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思维的必要条件
[生]我明白了,你指的是英语思维。
[师]你前面曾说到,在英语思维上,老师和学生也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没有性质上的差别。你说得很对,但为什么程度上有差别呢?
[生]这很简单,一般来说,老师们掌握的英语表达比学生多呗。
[师]对。语言的运用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心里想,二是用嘴说或用手写;心里想是心理活动,嘴说或手写是物质表现,即声音或文字,这统统离不开语言。在尚未掌握某种语言的情况下,空谈用它思维,是非常荒唐的事情。
[生]我发现,在老师和学生中间,“用英语思维”这个口号是既时髦,又好像讳莫如深。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说它时髦,是因为许多老师都经常说起它,我记得上初二的时候,英语单词还没学几个,有的老师就要我们“用英语思维”,弄得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讳莫如深,是指老师们说“用英语思维”时,好像就这一句话,从没有更深的解释。有的同学开玩笑说:“这真是‘点到为止’啊。”
[师]是啊,“用英语思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老师实际上也很少能做到。他们做不到,却又不得不说,这也有他们的无奈与苦衷,原因就是受西方某些外语教学流派的影响,意图在英语教学中排斥母语。你看,我这里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专家热线实录——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题目冠以“英语思维”,很能吸引人的眼球。可如何用英语思维,通篇只有一句话:“孩子通过读书有了词汇量和语感,或者叫英语思维能力。”有了词汇量和语感就是有了英语思维能力吗?你现在都是大四的学生了,词汇量肯定已不小了,语感也积累了不少,可为什么还觉得用英语思维很难呢?也有的人简单地认为,只要叫学生不用母语思维,他们就自然会用外语思维和表达。这当然也是很不现实、很荒唐的想法。可这些说法和想法却像国王的新衣一样,少有人去说穿它。
[生]我觉得,要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离不开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所以它必然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轻敌、冒进,认为英语思维可以手到擒来,可以超越阶段发展。
[师]是。我问你一个问题。有很多老师要求学生用英语思维时,那态度、口气好像是只要一说,学生马上就能将思维的语言从汉语转为英语。你说,他们这时把英语思维看成什么了?
[生]这样说就好像我们脑子里有一只switch,轻轻一扳,我们就能马上放下汉语这个锤子,拾起英语这把榔头。
[师]比喻得好。德国有一位著名的英语教学法教授叫Butzkamm,他也做过一个比喻,他说,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可以在走进外语教室之前将其脱下,弃之门外,它要随着学习者一起走进教室,并且会全程参与外语学习。所以,把英语思维当成可随意摆布的东西是不正确的。第一,英语思维不能随意支配和控制。说话时,我们可以支配的是用什么语言说,是用汉语还是用英语,但却无法支配用什么语言想。举例来说,我们说英语时,脑子里常常会冒出汉语词语来,但不会用英语表达,这时,它就会在脑子里左冲右突,乱碰乱撞,像一只刚关进笼子里的小鸟,急着出去。但它只要不能转化成英语,就不会从我们嘴巴里飞出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阻止汉语在脑子里冒出来,或把汉语立刻消灭于萌芽状态中吗?不可能,思维这种特殊的客观事物是不允许我们为所欲为的。第二,英语思维必须依附于英语词语,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因此,我们不能无视英语学习者的水平,不加区分地一概要求他们用英语思维,甚至用高水平的英语思维。因为没掌握一定水平的英语语言,就绝不可能有相应水平的英语思维。英语思维好像一木桶水,英语是木桶,思维是水,思维的多少,要看用来箍木桶的木条的高低。所以,英语思维是形式决定内容,没有形式,内容就无从谈起。第三,英语思维不是掌握英语的方法,而是掌握英语后的结果。如果老师在学生掌握的英语语言材料很少的情况下,一味抱怨学生没有“英语思维能力”,必然会使学生误以为自己智力低下,不具备学习语言的潜能,从而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所以请记住这一点: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没有掌握某种语言,就没有使用这种语言的思维,我们所掌握的语言的质和量决定了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的程度。
[生]这样说来,想表达英语时,英语思维不能招之即来,还是要靠汉语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