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体与话语方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西周礼教文献

宗教社会里,鬼神的旨意是绝对的真理,对神意的领悟是文化的核心,社会文化呈现出感性而神秘的特征。商朝繁杂的祭祀是与旨酒歌舞分不开的。商代君臣正因沉湎于此而懈于人事,并终于在小邦周的伐挞声中分崩瓦解。周人以农业立国,理性精神强于商人,他们对改朝换代的历史巨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整饬严谨的礼仪逐步取代了沉迷泛滥的巫祭,并由此导致了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王国维说:“夏商间政治与文物之变革,不似殷周间之剧烈矣。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1]这就是所谓“周公革命”的意义。礼仪文化自宗教祭仪发展而来,而它并没有刻意去抹平宗教的烙印,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有着不同的表现罢了。

作为文化的表征,文献在周代的功用也产生了变化。商代文献,无论是文字、图画,都是天人交流的产物,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因而它本身也是神圣的。周代早期文献,也基本都有宗教礼仪的背景,仍然披着神秘的面纱,但它们反映的是政治教化,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是周公神道设教的体现。这些礼仪政治性文本可以称为礼教文献。《尚书》是这类文献的代表,它主要产生于周公制礼作乐的文化革新运动中,有些篇章则可能到战国时期才告完成,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周初文化精神,其形式亦受早期仪式的影响。这类文献由于形式和意义上的规范性,从而也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文体。也就是说,最初的文体特征实际上是由仪式或行为方式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