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体征?
(1)步态:行走时步态拘谨、躯干前倾和臀部凸向一侧。疼痛较严重者步态为跛行,又称为痛阈步态。即患者尽量缩短患肢支撑点,重心迅速从患下肢移向健下肢,以使足尖着地,从而避免足跟着地引起的震动疼痛。
(2)腰椎畸形:正常的脊柱外形,从后面观看是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常出现腰椎曲度变直、侧弯和腰骶角度的改变,这是为了避免神经根受压机体自我调节造成的,是神经根避开突出物的代偿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越年轻,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后,人体为了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缓解疼痛,常常会采取一系列自我保护体位,其中一种就是腰椎侧弯。腰椎侧弯可突向患侧或突向健侧,这取决于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物在神经根的内侧,腰椎就向健侧侧弯,从而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相反,如突出物在神经根的外侧,腰椎则向患侧侧弯。部分患者出现交替性侧弯,这是由于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正前方,当腰部活动时,神经根可移向突出物的内侧或又移向外侧。腰椎侧弯的方向与突出的椎间盘和相邻的神经根的部位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先有脊柱腰段生理性前突或消失,甚至变为反向性后突。由于髓核向后突出,腰部被动前屈可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压迫。腰椎侧突发生较晚,多数出现在腰腿痛持续时间较久的病例。脊柱侧突可以突向患侧,亦可突向健侧,均为保护性体位(图3-1)。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内下方时(腋下型),脊柱弯向患侧;当椎间盘突出压迫根外上方(肩上型),则脊柱弯向健侧,均可一定程度减少神经根的受压。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检查可见腰肌紧张明显,以患侧为甚。
图3-1 保护性体位示意
(3)压痛点:腰椎间隙棘突旁有深压痛,压痛点多在病变间隙的棘突旁2cm。在后侧椎旁病变间隙有深压痛,并向同侧臀部和下肢坐骨神经分布区放射,深压时刺激了骶棘肌中受累神经的背根神经纤维产生感应痛。腰部常见压痛点见图3-2。
图3-2 腰部常见压痛点
急性期可出现广泛性压痛,但总有一个压痛点最为明显。按及压痛点来叩击腰椎可产生腰部剧痛,并向患肢放射,直至足跟。沿坐骨神经体表投影路径有压痛,如环跳、承扶、委中等穴。压痛点也可出现在受累神经分支或神经干上,如臀部、坐骨切迹、腘窝正中、小腿后侧等。若俯卧位检查压痛不明显时,患者可取站立伸位,并向一侧弯屈,使腰肌松弛,再压棘突旁。若为椎间盘突出,可产生明显压痛及放射痛。
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腰椎旁的压痛点具有重要价值。如突出在腰间隙,则在棘突旁有深压痛。有的压腰痛可向同侧臀部及下肢放射。这是深压时刺激了腰部的神经纤维所产生的感应痛。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放射痛,甚至压痛也不明显。
(4)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时,患者腰部向各个方向的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腰椎功能受限,急性期因保护性腰肌紧张,腰椎各方向活动均受限。慢性期主要以腰部前屈和向患侧侧屈受限较明显,强制弯曲时加重放射痛。
正常情况下,腰椎前屈约45°,后伸约20°,左右侧屈分别30°。在腰椎间盘突出时,腰部的前屈、后伸及侧屈均受限制。腰椎侧突时,腰椎向突侧侧弯受限。纤维环未完全破裂时,腰椎后伸受限;纤维环完全破裂时,腰椎前屈受限。腰椎侧屈受限在诊断中多无太大意义,腰椎的侧屈运动不明显与其小关节的解剖位置有关,腰椎间盘突出时,肌肉痉挛是为了限制腰椎的前屈和后伸,而不是限制侧屈。
腰部活动受限的原因在于腰椎前屈时,椎板间的黄韧带紧张,增加了椎管容积和椎间隙后方的空间,相应的后纵韧带紧张度增加使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从而减轻了神经根压迫的症状。同时腰椎前屈使骨盆向后旋转,松弛了坐骨神经的紧张度,也会缓解坐骨神经痛。而当腰部后伸时,髓核突出增大,且黄韧带皱褶向前突出,造成前后挤压神经根而引起疼痛,所以后伸活动范围受限制。如果纤维环完全破裂,腰椎后伸受限的同时腰椎前屈也会受限,主要是因为腰椎前屈时,椎间盘前部受到挤压,后侧间隙加宽,促使更多的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向后移动,使突出物的张力加大,同时髓核上移,牵拉神经根而引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