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此后,创新创业成为时代潮流。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浙江大学出版社朱玲女士的热情鼓励下,我们在《企业创新管理》(盛亚,2005)一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将其扩展成为适用面更广的教材,希望能为更多的受众提供企业创新管理方面的读本。

在“万众创新”的新态势下,人人都需要强化创新意识,需要全面地理解“创新”。实际上,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方面,还包括组织、市场、供应等多个方面。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唯有对创新进行有效管理,企业才能真正发挥创新的主体作用。本书在《企业创新管理》一书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创新管理教材和相关研究,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创新管理的知识体系。关于本书有两点需要说明(也是本书的特色和创新点):

一是关于“创新管理”语义上的理解,目前与“创新管理”概念类似的其他概念还有“管理创新”、“创新过程管理”和“创新型管理”等。本书提出的“创新管理”的内涵是“对创新过程的管理”,具体说是指为了实现创新目标,运用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对创新过程的管理。之所以强调“过程”,是源于经典的管理过程划分论对管理的职能划分,即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按照管理的过程来划分的。总之,“创新管理”概念的认识应该立足于“管理”概念,“创新”或更确切地说“创新过程”只是“管理”的对象。

二是关于本书的构架。目前与本书名相同或相近的书籍很多,现有有关“创新管理”的著作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①将注意力放在“创新”或“创新过程”方面,“管理”的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②虽然有些著作努力在管理方面作文章,但线索不够清晰,整体框架不成体系,“管理”的思想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事实上,熟悉管理原理的人都知道,按过程来组织管理学体系已成为学界共识,其中管理的职能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

管理职能的认识最早源自于法约尔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的观点。后人虽然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各有不同的观点,但将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本形成共识。按照管理的这四个职能,创新管理的内容理所当然包括创新计划、创新组织、创新领导和创新控制。本书呈现给读者的是编者多年来对创新管理的认识和研究,在按照管理这四个职能来组织本书的内容,确保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又突出重点,体现本书的侧重点。如本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是创新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这是构成第二篇“创新计划”内容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分析中则分别侧重于“创新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创新能力”,并没有面面俱到,以免内容过于庞杂。

本书介绍和引入了大量有关创新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商业模式创新”、“开放式创新”、“创新生态系统”、“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的二元组织”、“服务业前后台界面管理”、“企业组织理论”等。

本书的编写体例依照学习目的、引例、知识内容、本章精要、问题及讨论、案例应用的次序进行系统编写,其间穿插相关短小精悍的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企业创新管理的知识点。其中案例应用篇幅较长,与引例相呼应,案例后面附有思考题,有助于读者进行启发式、探究式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

本书主要由韦影副教授统稿审校。参与本书修订和部分章节撰写工作的老师有韦影副教授(第一至三章)、徐蕾副教授(第四至六章)、李靖华教授(第七至九章)、盛亚教授(第十至十二章)、吴俊杰教授(第十三至十五章)。研究生徐彬协助进行了文字校对,丁璕承担了参考文献整理和部分图表绘制的工作。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朱玲女士对本书的修订给予了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和文献资料,难免挂一漏万,在此对所引用和借鉴的所有成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书中的疏漏和错误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韦影 盛亚

2016年8月于浙江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