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类极力追求工业化社会,促使工业不断发展,而对工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却缺乏认识或者认识不足。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工业不断发展,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使得资源、人口和环境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三大问题。
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历史上首次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从那时起,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相继尝试运用如“污染预防”“废物最小化”“减废技术”“源削减”“零排放技术”“零废物生产”和“环境友好技术”等方法和措施,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削减污染物,以减轻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这些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了人们通过革新工艺和产品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信心。
在总结世界各地工业污染防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9年首次提出了清洁生产的定义,指出:“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对人类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弃物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必须明确的是,清洁生产不包括末端治理技术,如空气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焚烧或填埋,它必须依靠应用专门技术、改进工艺和管理态度来实现。这就告诉人们:末端处理不等于清洁生产。
1993年,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把推行清洁生产列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中国21世纪议程》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能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式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管理和规划,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也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2002年6月,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由清洁生产的定义可知,清洁生产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观念和思维。我们知道,工业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工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而这些工业企业大多仍然沿用着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导致可利用资源濒临枯竭,工业污染远远超出环境容量,控制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工业污染仍然采取“末端治理”这一被动的管理模式,就必然会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清洁生产是一种从“源头”治理工业污染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消除或削减产品在生产过程、使用过程以至于废弃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全新思维。可见,清洁生产是人们观念和思维的转变,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转变,也是环境保护措施由治标向治本的转变。
需要指出的是,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都是与现有的生产过程和现有的产品相比较而言的。由此可见,推行清洁生产,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将适时地提出更新的清洁生产目标,采用最新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使清洁生产达到更新、更高的水平。
二、清洁生产的特征
由清洁生产的定义不难看出,清洁生产具有以下特征。
1.预防性
“预防优于治理”是清洁生产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清洁生产是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对工业产品生产从设计到产品的生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使用直至产品废弃后的最终处置,都给予全程控制和预防。因此,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不同。
2.全面性
清洁生产不仅要求考虑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要求考虑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如此,清洁生产还要求两个“全过程”控制:其一是对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控制,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品产出、使用直到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化;其二是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对产品设计开发、规划建设、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实施控制,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创新性
清洁生产在观念和思维上的创新,增强了清洁生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清洁生产改变了传统的不顾费用有效的思想和单一末端控制的方法,对污染物实行费用有效的源削减。清洁生产认可原料和能源的有效利用,但更加强调节约、洁净利用。只有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够被节约、洁净、有效地利用,才能实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4.效益性
清洁生产是一种从源头治理污染的方法,追求把工业污染消除或削减在工艺生产过程中,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与末端治理相比,清洁生产不仅可以治理污染,而且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因而受到企业的青睐。清洁生产要求人们树立新的效益观,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利润、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利润、质量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毫不犹豫地服从环境保护。可见,必须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5.全球性
清洁生产绝不是一厂、一地、一国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因此,需要全球人类的共同参与。清洁生产着眼于全球环境的彻底保护,为人类建设一个清洁的地球。清洁生产的全球性特征提示人们:只有一个地球,污染是没有国界的!只有人类与自然和睦、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得以持久发展。
三、实施清洁生产的重大意义
工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模式是不可取的。如果我国仍以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必将使我国的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会加速有限资源的耗竭。因此,我们所承受的是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我们必须作出选择,那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清洁生产就是适应这种转变的最好方式。清洁生产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最优生产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可以使有毒、有害的原料或产品变得无毒、无害,将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减到最小;对生产工艺进行科学的改进和创新,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的量降到最低。
实施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清洁生产很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排放,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降低废物处理和处置的费用,从而在经济上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清洁生产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调动了广大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在工作中只要采取一些简单易行、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措施,就可以大大地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清洁生产还通过一整套严格的审计程序核对有关单元操作、原材料、水、能源、废弃物以及产品的来源、数量和类型等,判定引起物料流失的关键问题,判定企业工作效率低下和管理不善的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节约原料和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污染、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可见,清洁生产能够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能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特有的一套全面、系统的思路来促进企业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削减废弃物的排放量,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从而丰富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
综上所述,实施清洁生产,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建设绿色生态城镇,实现新型工业化;对于缓解目前业已存在的国内外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对于有效地建设生态农业、控制农业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