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国产能过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住房需求与钢材产能过剩

住房建设使用的钢材数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50%以上。只要居民住房建设还处于上升阶段,就很难说钢材产能过剩。因此,有必要预测中国未来居民住房的变化趋势。

居民住房需求取决于人均住房面积、人口总数、城镇化率。分析建筑业对钢材需求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人均住房面积、城镇化率、人口总数这三个要素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人均住房面积早已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变化不大。其人口总数基本稳定,某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处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状态。城镇化率在超过80%以后基本稳定。因此,在发达国家中,新增住房基本是以新代旧,总量增加并不多。

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和发达国家显著不同。

第一,中国的总人口还在继续增加,估计要到2038年以后才能达到峰值。中国未来人口总数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好在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在这里,我们主要采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曾毅教授及其科研组的报告。

第二,在2014年,城镇化率只有54%。在过去10年中,城镇化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每年都有2000万左右的人从农村迁入城镇。由于城镇化的速度超过了城镇居民住房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在最近10年内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显然,如果城镇化继续推进,就必须盖更多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对钢材的需求就居高不下。

第三,在2011年,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为32.7平方米。这个数字来自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确切含义是在城镇中已有住房的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实际上,在城镇中还有大约1/3的居民没有自己的住房,他们的住房需求特别紧迫。如果考虑到全体城镇居民,2011年的人均住房面积为19.74平方米。

人均住房面积的长期稳定值和该国的人口密度有关。美国、加拿大地广人稀,人均住房面积高达60平方米。与中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相近的国家(如荷兰、英国、日本等),人均住房面积为40平方米左右。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与人口密度相当的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还很远。因此,有理由假设未来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可以达到40平方米。

在这些假设之下,模拟中国居民住房面积的增长曲线。具体模型和模拟过程可参见徐滇庆、李昕所著的《房地产供求和保障》。

模拟显示,如果在203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03平方米,住房总面积就为287.35亿平方米。与2011年的136.36亿平方米相比,翻了一番还多。要达到这个目标,2030年新增居民住房须达到9.62亿平方米,扣除折旧拆除之后,须新建住房16.80亿平方米。新建住房数量远远超过2011年新建住房10.35亿平方米(见表2-16)。

表2-16 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的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Gompertz模型,在居民住房人均远期稳定值为40平方米的假设下计算。

在这里必须强调,在计算人均住房面积的时候,不仅包括在城镇中已经有住房的居民,还包括进城的农民工和学校毕业生;不仅包括商品房,还包括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如果只考虑高收入群体才买得起的商品房,势必严重低估居民住房需求。

由于城镇化的进展,城镇居民人数从2011年的69079万增加到2030年的98998万,将近3亿人进城,对住房的需求非常旺盛。2000—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每年都增加0.5—0.9平方米。按照预测,2012—2030年,人均住房面积每年递增0.42—0.56平方米。即使在2030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依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在未来20年内,人均住房面积和住房总面积都需要一个大幅度的增长才能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有些人被三、四线城市中滞销的商品房遮住了眼睛,错误地断言中国房地产已经出现泡沫,甚至有些人预言房地产市场马上就要崩溃了。果真如此,钢铁行业产能就很可能过剩。实际上,大量低收入家庭和年轻人根本买不起房。在最近15年内,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总量尚须翻一番,不仅要继续修建更多的商品房,更要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廉租房。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远远没有达到稳定值,只要大盖廉租房,钢材产能绝不会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