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韵 今之曲——为《中国茧丝绸产业改革发展纪实》作序
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中国丝绸的起源,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可以上溯到距今7000年前。中国丝绸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华文明相伴而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积淀,逐步形成了举世无双的精湛技艺和审美创造力。在公元前143年、11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从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主通道。丝绸之路的开拓不仅将中国丝绸传到世界,而且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引进东西方多种动植物品种,吸收不少先进技术,增进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彼此的友谊。
中国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历程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联系在一起,虽经数千年延绵不断,却也不乏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在两个多世纪之前,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在欧洲兴起。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由大机器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与此同时,英国采取输出鸦片毒品和炮舰战争的肮脏手段,第一个攻破仍处于落后、封闭、保守的泱泱中国的大门,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中国的殖民者的地位。而中国以鸦片战争的失败为转折点,逐步沦为任由西方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开始陷入百年耻辱、百年抗争的近代历史阶段。从此,中国民族工业遭受百年凋零,丝绸工业从历史的辉煌地位跌落到谷底,中国茧丝绸产业昔日世界第一的辉煌让位给了欧洲和日本。
新中国成立,中国茧丝绸产业迎来新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行业艰苦奋斗,在全国百废待兴的条件下,很快就建成丝绸工业体系。茧丝生产在1971年和1977年分别成为世界蚕茧和生丝第一大生产国。改革开放更加激发了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活力。1995年前后,中国生丝和绸缎出口已分别占世界出口总量的80%和60%。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丝绸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如今,丝绸工业以农工商贸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品牌型骨干企业群体已经形成,大批中小微企业的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正在构筑优势产业链,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全面提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大力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产品创意设计、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加强行业公共服务,正在提升中国丝绸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附加价值。这些变化促进了丝绸工业新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茧丝绸产业堪称国家的功勋产业。丝的天然属性和丝绸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使它从古至今都成为人们追求更好生活和表达自身审美取向的最佳选择。丝绸工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和创收外汇扩大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7年丝绸行业累计出口创汇约40亿美元,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5年,累计出口创汇约300亿美元,这在国家外汇短缺的时期是极其宝贵的。我国种桑养蚕地区联系着近2000万农户,发展蚕桑生产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丝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丝绸生动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过程。从新石器时期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人们一旦懂得制造工具,便开始力求运用丝绸技艺来表达生活情趣、审美追求信仰意识(如蚕图腾)等,从中还可以看出历代社会、生活、经济技术、文化、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化。丝绸文化通过对蚕丝天然属性的不断发掘和对丝织的长期探索,逐步积淀出绸、缎、罗、纱、绒、绢绫、锦八大世界独有的丝织物系统技艺和纹样规范。丝绸文化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占据多项,“中国蚕桑丝绸技艺”在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我国茧丝绸产业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特别是1995年,当经历了长达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的我国茧丝绸产业出现困难、陷入困境的时候,国务院及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坚持标本兼治,遵循市场规律,加强茧丝绸行业的宏观管理调控体系。从体制、机制入手推进以农工贸一体化为基础的,以实力较强的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深化国有丝绸企业改革,从资本优化和资产重组着手,再造茧丝绸产业企业结构;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推进实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等,使茧丝绸产业走出了困境,实现了稳定的发展。《中国茧丝绸产业改革发展纪实(1995~2010)》正是对这10多年历程的历史记录。
中国丝绸业发展前景大有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最高的理想。中国要在本世纪中期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预示着中国丝绸业拥有非常美好的前景。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低速恢复时期,中国经济在下行压力下仍保持中高速增长,这有利于中国丝绸业发展,但国际竞争更激烈,人们对衣着消费的质量要求更高、对文化消费的诉求更强烈,对绿色消费价值更看重,对个性化服务更期待。这就迫使丝绸业要加倍努力增强创新实力、提升产业素质。
高新技术和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制造技术正在迅速渗入传统产业,促使其材料、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性能、生产效率、文化表现以及生产方式、交换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与此同时,实现这些改变又必须承受大规模结构调整和资本投入的沉重压力。
互联网、大数据、云经济的兴起,带来制造业价值创造生态的改变,价值创造核心环节正在从制造过程向顾客(企业或个人)消费过程转移,而品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消费者长期选择的结果。客观分析中国丝绸业,在物质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文化创造力上还存在不小差距,这也是丝绸强国建设需要特别努力提高的方面。
名牌价值的创造,从本源上说是“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价值创造。质量品质始终是品牌生命;创新是品牌的灵魂,是物质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更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心灵沟通的核心;快速反应是品牌的活力,是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生产方式、商业模式、资源配置效率的综合表现;社会责任表现了品牌所有者对消费者、对供应链、对生产者、对环境、对社会和国家的履责诚信。因此也可以说名牌正是企业素质的综合体现。
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然为中国茧丝绸产业创造难得的发展契机。茧丝绸产业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奋力拼搏,为早日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丝绸强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