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新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88康 Kānɡ

姓为中国第105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21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8%。约39.7%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陕西、湖南5省(其中河北省最多,约占10.2%),24.5%分布于山西、甘肃、山东、江西、辽宁5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会稽郡、东平郡、京兆郡。

康姓有常仁堂、德贵堂、德馨堂、对山堂、广德堂、华山堂、会稽堂、京兆堂、康朗堂、康乐堂、康源堂、明经堂、青龙堂、仁爱堂、仁孝堂、顺德堂、箱山堂、忠恕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南朝梁大臣康绚(464—520),华山蓝田(今属陕西)人,其后人以“华山”为家族堂号。

唐检校尚书左仆射康志睦(775—833),封会稽郡公,其后人以“会稽”为家族堂号。

唐希诜,康代人,年十四以明经登第,历官海、濮、饶、房、台、晓6州刺史,其后人以“明经”为家族堂号。

康姓有下列来源:

康氏,姬姓。周文王第9子、武王同母弟叔封,初封于康(今河南禹州西北),称康侯。后封卫,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称卫康叔;其子王孙牟谥康伯,王孙牟支子以康为氏。

宋避太祖讳改匡氏为主氏。政和中以民姓主为嫌,又改康姓、羌姓。湖南衡山一支康氏,其先即匡氏。先祖宋时任袁州路都使。

古西域康居国人有来中国者以康为姓。康居国,东汉时称栗弋,《晋书》称粟弋,《魏书》《周书》称粟特,唐时指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昭武九姓之地。

隋、唐时西域康国人有来中国者以康为姓。隋、唐时之康国,即《史记》《汉书》《魏略》《晋书》之康居,为昭武九姓国之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

西域康国人有融入突厥族者,故突厥族有康姓。唐有安禄山干将康金吾,柳城(今辽宁朝阳)人,本名阿义屈达干。曾祖父为东突厥颉利可汗时之都督,祖父为突利可汗驸马都知兵马使,父为默啜可汗之卫衙官。

金代女真族纳兰氏,汉姓为康。

现代少数民族也有康姓:

蒙古族康姓,本姓杭锦氏、杭腾氏、卡克他氏、杭图努德(杭图努惕、杭图德、杭特努惕、含图德)氏、朱勒豁德(朱勒古惕、朱勒忽惕、珠勒胡德)氏、朱日其德(朱尔其惕、朱儿赤惕)氏、阿嘎格沁氏、杭达高尔沁氏。

彝族有康姓:云南寻甸一支,本属摆争家支(氏族);维西一支,本属甲卡家支(氏族)。四川九龙一支,本属甲卡家支(氏族)。

朝鲜族康姓,有信川康氏、康翎康氏、谷山康氏、文川康氏、任实康氏、晋川康氏、忠州康氏、载宁康氏、会南康氏、通州康氏与荆州康氏等望(本贯),以信川康氏为大宗。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其先中国人,相传始祖为周文王之子康叔第68代孙圣虎将军康虎景。通州康氏与荆州康氏,据传乃明朝末年东渡朝鲜之中国人康世爵之后。

满族康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纳喇氏、那尔氏、卡宜氏、赫舍理氏、额勒赫氏、喀尔拉氏、康锡哩氏、康仪理(康吉里)氏、卡克他氏,八旗蒙古珠尔齐特氏、卓尔古特氏,以及融入满族的达斡尔族瑚尔拉斯氏、锡伯族胡尔噶氏、八旗汉军与“高丽旗人”康氏等。

锡伯族康姓,本姓佟佳氏、赫舍里(何舍里)氏。

达斡尔族康姓,本姓华力提氏、华拉斯氏。

回族、藏族、苗族、壮族、侗族、瑶族、土家族、傣族、傈僳族、畲族、拉祜族、东乡族、纳西族、土族、羌族、基诺族等民族也有康姓。

0

康茂才(1313—1370) 蕲县(今湖北蕲春)人。字寿卿,追封蕲国公。明初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