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海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海洋规划

人文海洋既是从中国出发提出的海洋精神与理念,也是一种具体的规划与战略。相比起单纯的理念设计,人文海洋从理念走向现实更为可贵。从国家战略和法律角度来观察人文海洋,新时代我国的人文海洋规划应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更整体的思维推进海洋战略的整体发展。“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构建人文海洋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部门、不同学科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在技术层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人文海洋,不仅仅是海洋的问题,不同领域专家都提出了不同看法,人文海洋其实是一个海、天、陆综合的问题,是一个综合发展的问题,任何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都不可能独立提出解决方案,海洋、天空与陆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站在更高层次深入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全局性的思考三者战略层面的问题,协调调动各方资源,才能真正做到“谋全局而通各域”。所以,中央的有关单位理所当然地应当负起这一责任,真正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落实整个海洋的发展战略。对于海洋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全方位整体的思考。

第二,以更公平公正的理念构建国际海洋秩序。我们中国过去也在国际社会上讲国际新秩序、海洋新秩序等,但是受限于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而显得底气不足。随着中国的崛起,经济实力上升,当今国际社会上的发言权成了焦点的争议问题,美国国防部长在一次听证会上曾说:不能让中国人制定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涉及到美国的核心利益。那么,中国应该如何看待过去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是一个亟需讨论的问题。在国际法学界、政治学界都有广泛的争论,争议焦点是中国对于旧秩序究竟是一个破坏者、接受者还是改革者。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以及随后不久的两会,正式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了党章,规定到了宪法当中,这是中国在面对旧国际秩序和新国际秩序交替时所奉行的理念。展望新的国际秩序,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清晰地阐明了我们的立场,立足于共赢思维,杜绝零和博弈,新的国际秩序不是一个超级大国代替另一个超级大国,而是通过建立一种公平公正的新秩序实现各国之间的共建共享共赢。多年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主流媒体中出现一种声音,宣扬中国威胁论,大讲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实际情况当然绝非如此,但如果中国不能以实际行动打消国际社会的疑虑或者陷入自证清白的怪圈,到时候就会陷入西方国家设下的圈套,实际上也是中国话语权的缺失。在“逆全球化”的声浪中,中国走向世界,必须坚持以我为主,推行全球互联互通一体,创建一个公平合理、和平发展的新型国际秩序,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方向判断。“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强大的综合国力必然带来更多的发言权和国际影响力,但中国与过去西方国家的根本不同在于,中国永远不会走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老路,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一项不可动摇的原则。

第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开展国际化教育事业。从法学高等教育与研究的角度观察,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仍然未改变以西方为老师的旧有思维,专业设置偏重欧美国家。例如,现在高校不乏精通欧美法的教师和毕业生,但熟悉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的人才却相对很少。因此,从机制、教育内容、发展目标等方面开展高校教育事业,花费教育成本培养大批熟悉、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确有必要。“一带一路”建设会有一大批的企业、资金和人员走出海外,必然涉及海外利益保护。推进人文海洋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维护国家的海外利益,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凸显人文意义,除了要善于借助诸如国际组织(国际人权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等的其他外部力量,在充分结合利用当地资源的同时,要有能力发挥运用我们自己的法律资源,建立和培养我们自己的专业的跨国律师团队,不仅能运用法律力量保护本国海外利益,还能以精湛的业务水准承接国际间法律事务,打造属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国际法律服务品牌,提供企业海外投资安全咨询,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争得话语权,这样才可能真正形成对海外利益的保护。在跨国司法保护方面,需要立足全球化,建立国际争端和纠纷解决机制,打造具有世界公信力的国际仲裁机构,培养和培训更多的司法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包括精通中国法律,在国内执业的法律人才,而且要有大量的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与政策的国际司法人才。

自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智库在国家战略规划方面的作用。大量科研机构开始转向智库建设,这种转型是双向的。关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问题,需要政府和学界双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高层在向全社会发声的时候开始注重通过研究机构,而非过去的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方式,这是一个重要转变。西方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以研究机构为主体与社会对话较之政府直接发声是一项进步;另一方面,学术机构通过跟政府的紧密接触得以更加接近实践,过去教育的方向与实践急需的方向是两张皮,一些法律研究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这种情况下很难对全局战略起到支撑作用。因此,转型需要政府和学界双向进行。

中国对待国际秩序的变动,首先要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而取得发言权和国际影响力。在全球的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教育要走国际化的道路,比如着手建立一所人文海洋大学以及“一带一路”学院。在发展目标上,人文海洋大学将倾力打造更加开放的世界性学术及文化交流平台,兼容并包各种先进的思想、知识、文化及理念,延揽全世界具有新思维、新思想的学术和实践人才,为我们新型的大学提供最为专业的智力保障。只有这样,人文海洋的一套东西才能落到实地。

人文海洋的规划设计,就是要以更为全面的思维,更加博大的胸襟、更加宽广的历史视域思考中国的海洋建设;以更为公平、公正的价值诉求构建和平开放、自由安全、合作共享的国际海洋秩序;以更加开放、更贴合国家战略要求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发展人文海洋教育事业。在人文海洋精神的引领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能够惠及中国人民,更能惠及全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普通百姓。最终,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起,创造属于21世纪的,全新的海洋精神和海洋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