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祖庚的两点考证

刘桓

近年来,商代史研究出版了不少论著,成果丰硕。不过仍有一些相当重要的基本史实,由于缺少甲骨卜辞与文献的印证,还呈现空白状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填补。本文拟从甲骨卜辞探求祖庚其人的存在,不当之处,敬希方家读者指正。

关于祖庚之名,《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纪年》曰:‘祖庚躍居殷。’(《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案《存真》《辑校》作‘曜’,所据《御览》为鲍刻本,影宋本作‘躍’。”[1]董作宾说:“祖庚名曜,祖甲名载,见于《太平御览》(卷八十三)所引《竹书纪年》……祖己之名不见于载籍,如果子渔即是祖己,则子央、子035-01也可以即祖庚曜、祖甲载了。映,曜,音义极似;035-01,载,形声相近,在殷代也有通假的可能。”[2]又认为祖庚:“在武丁时代,他的名子可能就是‘央’(《竹书》作曜),照例别人应称他为‘小王’,对他的父亲称‘子央’(按,此句应理解为“他的父亲称他为子央”)。”[3]此段文字论商人的“名”,举祖庚为例,所以“央”指的是祖庚之名,“名子”就是名。至于为什么祖庚是子央,董先生没有详细说明理由,看来只是一种猜测,目前从甲骨文来看,也还没有证据支持董氏这一说法。甲骨文还有:

贞:御子弓大子小031-01,十月。

《合集》3256

癸丑卜,争,035-02(复)缶于大□(原文此处为□)(子)。

癸丑卜,争,勿035-02(复)缶于大子。

《丙》309

以前胡厚宣曾引这三条卜辞,说:“子弓者,武丁之子,辞言‘子弓大子’,则大子即指子弓,而其义实为太子长子,或即继武丁为王之祖庚。”[4]现在看来,这一词语分析,不排除还有另外的可能,就是御祭子弓于太子,我个人倾向这一释读,况且大子指子弓这一推测,胡先生并没有十分肯定,在卜辞记载中也未看到有明确的材料来支持。卜辞:

己未卜,御子辟小王不。

御子辟中子不。

御……辟……月。

《合集》20023

黄天树把这类卜辞称为013-01组小字类,认为该辞中的“小王都是被祭祀的对象,表明小王已亡故”[5]。该卜辞意即御祭子辟于小王,御祭子辟于中子,与“御子弓大子”词序相同,所以由此看来还不能说太子就是子弓,故子弓不大可能就是祖庚。又,前人考证商王名有时过于拘泥《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强求与之相合,实际上是做不到的,而如果我们从卜辞的占卜内容中寻找线索,我认为祖庚是子商的可能性很大。殷金文也有此人之器。今人研究商代甲骨文、金文,常遇到“子商”这一人名,韩江苏、江林昌曾列举相关卜辞进行考证,认为“子商是王室之子,与武丁有很近的血缘关系”,但未得出更明确的身份结论[6]。严志斌也注意到了子商其人,认为“商代的子某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者如子渔、子商等,可能是时王之子而受王特别垂青者”[7],这一说法较前人认识又有所前进。

在此首先须要说明,本文说的“子商”的“商”,甲骨文全都是作A71A72A73等形,《新甲骨文编》根据前人的说法释之为“商”[8],二字是否为一字难以确定,为便阅读,暂读为“子商”。

卜辞反映子商是商王直系后代,故商王命他祭祀祖乙、父乙、兄丁等。如:

乎子商爵020-03于祖乙。

《丙》33

贞子商020-03013-03于父乙乎036-01

《合集》2944

……子商020-03于父……031-01……牛。

《合集》2946

甲午卜,商又伐父乙未。

《合集》964

翌乙酉乎子商036-01伐于父乙。

《合集》969

贞:乎[子]商020-03于兄…

《合集》2947正

□□(原文此处为□)卜争……子商……兄丁……031-01,十月。

《合集》2965

己……王……商兄丁……一卯一牛。

《库》214

□(原文此处为□)卯卜……子商御于……

《合集》2963

其人颇有权势,有自己的臣下。如:

己丑,子,卜贞:余又乎出墉。

己丑,子,卜贞:子商乎出墉。

子害乎出墉。

子□(原文此处为□)乎[出墉]。

《缀新》438

丁丑卜,争,贞:令翌以子商臣于盖。

《合集》637

……子商臣于盖。

《合集》638

他还常陪侍商王武丁,在王的身边,有时奉命执行某一项任务。如:

惠子商令。

惠子效令西。

惠王自往西。

《合集》6928正

庚子卜,殻,贞:令子商先涉羌于河。

庚子卜,殻,贞:勿令子商先涉羌于河。

《合集》536

有时奉王命参与田猎活动。如:

乎子商从澫020-03(有)鹿。

《合集》10948正

惠子商乎陷。

勿隹子商乎陷。

《丙》3

同许多王室贵族一样贡纳甲骨。如:

子商来。

《合集》2962

[子]商入四十。

《合集》9216反

子商入十。

《合集》9217反

子商入一。

《合集》9218

庚申……子商二屯……

《合集》819

有时也占卜其个人事项。如:

丁亥卜,内,贞:子商020-03037-01]才[028-01]。

丁亥卜,内,贞:子商亡037-01才(在)028-01

《合集》2940

…卜,亘,贞:子商子037-01[不昷]。

…[子]037-01[其]昷。

《英》126

037-01,应该是人名,亦即子商之子。由于武丁年纪较大,子商可能已经结婚生子,故卜子037-01是否死亡。在028-01,应该读“在疚”,《诗·周颂·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郑笺:“嬛嬛然孤特在忧病之中。”“028-01”本来是《诗》“我龟既厌,不我告猷”的“猷”的会意字,卜辞常读为“忧”。《礼记·曲礼下》:“某有负薪之忧。”郑注:“忧或为疾。”《释文》:“疾本又作疚。”可证“疚、忧”相通,则“028-01”亦可读为“疚”,“在028-01”是在忧病之中的意思。

贞:子商A74020-03由。二告

贞:子商A75亡由。

《合集》2953正

贞:子商其020-03(有)疾。

贞:子[商]亡疾。六月。

《缀合》292

……子商020-03害。

《合集》5530甲

以上卜辞是占卜子商受伤和疾病的事。A74是“伤(傷)”字初文A76的简化形。《说文》有从人的“伤”,还有从矢的“037-02”(段注本),也训为“伤也”。段注:“谓矢之所伤也,引伸为凡伤之偁。”与此字从矢相同。《国语·楚语》:“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清华简《说命》也有类似的话。与此字象人的足部中箭受伤,均指足部受伤。所以,我认为此字可能是“伤”字,在此不能详考。

商代金文有子商戈(《集成》10852),盖与其人参与征伐使用兵器有关。从卜辞来看,武丁时期的子商很可能就是后来的祖庚。且看武丁时期征伐基方缶的战争,关于这次战争,张秉权[9]、罗琨已经分别作了或略或详的考述[10],此不赘述。这次战争子商不仅参加而且是一名主要将领,张秉权、罗琨分别认为是主将、主帅,其说可从。卜辞:

辛巳卜,争,贞:基方戎。

癸未卜,内,贞:子商013-09基方缶,四月。

癸未卜,内,贞:子商亡其保。

《合集》6572

值得注意的是,雀也是这次战争的参与者,雀本是商族中能征善战的将领。他作战勇猛,常作前锋(卜辞称为“启”),田猎卜辞中“己未卜雀隻(获)虎弗隻(获)”(《天》80),足以证明这点。在这次对基方战争中,有一条卜辞可以看出雀与子商的关系,可证子商身份高贵:

甲戌卜,殻,贞:雀038-01子商正(征)基方克……

《合集》6573

姚孝遂说:“《说文》:‘038-02,近求也,从爪038-01038-01徼幸也’(大徐本)。朱骏声谓‘挺立于此,而欲爪求于彼,故为近求,为徼幸’。实则038-01字本身即象人挺立有所企求、希企之义……‘雀038-01子商正(征)基方克’者,雀求助于子商以征克箕方之意。”[11]我认为姚先生的考证,大致可信。由此不单可以佐证子商是主帅,也可证明子商具有尊贵的身份,才有雀希求子商以征克基方的占卜。卜辞:

……示子013-09基方。

《合集》6574

“示子”疑亦指太子。“示”通“置”,设置之义,该词似乎表示设置的太子。

关于这次战争的最后胜利,《丙》302有一整版卜辞占卜:

辛丑卜,殻,贞:今日子商其038-03基方缶,013-09(捷)。五月。

辛丑卜,殻,贞:今日子商其038-03基方缶,弗其013-09

壬寅卜,殻,贞:尊雀惠038-04038-03基方。

壬寅卜,殻,贞:子商不038-05013-09基方。

贞:自今壬寅至于甲辰子商013-09基方。

壬寅卜,殻,贞:自今至于甲辰子商弗其013-09基方。

壬寅卜,殻,贞:自今至于甲辰子商013-09基方。

壬寅卜,殻,贞:曰子商A78癸敦,五月。

曰:A78甲敦。

曰:子商于乙敦。

贞:曰子商至于020-03丁乍(作)火,013-09

勿曰子商至于020-03丁乍(作)火,013-09

甲辰卜,殻,贞:翌乙巳曰:子商敦至于丁未013-09

《丙》302(《合集》6571正)

癸未卜,丙,贞:子商013-09基方缶。

癸未卜,丙,贞:子商弗其013-09基方缶。

《缀合》178

以上《丙》302采用张秉权释文。罗琨考证这次战争在丁未日取得胜利,基方缶其人最后被俘获[12]。但是,罗氏没有引用“乍火”这两条卜辞,不够完整,此处加以补充。“乍火”应读为“作火”,《左传·昭公六年》:“士文伯曰:‘火见,郑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为?’”孔疏:“今郑火未出,而用火以铸鼎,及火星出,则相感以致灾。”可见“作火”义即用火。基方防守凭借城郭,易守难攻,最后可能是子商在丁日(丁未)用火攻取胜的。有学者将该辞释为“作山”,不知“山、火”二字形近易混,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做出合理解释。

战争结果是基方战败,缶被俘。卜辞没有显示缶被何人所获,但显然不是子商。但是因为此事特别重要,须要向主帅报告。同一人有不同的称谓,故卜辞出现“太子”的称谓:

癸丑卜,争,035-02(复)缶于大□(原文此处为□)(子)。

癸丑卜,争,勿035-02(复)缶于大子。

《丙》309

035-02”是“复”的省形,“复”义为报告,就是将缶(被俘获)的事报告给太子,太子是谁?应该就是参与征伐的主帅子商。如果太子不是子商,他没有参加征伐,对战争过程又不知情,就没有理由向他汇报此事。当然单凭此推测还不够,必须环环相扣才行。附带提一下,伐基方缶的卜辞,可能在武丁即位四十多年以后,其时子渔已去世,所以太子为子商。这是根据史事断代进行初步判定的一个例子,看来过去关于这次战争的断代认识,必须有所修正。

另一个证据,是从卜辞中能清楚地看出武丁与子商的父子关系,而且子商应是太子:

……王疾,子商……

《合集》2969

……卜王[疾],[子]商A79(惄)。

《合集》2970

“惄”下从心,上从尗。A80即“尗”字。西周金文“叔”字,克鼎作A81、叔卣作A82,秦汉“椒”字作A83(《睡虎地简》48.69)、A84(满城汉墓铜镫)[13],可以看出“尗”字写法的传承演变。“惄”字所从“尗”字上端与金文相同。A85即“惄”字,是于省吾所释。他指出:“典籍中的尗字通作叔或菽,《后汉书·光武本纪》的‘麻尗’,犹以尗为菽。《玉篇·尗部》尗之重文作叔。”因此,才将此字隶定为“惄”,“也即《诗·汝坟》‘惄如朝饥’之惄的古文”[14],堪称证据确凿。但关于此字的字义,于老没有讲。从以上卜辞来看,应是忧思之义。《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毛传:“惄,思也。”孔疏:“惄焉悲闷,如有物之捣心也。”《尔雅·释诂下》:“惄,思也。”《说文》:“惄,饥饿也。一曰忧也。从心,叔声。《诗》曰:‘惄如朝饥。’”显然,上举卜辞中的“惄”应该是忧思、忧愁之义。卜辞载商王武丁生病了,马上占卜子商是否忧愁,一般说来父王生病,最关心的人除妻子外,当然是他的儿子,特别是太子。这种连带关系,不言自明。

子商就是祖庚。至于武丁时最初的太子孝己,学者至少有三种说法:一是董作宾提出子渔是祖己亦即孝己,是嫡长子[15]。考古发现有子渔墓在安阳小屯村西北,位于妇好墓东约22米。出土的青铜礼器中铭文有“子渔”,所以研究者认为此人见于宾组卜辞,是武丁之子,妇好所生,支持并论证了这一说法[16];二是丁山提出“武丁称王,子A86亦称王,这个王宜即卜辞所屡见的‘小王’”(A86字用甲骨文原形),但未说是孝己还是祖庚[17];三是曹定云提出王卩是孝己[18]。后两种说法未见获得支持,仍以董说为可信。

从甲骨文看,武丁的顾命大臣应是子雍。卜辞:

□(原文此处为□)亥卜,宾,贞:[子]雍保王,衣(字大部分残缺,通“卒”)……忧。

《合集》16423

武丁去世以后,祖甲已经在民间,所以祖庚即位为王。祖庚即位,应有礼仪仪式,卜辞记载(顾命大臣)“子雍保王”,此王应该是祖庚。

基于这两点理由,本人提出子商应该是后来即位的祖庚。此说是否成立,敬候方家的批评指正。

注:

[1]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第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董作宾卷》第90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3]董作宾《论商人以十日为名》,《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董作宾卷》第579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4]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第162页,台湾大通书局1972年。

[5]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第142页,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

[6]韩江苏、江林昌《〈殷本纪〉订补与商史人物征》第348—35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7]严志斌《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第220—22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8]刘钊主编《新甲骨文编》(增订本)第13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

[9]张秉权《殷墟文字丙编》上辑(二)第362—363页,台湾史语所1959年。

[10]罗琨《商代战争与军制》第128—14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1]姚孝遂按语,见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13—14页,中华书局1996年。

[12]罗琨《商代战争与军制》第133—13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3]以上“叔、椒”二字字形,引自徐无闻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第190、37页,四川辞书出版社2005年。

[14]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1894页,中华书局1996年。

[15]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董作宾卷》第86—8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16]参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第72页,科学出版社1994年;王宇信《试论子渔其人》,《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4期,第81—85页。

[17]丁山《商周史料考证》第119页,中华书局1988年。

[18]曹定云《“妇好”、“孝己”关系考证——从妇好墓“司母辛”铭文谈起》,《中原文物》199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