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边防军纪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精神的无穷力量

长期建藏,边疆为家

兴致勃勃踏上边防,一路过来不经意间发觉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高原上所到之处铁皮屋顶比比皆是。无论兵站、部队营区,还是地方单位,只要不是帐篷,几乎千篇一律为铁皮屋顶。在太阳照耀之下,银光闪闪,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当地不能生产预制板,只好用木板封屋顶,上面镶着铁皮,防腐防漏,保护房屋;铁皮油桶随地堆积。青藏高原没有铺设输油管道,部队、地方燃油皆装在油桶里运到沿途兵站及部队和地方单位,再加上食用油也靠内地供应,同样装在铁桶里,天长日久,每到一地铁皮油桶堆积如山。受热胀冷缩自然现象的影响,每到晚上时不时听到油桶“嘭嘭”巨响,不知情者冷不防会被吓一跳;铁皮罐头盒随处可见。驻藏部队主副食几乎百分之百靠内地供应,肉类、水果和部分蔬菜、副食为了防腐保鲜,在内地加工成罐头源源不断运到边防,随吃随扔,又无人回收,所以遍地都是罐头盒。这“三种”现象构成了青藏高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边防官兵废物利用,在驻地哨所的大山上、营区里,在空罐头盒里填上沙石,摆成各种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标语口号,或者用罐头盒铁皮剪成字钉在墙上,不怕风吹雨打,经久耐用,格外醒目。第一感觉,雪域边防尽管环境艰苦,但政治空气浓,精神富有,真是“人在阵地在”。官兵良好的精神面貌无不让我肃然起敬,开始觉得高原上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欣赏和追求。

这些标语口号里尤以“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四句话最为常见,且最能激起战友们思想上的共鸣。这极有分量的十六个字,为当年背着背包进藏的“老西藏”向党、向祖国和人民的庄严宣誓。后来知道这是十八军党委于1950年下半年正式提出的,作为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鼓舞、鞭策着一批又一批进藏军人扎根边疆,热爱西藏,献身国防,造福藏族同胞,成为激励官兵卫国戍边的座右铭。这些过去陌生的字眼,现在离我们那么近,那么亲切。每每看到这熠熠生辉的几句话,不由得浑身热血沸腾,强烈地感受到我军长期培育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触手可及,威力无比。

从新兵连起,党组织便不遗余力地进行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灌输,使之扎根在每个人脑海里,渗透在血液中。

补到连队,指导员给我们新兵班上的第一堂课,便是“牢固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思想”。

那天上午,我们全体新战士齐聚饭堂,指导员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长期建藏的极端重要性。指出,“长期建藏是党组织对每一个官兵的第一要求,必备的”。旗帜鲜明地剖析了与长期建藏思想格格不入的离队倾向和临时观念,诸如入伍动机不纯,动力不足,不安心边防工作,日思夜盼脱下军装回家过安逸生活,在工作中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怕苦怕累。更有甚者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等。由于言之有物,讲得入耳入脑,我们大家听得很投入,不时可以听到“沙沙沙”记笔记的声音。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有不竭的动力。当我们怀着梦想与老兵打成一片,融入士兵圈子后,方才发现像指导员所说的形形色色离队思想、临时观念无处不在,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感到很茫然很无解。

多少年来,官兵们百无聊赖,搜肠刮肚地编撰了许多顺口溜、打油诗,在军营里广为传诵,许多人张口就来,以抒发内心的困惑和郁闷,有形容仲巴残酷自然条件的,如“山大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天上无飞鸟,四季穿棉袄,饭菜煮不熟,氧气吃不饱”;有描述物质生活匮乏,反映精神世界空虚孤独的,什么“女人看不见,家信收不到,顿顿‘老梭镖’,睡觉没热炕,问我为什么?人类要解放”“当兵来站岗,站到脱军装,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等等。真真切切,听来感同身受。

全班只有钱义财与班长是同年入伍超期服役的老兵,班长前程被看好,装得一本正经,事事紧跟,处处体现出正能量。而钱老兵则不同,虽然工作兢兢业业,为大伙心目中的老大哥,但只要背着班长在一起闲聊时,可以处处感觉到同许多老兵一样,对枯燥、艰苦的边防生活有种刻骨铭心的厌倦和排斥。上一批老兵刚刚脱下军装回到内地,来年还很漫长,自以为下一批退伍铁板钉钉该轮到自己,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有了盼头,拿出退伍老战友们从内地写来的信看了又看,闭着眼睛憧憬未来。每过些日子,掐指算计,念叨距离退伍还有多少多少天,自言自语地描绘回到内地时的美好情景,仿佛回到内地等于上了天堂。三句话不离“退伍回家”“娶媳妇”, “长期建藏”在老兵嘴里仅仅是人云亦云而已。

有的班长、老战士一门心思想着服满现役,尽完义务解甲归田,过“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小家庭生活。要是突然听闻来年未必能退伍,顿时脸色煞白,好像离开边防便是跳出虎口。

有的战士德才都很优秀,压根不想在西藏边防多服役一年,被列入预提干部名单,内心惶恐不安。为了能够退伍离开仲巴又不得罪领导,左右逢源,编织种种“合法”而美丽的谎言以达到个人目的。

尤其是一些城市兵功利思想比较重,如朱花豹同志入伍前是二级工,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心想着服满两年义务回厂里上班,顺理成章搞个三级工,成家立业,报答母亲的鞠养之恩,可谓名利双收,纯粹把入伍当作跳板。要不是当兵,还不知道要在二级工岗位上熬多少年。所以,难免动力不足,情绪不稳,工作标准打些折扣。

一贯追求完美的班长理所当然不能容忍其情绪化工作状态,对其思想深处的诡异想法摸得一清二楚。为防其动摇“军心”,影响班里建设,瞅准机会、逮住其尾巴,动用权力给点颜色瞧瞧,每次遇到不愉快,哪能在班长面前不折腰,憋着一肚子闷气,还不得不装孙子赔笑脸,时时小心,处处谨慎,为的都是两年后能够胜利大逃亡。

有干部休假回来,只见老兵们一拥而上,将其团团围住,如饥似渴地询问打听内地的千变万化,仿佛“仲巴一日,世上百年”,抑或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偶尔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相互之间打闹调侃,有一句习惯性的口头禅:“怎么啦?看不惯叫你们连长把我拉回去。”借机发泄内心的郁闷。

回到哪儿去?当然指内地的家乡。

我们是新兵,脚下的路还很长,没有资格胡思乱想。

回想这段日子的所见所闻,强烈地感受到老兵们的思想并非空穴来风,身处仲巴边防距离内地太遥远,每日生活太单调,精神世界太孤独,战士服役虽说两年义务期,一般要干四到五年,没有探亲假,其间个人问题没法解决。干部两年休一次假,结婚后两三年才见一次面,困难重重。当下国家经济匮乏,官兵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没有想法,只是嘴里不便说而已。

想法归想法,保卫祖国,守好边防,当一个好兵,年底把“五好战士”的喜报寄回家,不可否认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和精神追求,谁都不甘落后。在是非问题上,大多数人的头脑非常清醒,别看没有多少文化。

“不恋家乡景色美,扎根边疆写春秋。”这是指导员经常勉励大伙献身国防的一句习惯性用语,乍一听有些文绉绉的。

6月末7月初,半年初评,开展“爱边防、爱军队、紧握手中枪”的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员以史为鉴,痛斥当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累累罪行,阐述今日西藏特殊的战略地位,使大伙渐渐懂得“国不可以无防”的基本道理。

有一天上午,高大威猛的营长关华荣出现在大家面前,像一座铁塔。首长为50年代初背着背包进藏的老兵,听说连队进行长期建藏教育,心系新战友,特地从60公里开外的郡加营部骑马赶过来,向大家追溯当年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坎坷历程。指战员们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以钢铁般的意志一边行军,一边筑路,一边还要剿匪、野营野炊、开展群众工作。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寒冷、缺氧,饥饿、死亡时时困扰着每一名官兵,其艰苦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党的民族政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了藏区,人烟稀少,物资运输主要依靠畜驮人背,赶不上趟,没有粮食吃,只好挖野菜,吃田鼠。进军西藏是非常艰苦的,这种困难、艰苦程度事先谁也预料不到。要翻越大雪山,跨过两三百里都见不到人的大草地。而且气候异常恶劣,没有路,没有避风躲雨的地方。但指战员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不断战胜自我,圆满完成了进军西藏的光荣历史使命。

邓连长和大家一样全神贯注,被营长动人心弦的报告深深吸引,营长话音刚落,不等掌声散去,便径自站起身来,面向大伙,大发感慨:

“伙计们,太让我感动了!大家想一想,当兵到底为了啥子。我们经常说‘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当兵打仗,当兵吃苦、吃亏,该牺牲的时候就是要勇往直前,天经地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否则国家养我们这些军人做啥子,是摆着好看的吗?享乐不属于军队,怕苦、怕累、怕死就不要来当兵……‘升官发财请走别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最后这句话分明是从哪儿临时捡来的,感觉出自某个秀才之口。从他嘴里讲出来,好像不是那回事,让大伙感觉周身痒酥酥的,很不自然。

邓连长发自肺腑,越说越激动,对连队出现的一些离队思想苗头给以针锋相对的回击,“总是有少数同志不是很安心,迷迷瞪瞪,整天拉起个嘴巴在背后东说西说,打个人小算盘,怕苦怕累,甚至动不动压床铺,耍老总,才当了几天兵就这副㞗劲头,要认认真真找差距。吃了一点苦,受了一点累,挨了一些冻,就像母鸡下蛋尽叫唤。我们起码没有饿着肚子干革命,没有背着背包走路进藏的嘛。啥子叫苦?以我的体会,没有饭吃那才是真正的苦,不相信可以试一试,伙计啊!要你三天不吃饭,你行吗?要你吃田鼠你吃吗?整天大米干饭还好意思叫苦连天。与前辈们比较,我们缺的是啥子?是精神,是一股革命劲头”。

接着,他环视两边,放慢语速,以身边的典型为例,进行两种服役观的对比:

“在我们身边还是有许许多多安心边防,长期建藏,乐于吃苦的好同志。如一排长陈重顺同志,1959年入伍,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立过战功。当兵十几年,至今还是排长,在全团为数不多。住在班里,与大伙睡在一个通铺上,不哼不哈,不曾讲过一句牢骚怪话,像个老黄牛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还有四排季排长,与指导员是同一年兵,不比职务比贡献,任劳任怨。榜样就在身边,我号召我们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行动起来,向这些同志看齐,安心服役,长期建藏,在边疆贡献青春,还要与形形色色离队思想做斗争。”

是的,长期建藏,边疆为家,连队干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从连长指导员做起,个个都是长期建藏的标兵,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尽管气候恶劣,条件艰苦,每个人家里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个个精神饱满,脸上始终挂着乐观的笑容,极少能听到他们叫一声苦,说一句家中的长长短短。干部与战士昼夜二十四小时泡在一起,干部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大家一目了然。查踪、设伏、行军走在最前面的肯定是干部,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干部的身影。军事训练,干部都是行家里手,教练、指导和督促检查样样在行,不管气候千变万化,全部出现在训练场,战士训练多长时间,干部便跟班多长时间,从来看不到哪个干部溜边边,当甩手掌柜。老指导员在内地休假,获悉转业的通知,专程回来办手续,与大家告辞。在连队小住两周,照样给大家讲课,到各班促膝交谈,参加班里学习讨论,好像没有转业似的,临行前与战士们难舍难分,抱头痛哭,让我们新兵目睹了在艰苦环境下结成的革命友谊真挚纯洁,毫无杂质。干部身先士卒,这是无声的命令,无法估量的巨大能量。

然而,战士们毕竟都是成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思想深处难免发生各种碰撞,产生各种纠结,并通过言语行动表现出来,发生一些思想反复也并不奇怪。

党支部、连首长加强思想领导,时刻紧紧追踪官兵的思想变化轨迹,大力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不断强化军魂意识,打牢长期建藏的思想基础。

读书活动强调带着问题学,理轮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必然将离队思想当作第一靶子,经常照镜子,使之没有藏身之地。

大力开展谈心活动,许多思想问题通过谈心得到有效解决。根据战士的思想状况,各班发挥党员骨干作用,结成帮学对子,互帮互学,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重点人,连排干部亲自出马结对子,做重点帮助。我与钱义财结为一对,老兵像老大哥一样满腔热忱,在思想上给予我巨大帮助。依连队规定,每周至少谈一次心,进行思想交流。所以,每到夜幕降临,房前屋后谈心的人影比比皆是。

每过一些时日,开展苦乐观教育,“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引导大家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奉献与索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党团活动无话不可对党言,每月一次思想汇报,重温入党志愿书,首先查看“长期建藏思想牢不牢,临时观念有没有”。努力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研究讨论入团、入党,是否确立长期建藏思想,作为加入党团组织的必备条件和誓言。

评比五好战士,是否具备长期建藏思想,实行一票否决。

总而言之,事事都与长期建藏思想挂钩。

班长为能在连里大放异彩,对全班思想上的管理相当严格,谁也不敢轻易在他面前说句落后泄气的话。

钱义财与班长在一个班风雨同舟四五年,有一天,鬼使神差,两人矛盾突然爆发,让我们这些新兵惊愕之余经受了一次“长期建藏、边防为家”的反面教育。

一个星期日的午饭后,考虑到辛辛苦苦一周难得休息一整天,让大伙放松一下痛痛快快睡个够。在边防战斗连队,能睡个安然觉在指战员眼里仿佛是最好的享受和福利。一觉睡到下午4点,班长感觉差不多了,吆喝大伙起床,将洗干净的床单用针线连起来,整理好内务,迎接新的一周开始。

大伙闻风而动,一骨碌从铺上爬起来,各尽其责,唯有钱义财睡在铺上揉来揉去,就像没有听见一样。班长压低声音喊:“钱老兵起床。”

班长的个性犹如锥子一般尖锐,只念其是全班入伍时间最长的老兵,同年入伍的战友,多少也要给点面子,不便立马翻脸。见钱老兵漫不经心,一点儿不买账,于是火气顿生,突然提高嗓门,带有命令式的口吻连喊两声。

岂料,钱老兵家在农村,当兵四五年了,还没有谈上个对象,想媳妇想得抓狂,急吼吼地等待来年退伍。常言道,闷来愁肠瞌睡添。蒙头大睡几个小时,仍然睡眼蒙眬,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本来就有点心烦气躁,被班长叫喊声无端激怒,睡在被窝里裹着半边脸,斜着眼睛看班长,阴阳怪气地回答道:

“喊个啥?不得了嘞,当了个芝麻官,姓啥都忘记了,狗肉上不了台秤。”让人感觉在故意寒碜。

私下,钱老兵就对班长不以为然,认为其本事不大脾气大,官迷。

班长原本话语来得慢,被钱老兵几句话呛得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脸涨得通红。

“你给我立即起床,我、我命令你。”班长尖着嗓子大喊。

钱老兵毕竟是老兵,不怕官,就怕管,军队的规矩都懂得,慢慢悠悠爬起来,嘴里还振振有词:“有什么看不惯的?看不惯,叫你们连长把我现在就拉回去。”

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听到这句口头禅,如同触犯天条,暗暗为老兵担忧。

班长越发气得眼珠子简直要蹦出来,嘴唇发紫,“床单不连了,开班务会,处理钱义财的问题”。

全班立即围坐在铺沿上,班长首先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加强组织纪律性的论述,情绪异常激动,就钱老兵所犯错误事实、原因及危害性进行了牵强附会的陈述和分析,虽然语句有些不太连贯,但句句都是炮弹。尤其针对那句与离队思想有关的话,反复痛批,上升到阶级立场、政治觉悟,党性观念,什么逃跑主义、享乐主义、半截子革命的思想等,帽子大得吓人。

紧接着大家帮助,人人都要上纲上线数落一通。

先是副班长,接着老同志,最后轮到我们新兵。我们才当几天兵,有什么资格批评老同志,算老几?抹不开面子,下不了手,借口上厕所心想躲一躲,被班长一眼看透,责令先发言再上厕所。于是不疼不痒说了不到两分钟便没词了,遭班长一顿白眼,“这叫批评?是挠痒痒,轻描淡写,不讲原则,一团和气,丧失立场,必须和错误思想划清界限,重来一遍。帮助不到位,别想上厕所”。

突然之间,指导员满脸微笑推门而入,把班长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嗯哈,你们是在学习?”指导员冲口而出。

“是的,是的……”反应灵敏的班长随口应答,显得有些语无伦次。

“那我不打搅。”边说边转身退出门外,显然没有什么重要事情。指导员走后,班长愣了半天,惊出一身虚汗。

最后由钱义财同志做检查,闪烁其词,强调客观,企图蒙混过关,没有那么便宜。第一次检查没有通过,连续检查两遍,方才勉勉强强达到班长要求,一脸疲惫。

好在班长向成熟靠近一步,没有向连队如实道来,让老兵有幸躲过连首长的板子,不惟没有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无形之中赢得了尊重。

翌日,连队在饭堂晚点名,表扬一周以来的好人好事。不料歪打正着,指导员特别夸奖炮班牺牲休息时间抓政治学习,号召全连向炮班看齐,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周末与平时一个样,会上和会下一个样,利用一分一秒加强思想武装,不仅埋头拉车,而且要懂得抬头看方向,令班里的战友们掩鼻而笑。倒是班长受之有愧,脸上没有一丝笑意。

钱老兵是个直性子人,心里不藏事,与班长朝夕相处几年也是缘分,年轻人谁都有脑子发热的时候,事后追悔莫及。时隔几天,恢复原有状态,主动找班长谈心,承认自己的过失,俩人迅速弭除风波之后留在心中的疙疙瘩瘩。有一天晚上,心情沉重地与我拉开话匣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表懊悔,让我越发感受到老兵宽广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