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茧丝绸产业改革发展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多年,是中国茧丝绸产业改革力度极大、发展极具突破性的大重组、大调整、大洗牌的历史时期。把这段历史回顾记录下来,以史为鉴,服务当今,启迪后人,是这个时期亲历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2011年前后,在李朝胜、杨永元、李建华、储呈平、陈国强、张国政、陈祥平、关世英等关心茧丝绸产业的业界代表人士的建议和支持下,编者承蒙这份信任,承担起了牵头组织编写这段历史的任务。从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历时三年编写书稿才得以定稿成形,书名定为《中国茧丝绸产业改革发展纪实(1995~2010)》。

《中国茧丝绸产业改革发展纪实》全方位、多层次地记录了1995~2010年中国茧丝绸产业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取得的进展。为了让读者更系统、更清晰地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编著者在一些事件和问题上,将时间的界限适当地向前追溯或向后延展(向后延展时间截止于2013年年底)。该书在谋篇布局上采取以时间顺序为经,以事件内容为纬,使每项内容及其事项都能形成行业进展的历史轨迹。按照这个布局,全书除前言、序和后记外正文内容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中国茧丝绸产业的成就和遭遇的困难第二章,产业大起大落倒逼深化改革;第三章,稳定当前标本兼治第四章,精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运作;第五章,“三年解困”大政策茧丝绸产业战略性调整的机遇;第六章,东桑西移:茧丝绸产业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第七章,产业科技创新与结构调整;第八章,丝绸文化和品牌建设;第九章,1995~2010年中国茧丝绸产业运行走势及未来发展思考。

该书采取从全国范围的角度全面记述和以地方、企业、单位局部的案例式记述相结合的记述方式。全局和局部结合,全局覆盖局部局部充实全局;全面与案例搭配,全面概括案例,案例说明全面。全局和局部、全面和案例融为一体,完整展现中国茧丝绸产业的改革发展历程。编著者要求地方、企业、单位提供的资料要以书写历史的严肃态度,实事求是,如实记述。所提供的文稿除了要求尽可能按时间脉络记述外,对结构、表达格式等没有进行特定要求。最后有关方面提供的实际稿件,有的概括简练,有的叙述翔实;记述重点、角度也各有不同。但就整体而言,粗细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佐证,形成了一部全面记述全国茧丝绸产业完整改革发展的史书。全国性内容均有政府部门、协会、学会、专业机构的正式文件、出版物和资料以及亲历者的笔记和文字记录支撑;地方、企业、事业单位提供的文稿均经过供稿单位领导审定,因而构成该书内容的资料可靠、信息权威。

编著本书是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和中国丝绸协会的确认、组织、指导下进行的。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中国丝绸协会发出关于征集中国茧丝绸产业改革发展纪实稿件的通知后,得到茧丝绸产业各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上海(上海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苏丝绸集团公司,苏州、吴江)、浙江(浙江丝绸集团,杭州)、山东(山东丝绸集团公司)、四川(四川丝绸公司,南充)、重庆、广东(广东丝纺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广西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以及30多家丝绸生产经营企业及科研、文化企业或单位分别编写了有关的茧丝绸产业改革发展的资料和稿件。在编写稿件过程中,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四川、重庆、广东、广西茧丝绸办公室和丝绸协会以及万事利集团召开座谈讨论会,落实编写任务,对编写工作给予了全力的帮助和支持。在组织编写学术研究、专业技术领域等相关部分过程中,得到西南大学、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丝绸科学研究院、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的帮助和支持。李晓晖、任永利、芦淑静、杨爱萍、柳恩见、赵颖、廖梦虎、李静、赵静等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在查阅档案、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整理稿件、绘制图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应当说,本书是茧丝绸行业各方面人士共同的劳动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感谢广东丝绸纺织集团公司、鑫缘茧丝绸集团公司、金富春集团公司、浙江金达创业公司、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对出版该书给予的支持。

在组织编著该书过程中,力求全面、准确、专业,在大事件、大问题上尽量避免缺漏,但由于编著者能力和水平有限,书中肯定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业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