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端午观竞渡
龙舟竞渡楚天舒,
屈子英灵千古浮。
车覆马颠不易志,
独行异路望长途。
解读
作者自注:“此诗作于2004年6月22日,农历甲申端午节。”作为端午节主要活动内容的龙舟竞渡,是连结龙文化与端午文化的核心纽带,其中蕴含着浓郁的中华民族精神。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渊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源于纪念屈原。据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屈原在五月初五跳入汨罗江。楚人闻讯,纷至江边凭吊。渔夫将粽子投入江中,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
千百年来,屈原刚直不阿、忧国忧民的风范,一直感动与感召着后人,人们以龙舟竞渡纪念这位先贤。
“龙舟竞渡楚天舒”。楚天,指今湖南、湖北一带。舒,舒心,赏心悦目。此句诗谓:在今天两湖一带,泛指南方各地,五月初五端阳节举办龙舟竞赛,天气美好,长空舒展。
“屈子英灵千古浮”。屈子,指屈原。子,古时是特指品德学问好的男人,是男子的美称。屈原是楚国大诗人,创造了“骚体”,著有《离骚》、《天问》、《招魂》等名篇,威望极高。英灵:指屈原。千古:久远的年代。浮:浮现,即活在人民心中的意思。此句诗是歌颂屈原一生是不朽的一生,他世世代代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一个“浮”字,反映了人们对他永远的怀念。
“车覆马颠不易志”。是屈原《九章·思美人》中“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的节写。全句诗说,屈原受到种种的政治迫害和生活异常的艰难,但他仍不改初衷,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强烈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受到迫害,也不屈服。在困难面前,他是不会弯腰的。“车覆马颠”,说明受到迫害之大、之重、之多。一个“不”字,说明了屈原的坚强性格,虽然用字普通,但“斯为绝妙”,显示出屈原高尚的人格魅力。
“独行异路望长途”。屈原坚持走自己的路,受到种种排挤、打击,但他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异路”,这里是指屈原坚持的爱国爱民之路。
全诗用深情的语言,赞颂屈原坚强不屈的性格,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颂扬他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屈原受到种种歧视、迫害、打击,仍不屈服,仍“独行异路”。屈原人格中最动人之处,他超越了个体和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早已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液,成为中国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柱。作者通过歌颂屈原,启发我们今天更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立意新,境界高,是本诗的重要写作特征。诗人描写龙舟竞渡,发掘出深刻的内涵,使主题得到了升华。古人言:“诗贵立意新。”又有人言:“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为第一等诗。”拿它来评价《甲申端午观竞渡》,是十分恰当的。
(邵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