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用创新的定义评估产能过剩
导读
●治理产能过剩喊了十几年,效果不佳,事与愿违。
●很难把西方常用的产能过剩理论照搬到中国。根据以往有关产能过剩研究采取的对策似乎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部分解决一些问题之后留下了更多的困惑。
●企业提供的产能数据存在严重的歧义性和不确定性,可信度不高。
●不能简单地根据设备闲置、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投资回落等现象就断定产能过剩。导致产能过剩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度投资,若要治理产能过剩必须从过度投资入手。
●产能过剩的舆论源头是掌握着审批大权的官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前者有追求寻租空间之嫌,后者往往试图维持垄断、排斥竞争。
●传统的产能过剩定义没有考虑市场需求的时间序列,没有扣除必须淘汰的落后产能,很可能夸大产能过剩。
●采用创新的定义较好地解释了产能过剩的变迁过程。以钢材为例。在1991年以前,全国钢材产能和市场需求基本均衡;1992—1994年,钢材产能不足,刺激了各地加大对钢材的投资;1995—1998年,钢材产能基本合理;从1999年开始,钢材产能长期处于不足状态,钢材投资和生产高速增长。在2008年4万亿元大投资之后,钢材产能大幅度提升;在2011年受到房价调控政策的影响,钢材产能从不足转为过剩;在2013年钢材产能过剩6997万吨,钢铁行业一片萧条。
●产能过剩大致可分为短板过剩、局部过剩、周期性过剩三种基本类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属于短板过剩,原铝属于局部过剩,造船属于周期性过剩。针对不同类型的产能过剩应当采取不同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