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亖(四)方
逨盘(《新收》757)有“用会卲(昭)王、穆王,△政亖(四)方”一句,其中△字作,拓本不甚清晰,有学者指出该字亦见于秦公镈(《集成》267),字作,可以隶定为“”。
董珊将该字读为“施”[2];王辉疑是“盗”字异体,“盗政”读为剿征[3];李学勤读为“延”,“延政四方”就是将其德政普及到四方[4];何琳仪读为“濯”,句意为“大伐四方”[5]。论者甚多,不一一列举,各家均将该字作为实词解释,但训释不一。
按,墙盘(《集成》10175)有“遹征亖(四)方”,与“政亖(四)方”构成异文的关系。徐中舒、李学勤、洪家义、戴家祥、高明均将墙盘之“遹”释为发语词。《诗·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墙盘之“遹”与逨盘之“”所处句法位置相同,用法应相近。
彭曦在考释“政亖(四)方”之时,曾引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盗》,认为该字是从、从皿的形声字,亦即“盗”[6]。于氏又指出:“盗字从皿,声,古读如诞。”[7]因此,“政亖(四)方”之“”可以读为“诞”,与“遹征亖(四)方”之“遹”均用作语气词。“诞”用作语气词传世文献常见,《书·大诰》:“肆朕诞以尔东征。”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诞,句中助词也。”《诗·大雅·生民》:“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诞,发语词也。”
“”字又见于秦公钟、秦公镈,文例均为“百蛮具(俱)即其服”,“”字出现于句首,读为发语词“诞”,亦能文从字顺。又,“(诞)政亖(四)方”之“政”多读为“征”,训为征伐,或释为政德,则有添字解经之嫌。同样,墙盘(《集成》10175)“遹征亖(四)方”之“征”亦多训为征伐。
按,中山王鼎(《集成》2840)有句作:“昔者,(吾)先(祖)(桓)王、卲(昭)考成王,身勤(社)稷行亖(四)方,以(忧)(劳)邦家。”此处的“行亖(四)方”可以与逨盘“政亖(四)方”、墙盘“征亖(四)方”对读,应为同义词的换用。金文中“征、行”意义相近,经常连用,如:用征用行(《集成》947)、以征以行(《集成》2646)、从王征行(《集成》4579)等,而文献中“征、行”亦可相互训释。《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郑玄笺:“征,行。”《楚辞·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王逸注:“征,行也。”
“行亖(四)方、征亖(四)方”之“行、征”应解为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贾公彦疏:“师谓征伐,田谓田猎,行谓巡狩,役谓役作。”《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孔传:“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巡行之。”《左传·襄公十三年》:“先王卜征五年。”杜预注:“征谓巡守征行。”《周礼·春官·大卜》:“一曰征。”郑玄注:“征,亦云行,巡守也。”
墙盘、中山王鼎征行的主语为王,逨盘征行的主语则是逨的先祖,文献中既有王亲自巡守,亦有诸侯、大臣代王巡守,《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汉书·宣帝纪》:“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命司徒巡行县鄙,命农勉作,毋休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