造影剂行脊椎扫描,对了解椎体、附件的病变或脊髓、椎管内和脊椎附近肿瘤、病变的性质有较大的帮助,如椎体、附件的转移性肿瘤、脊髓肿瘤等。造影剂一般采用非离子型,如碘普胺、碘海醇等。剂量一般成年人为100ml,儿童按2ml/kg体重计算。
(4)脊髓造影CT(图4-8):是指蛛网膜下隙内注入造影剂后行CT扫描。目前常用的水溶性造影剂,能较清楚地显示硬膜腔、马尾神经和神经根鞘。脊髓造影CT多在脊髓椎管造影后进行,主要用于诊断椎管病变,如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硬膜囊、脊髓、神经根的受压、移位情况;若要观察脊髓空洞症,需在24h后再行CT扫描,才能清晰地显示空洞。
图4-8 脊髓造影CT
(5)椎间盘造影CT:是在椎间盘内注入造影剂后,再做CT扫描,用于诊断椎间盘病变。一般采用非离子性含碘造影剂,每个椎间盘注入1.5~3.0ml,1~3h后扫描。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对一般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已经降低,但它对椎间孔和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以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