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绽放:走近聋人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与众不同”的聋人

因为聋,所以他们与众不同。聋人用舞动的双手、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手语是他们的身份标识。当身为听人的你在街头偶遇两三个手语者时,你会立刻意识到:哦,他们是聋人!一次,在公交车上,坐在斜对面的两位聋人边打手语边眉飞色舞地聊天,聊到起劲处,喉咙里发出“呃、呃”声和一些咂嘴声,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好像身边坐着的是外星来客。又有一次,一对聋人在地铁上用手语交谈,旁边的乘客却把他们当成了小偷。他悄悄拉住自己的女儿,让她离他们远一点。

“聋人是小偷!”“聋人是乞丐!”“聋人是文盲!”——毋庸讳言,迄今为止社会上仍旧有一部分人对聋人存在误解、偏见与歧视。当有聋人参与偷窃作案时,甚至有的媒体大肆渲染,以“端掉一个聋哑人盗窃团伙!”“专偷乘客,小偷竟然都是聋哑人!”为题加以报道。

当今社会,尽管政府在保障聋人权益、关爱聋人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但聋人依旧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人们对聋人的偏见依然存在。由于身体上的特殊性,聋人比听人承受了更多生存的不易,信息获取渠道的不畅又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比听人更多的艰辛。有的父母视聋孩子为家庭的负担,将聋孩子自幼托养在寄宿学校,聋孩子得不到应有的亲情和照顾。成年后,聋人找工作四处碰壁,聋人就业难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凡此种种,对聋人的生存都构成了挑战。有的聋人从学校出来之后,因对社会产生敌意,被坏人诱惑、利用而走入歧途,也有许多聋人朋友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这时候,一旦有个别聋人犯罪并被媒体报道,人们就很容易对聋人群体产生刻板印象,并将之覆盖到整个聋人群体,给这个群体贴上标签。

其实,聋人中有对法律无知而走上犯罪之路者,也有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获得突出成就者。但大多数的聋人与听人一样,只要有一份适合他们的工作,都愿在平凡岗位上勤勉工作、贡献才干。所以,请勿戴着有色眼镜看聋人,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聋人,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成果,而且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大地上,聋人也是中华儿女的一员,他们拥有与听人相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由于他们是听力缺失人群并使用独特的语言——手语,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中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少数群体。他们渴望与听人一样,平等地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与听人一起学习、工作,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走近聋人,走进他们无声的世界,你将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曾经有一个公益短片:地铁上,乘客看到一对用手语交谈的聋人,便悄悄塞给自己的女儿一支笔、一张纸,鼓励孩子用纸笔去跟聋人交谈。那一刻,聋人绽放了由衷的微笑,整个世界都变得暖意融融。是的,聋人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