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训练孩子的范围和界限
在测定受训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时,训练孩子时所涉及的内容虽包罗万象,却不能面面俱到。对孩子的训练要因人而异,训练方法要有针对性,不能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通过受训,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最全面地操练其所具有的能力,但不能超过其能力所限。同样,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通过受训,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但无法个个都达至其他人所能达到的程度。训练可以全方位地触及某一具体受训孩子的能力范围,但在所有情况下,其训练效果都会因其能力所限而受到制约。
经过训练,一个眼睛失明的孩子,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其他的感觉器官,以至于他有可能比那些眼睛能看见却未经良好训练的孩子成就更多的事;然而,他终究无法从远处辨识色彩上的差别。同样,经过训练,一个天生就不能辨识音色的孩子,也可能或多或少地掌握演奏音乐的技巧;但作为一个天生没有任何听觉的孩子,无论他受到怎样的训练,都终究无法辨识声音上的差别。经过训练,一个孩子能熟练运用其所拥有的各种感觉、器官、肢体、组成部分、肌肉和神经;但训练却无法赋予他一种新的感觉、新的器官、新的肢体、新的组成部分、新的肌肉和新的神经。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在其天生的官能范围内成就一切,但无法改变他的本质和特性。
在训练孩子的过程中,与其外延范围相比,人们更容易认知其受限程度。实际上,人们所认为的限制常常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比如,许多父母都会说,我们无法通过训练改变孩子的外形、容貌和表情,但事实上,一个孩子的外形、容貌和表情可以借助训练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借助器械,辅以训练,能让一个孩子的胸部扩大、腰肌收紧、弯曲的颈椎得以矫直,畸形的肢体得以矫正。在某些土著居民中,通过一定时期的训练,所有孩子的头形都将符合传统的标准;而在另外一些土著居民中,孩子的脚、耳朵、眼睛和嘴唇也同样可以在训练中形成传统的样式,或变成另外的形状。无论在哪里,只要坚持训练,就可以让一个孩子的面部表情逐渐发生变化。
与身体塑形一样,孩子的精神和道德品质也可以进行训练,而且可培训的范围非常广泛,只要保证训练过程能产生合理的结果即可。诚然,神经紧张的性情不能被训练成冷漠迟钝的性情,反之亦然;然而,敏捷、冲动型的孩子,可以通过训练在行为和言语上变得谨慎、节制;同样,一个懒散、被动的孩子,也可以经过训练变得行动敏捷,充满活力。愚笨低能的心智绝无可能被训练成极具潜质的天才,同样,道德最低下的本质也不能经过训练,就变成天生就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这种人会热切关注自己的每一项职责,以及他人的各项权益和感觉;然而,毫无疑问的是,训练能够帮助心智迟钝的孩子获得能力,以唤醒自己沉睡的潜能,同时也能够奇妙地帮助孩子开发自己潜在的道德感,只要他们有能力辨别行为上的对和错。
显而易见,父母在训练孩子时必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如果孩子缺失了某一种身体官能,那么,即使明智的训练能让他克服许多由此缺陷产生的困难,但终究不能使其重获那种官能。同样,如果孩子在心智和个性上确实存在缺陷,并证明其低于人类的平均水平,那么,即使他受到最明智的训练,恐怕我们也无法期待就此能让他的水平提升到人类的平均水平之上。然而,如果一个孩子具有人类普通的身体官能、精神能力和道德能力,那么,即使在他生命之初,因受到各种阻碍,这些能力出现了失常或不完全发展的状况,但通过训练,他仍然有可能在上述这些方面得以充分、全面地运用其各种能力。
换言之,如果孩子天生或因早年事故而带有不幸的缺陷,那么父母在训练和开发他的潜能时,就必然会受到相应的限制。然而,如果一个孩子拥有正常的资质,那么,他能否运用神所恩赐之能力的方式、途径和程度,将取决于他所受到的训练。
因此,一个孩子所接受的训练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以下问题:在个人行动上是优雅,还是笨拙;在与同伴相处的方式上,是温柔,还是粗暴;在对待他人的方式上,是体贴,还是粗心;在合理的限定范围内,是挑剔,还是顺服;在履行日常的职责上,是有条不紊、精准到位,还是杂乱无章、不守规矩;在学习上,是诚实可靠,还是粗枝大叶;在习性上,是勤勉,还是懒惰;在其所沉迷的食物、衣着、阅读、娱乐和同伴上,是鉴赏优雅,还是趣味低级。在这一切事上,他的举止将表明他是否曾经受到过训练;或表明他需要接受某种训练,却错过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