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研究存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準確地理解原文,並用規範的現代漢語譯出來

準確地理解原文,是今譯的基礎。理解首先要反復通讀全段或全篇,做到掌握全段、全篇的内容、意旨;同時更要弄懂每個詞語的含義和每個句子的結構。絶忌掉以輕心,似懂非懂就動手翻譯。如果連原文的意思都没弄清楚,詞語的含義都理解有誤,自然就談不到用現代漢語準確地表達了。例如:

射其右,斃於車中。(《左傳·鞌之戰》)

〔譯文:又射他車右的人,那人死在車中。〕

孤立地看,譯文似乎没有問題;但是後文有“韓厥俛定其右”,意思是説韓厥彎下腰把那個車右放穩當。晉杜預説:“右被射仆車中,故俯安穩之。”這説明車右並没被射死,而是被射中倒仆車中,所以要放穩當,免得掉下車去。譯者在這裏不了解“斃”字在先秦没有“死”的意義,又没聯繫前後文並參考古注來思考,因而用後代的意義去翻譯“斃”,自然就錯了。又如:

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譯文:怨恨心中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在恥辱中離開人世,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表明於後世。〕

譯文把“恨、鄙陋”都譯錯了。上古漢語中“恨”是遺憾的意思,“鄙陋”是卑賤無知的意思,“没世”等於説“過完一輩子”,“鄙陋没世”等於説“默默無聞一輩子”。譯得比較正確時應該是:“遺憾的是個人的心願還没實現,默默無聞一輩子,因而文章著述不能流傳於後世。”再如: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軾《赤壁賦》)

〔譯文:可以舞弄深淵中潛藏的蛟龍,可以哭泣孤舟中的寡婦。〕

這裏譯者不僅没有掌握全段意旨,也對句式缺乏正確理解。因爲兩句不是一般動賓關係,而是一種使動的句式,“舞”和“泣”都用作使動。正確的譯文應該是:“能够使深淵中潛藏的蛟龍起舞,孤舟中的寡婦啜泣。”

對古文的原意有了正確的理解後,還須要能用現代漢語正確地把它譯出來,也就是説,譯文的用詞造句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範。有的譯文在這方面注意不够。例如:

姜氏何厭之有?(《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譯文:姜氏有什麽滿足?〕

這種譯法是忠實於原文的,詞語和句式都是按古今對應來直譯的;但是現代漢語卻没有這樣的説法,讀起來使人感到語意含混,没有真正表達出原文的意思。這就須要靈活處理,採取意譯的辦法,譯成“姜氏哪能滿足呢”或者“姜氏哪裏滿足得了”。又如: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史記·鴻門宴》)

原文“毫毛不敢有所近”是秋毫無犯的意思,有人把它譯成“秋毫不敢沾染”,這就不妥當。因爲在現代漢語裏,“沾染”是帶貶義的,只有接觸壞事物才説“沾染”,“秋毫”在這裏是不能説沾染的。由於詞語搭配不當,自然就影響對原文意思的表達。

準確地理解原文,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把它譯出來。這是古文今譯的總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