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门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宋金时期的收藏面貌

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的刘知远,后趁晋辽战乱而拥兵自重,在太原建立后汉,试图收复中原而实现一统大业。不料枢密使郭威篡夺后汉而建立后周,后传位于养子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柴荣手下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篡位,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太平兴国四年(979)攻灭北汉,统一了十国,终于寿终正寝。

赵匡胤继位之后,北宋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经济重心南移,文物收藏随之兴盛起来,汴京逐渐成为中国新文化的重镇。在征伐南唐、后蜀、吴诸国的进程中,所有的书法名画均作为胜利品运往开封内库。唐末五代散佚的珍品,又重新聚集起来。宋初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太祖平江表,所得图画赐学士院。”太宗赵光义即位之初,下诏国内郡县搜访名迹,又命待诏黄居、高文进搜求民间图画,铨定等级目录。端拱元年(988)建置秘阁于崇文院的中堂,用来庋藏古今名迹。北宋经仁宗、英宗至神宗时期社会趋于稳定,经济规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极一时。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神宗赵顼皆从事鉴藏,积累已多。到了宋徽宗赵佶,书画的收藏,适逢极盛之时。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书法和花鸟绘画作品以及部分诗词都有一定成就。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绘汴京古玩字画店铺琳琅满目,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

北宋前期,因社会繁荣昌盛,民生富庶,安于逸乐。好古习气蔓延朝野上下,文物收藏热一度风行。宋代对文物的收藏,被后世称作中国收藏第一次热朝。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严格意义上讲唐代应该是第一次热朝。只不过唐代关于收藏的资料匮乏,所以后人将其排列在了北宋之后。宋人孟元老撰有《东京梦华录》,描述了当时汴京都城的文物收藏盛况:“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古书字画,珍玩,犀玉……”北宋中后期,史家中形成了两种后来为史学之重要分支的学问,一是金石考古之学,一是史实考异之法。宋代史学家刘敞被视为金石学的开创者,其代表作为《先秦古器图碑》(已佚)和《先秦古器记》,后者被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刘敞不仅拓制了许多鼎铭,还提出了古器的研究方法,即“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

北宋较有成就的文臣、书画家、鉴赏家、金石学家等在收藏方面都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李成、范宽、马远、马麟等,金石学考古与研究方面,除了朝廷内府成立专职机构而外,吕大临、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妇是成果最显著的典范。

北宋时期,金石学研究和专业收藏方面可谓在历史上颇具成就。早期从事金石学研究的吕大临(1044~1091),就是文人收藏领域不得不提的代表性人物,他开启了宋代金石学系统研究的先河。吕大临在《考古图》著录中对收藏目说得很明确:“非敢以器为玩也……以补经传之阙,纠正诸儒之谬误,天下后世之君子有意于古者,亦将有考焉。”吕大临,字与叔,号芸阁,先祖原为河南汲郡(今河南卫辉县)人,后移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他出身官宦之家,兄弟四人即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和他本人均登及第。但吕大临有志学术,无意功名,初投关学大家张载门下,潜心研究六经三礼。张载死后,吕大临转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晚年开始收集青铜器,著《考古图》十卷,收录当时秘阁、太常、宫廷和民间所藏青铜器224件、石器1件、玉器13件。每器均定名,系以绘图和说明出土时间、地点、尺寸、容积、重量、流传和收藏历史。又著《考古图释文》,收集了85件带铭文的古青铜器,以纠正当时人对古字的传统看法。吕大临金石学系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和启发了宋徽宗敕令编撰重要著录《宣和博古图》。

值得欣慰的是,在2006年元月吕大临家族墓群遭盗后抢救性发掘中,墓中出土的文物恰好印证了历史上记录吕大临为收藏家是名副其实的。考古发掘表明,吕氏家族墓发现的文物年代跨度很长。不算后期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就被盗查获的119件文物中,据《2006年陕西省文物年鉴》和媒体报道披露,这批文物经鉴定: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47件,一般文物58件。一级文物有:北宋政和元年(1111)铭三足歙砚、北宋银扣花口青釉刻花钵、北宋镶银青釉执壶;二级文物有:西周乳钉纹铜簋、铜盖鼎、錾花铜匜、北宋菊瓣形双龙纹白石盘、北宋耀州窑镶金青釉花口碗、耀州窑镶银青釉花口碗、墨书“吕”字款刻花青釉盂、青釉刻花盂、蚌雕围棋子,其他重要文物还包括汉代朱雀铜熏炉、盘、灯、三国重列式神兽纹铜镜、螺杯盏、石单耳杯、执壶、“湖州照子”铭铜镜、鎏金铜箸、匙及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瓶等器物。追缴的出土文物已移交给陕西历史博物馆,并在2008年展出了北宋包镶金银青瓷等部分出土文物。

吕氏家族墓发现了不少西周、汉代和三国等各个时期的青铜器物,包括五代至北宋时期本地耀州窑青瓷器物等,说明收藏的规模和庞杂。根据出土文物上的铭文及墨书题记,被盗墓葬的下葬年代应在政和年间(1111~1117),撰写《考古图》的吕大临在元祐七年(1092)已去世。这说明吕大临生前珍爱这些收藏,作为一个金石学考古学家,他希望是传承,不可能把收藏品带入墓中。朝廷为解决北方边患危机而“联金抗辽”,北宋政和元年(1111),宋徽宗为解决财政困难备战,设立“西城括田所”,专事搜刮民财,导致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这个期间,各地民乱也是相当严重,其中山东地区宋江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更是震动朝野。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吕氏家族把这些收藏品作为陪葬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不仅擅长诗词和书画,也喜好收藏和鉴赏评论,并且把“赏石”收藏推向了一个高潮,并提出了“皱、瘦、透、漏”的赏石审美标准。同时他还撰写了以石为题材的绘画和有关赏石的专著《云林石谱》,被后来的赏石家和收藏家很为看重。

宋哲宗时期,社会弊端不时显现,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哲宗元祐年间,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宋朝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北宋开始走向衰亡的进程。北宋晚期的收藏非常盛行,故有“上行下效”的特点,自然与宋徽宗赵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顶尖的风流帝王,也是一位集书法、绘画、收藏、鉴赏于一身的艺术家。他即位后大力搜罗历代书画,由专人鉴定真伪优劣,并亲自加以品藻。在整理鉴定书画的基础上,又下令编纂了《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仅《宣和画谱》就有二十卷,包括231家的6396件作品。张择端刚完成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被他第一时间收藏起来。同时还将御府藏古铜器编为《宣和博古图》,书中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件,当时许多珍品多编入著录,以其藏品的珍贵程度看来,宋徽宗可算是一位大收藏家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两书对藏品作者简历、品名、数量均有简要记录,藉以获知宣和内府所藏“魏晋迄於北宋初期法书一千二百四十八轴,晋至北宋名画六千三百九十六轴,总计七千六百四十四轴”。这还不包括宋徽宗本人的作品和画院作品在内。现在,在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机构,少量收藏有宋代内府经宋徽宗品鉴和著录过的旧藏,而黄庭坚、宋徽宗等人的书画作品曾在近些年拍出天价。

宋徽宗不但自己进行收藏研究,并在宫廷内设立专门研究机构,聘请专人研究和收藏文物。北宋晚期皇宫收藏已十分丰富,仅唐人临王羲之父子真迹的书法作品就有3800幅之多,宫廷收藏自魏晋以来231位画家绘画作品达6300余件。同时文人士大夫收藏字画也达到了狂热地步。宋徽宗不但亲自主持编定《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还命令王黼等编纂《宣和博古图》等,这些图录著作中涉及众多内府收藏的珍贵文物。在皇帝的带领下,加上宰相蔡京对文玩收藏也很是倾心,还有之前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大家喜好收藏的影响力,从而影响了北宋整个社会的收藏风气。宋人赵希鹄著《洞天清禄》论当时收藏门类,分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研屏、笔格、水滴、古翰墨、古今石刻、古书画共十门之多。

然而,正如俗谚所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宋徽宗在位25年,喜好诗词文艺,痴迷书画和金石研究,还专注瓷器方面的仿古与开发,在某种程度上荒废了朝政。他听信小人谗言,致使奸臣当道,腐败遍及朝野,直到金国大军压境,才急忙传位于太子,试图把“亡国之君”的帽子推到儿子的头上。据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竟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被抢劫,才仰天长叹而悲痛不已。后人对此作了“做个藏家真正好,可怜薄命做国君”的惋惜。在靖康之变中,北宋宫廷大量文物珍玩,连同徽宗、钦宗二帝被女真人俘虏,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3000多人都被金国女真人俘虏北上。宋徽宗曾在北狩时所做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一词中描述自己凄凉而绝望的心情:“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最后宋徽宗被囚禁在天寒地冻的吉林宁安县(五国城),于绍兴五年(1134)客死他乡。这也成为帝王玩物丧志、丧国、败家和祸害百姓最突出的代表。

北宋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也是宋代收藏浪潮里杰出的金石学家和文物收藏家,收藏品虽然在靖康之变中遭毁和遗失,但他们著作《金石录》流传后世,影响深远。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或德父),山东诸城人,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以父荫入仕,崇宁四年(1105)授鸿胪少卿,时为与李清照结婚后三年。赵明诚的父亲居相位时,亲朋多在馆阁任职,可以接触到一些“亡诗逸史”和“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大观元年(1107)父亲去世,因政治原因,赵明诚被夺官,赵氏亲属被迫隐居乡里,赵明诚和李清照来到青州定居下来。赵家由显贵变成了普通百姓,但对他们而言,却是因祸得福。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到书画和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考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大观二年(1108)至宣和三年(1121)期间两人曾多次出游名山胜景,搜集大量碑文资料和拓本。

宣和(1119~1125)中期,赵明诚辗转莱州、淄州任职,靖康(1126~1127)末年,起任江宁知府,生活开始有所好转。赵明诚与李清照两人愈益大力收集古器与文献资料。宗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致力于金石学研究,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他曾自谓:“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金石录》序)。”罕见的古籍激发了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妇对古代文献的痴狂,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金石录后序》)从事金石学研究和收藏,深刻影响了李清照对文学诗词的创作与提高,以至于使她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伟大女词人。当然,李清照由于家学渊源,文学造诣故有基础。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一门更是系出名门,高祖和曾祖都曾荣登进士,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父亲王珪官至中书省平章事和尚书左仆射,受封为岐国公。

靖康二年(1127)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任江宁知府。这时李清照已返回青州,整理堂中的金石文物,准备与南下的赵明诚会合。最后挑选装了15车藏品,其他没带走的藏品便锁在10余间屋子里,期望时局转好后再回来。但金军铁骑势如破竹,李清照离开没多久,青州就发生了兵变,她的家毁于兵祸,10余间屋子被抢被烧而毁于一旦,真是令人痛心不已。建炎三年(1129),御营统治官王亦乘机叛乱,据说当时负责江宁防守的赵明诚不得已逃跑,李清照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赵明诚面对李清照,心里愧悔难当,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急病发作病死于建康(今南京)。但主流观点认为赵明诚是长期的调查研究,加上生活不规律,积劳成疾而死。生前,赵明诚参考欧阳修《集古录》,作《金石录》30卷,将金石刻辞2000种编排成帙,诠述条理,考证精博,为金石学名著。另外,赵明诚还撰有《古器物名碑》15卷。

此后,李清照决定将15车藏品中的绝大部分寄托到随皇室逃难到洪州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沆那里。当年年底,金兵就攻陷了洪州,藏品化为灰烬。备受打击后几乎麻木的李清照,带着随身的最后一点珍藏品辗转流离来到绍兴。所剩无几的几箱最珍贵的藏品,在经历窃贼挖墙盗窃和后来第二任丈夫右承奉郎张汝舟的感情欺骗和蹂躏。一代收藏家夫妇,连同他们的藏品,最终以悲剧收场。李清照晚年,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终于修订、刻印完成了赵明诚的《金石录》巨著,并作有《金石录后序》,讲述了《金石录》编撰的经过和他们夫妇收藏古器、书画记研究的细委,读来凄楚婉约,文笔动人。

南宋是个不为后人称道的朝代。政治上的无能和军事上的失利,加上由于军事的需要,赋役繁重,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南宋虽偏安于淮水以南,但在中国历史上是经济最发达、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为并存政权。

作为盛世才能兴盛的文物收藏,在南宋这样的特殊环境里,显然处于不利状态。尽管如此,皇室和贵族对文物收藏依然情有独钟。局势逐渐稳定后,赵构即刻着手派人向民间搜集从汴梁(开封)流散出来的法书名画。并通过与金人的往来,从榷场中交换一部分作品,但欲恢复宣和旧观,并非易事。南宋内库书画的装裱形制和钤印,也有一定的制度。不管入库的历代作品原装如何完整,曹勋诸人总是要进行改装,以求“划一”。宣和原装之品,入藏绍兴内库,即刻换掉原来的包首、引首、隔水、印玺等,有的名作还加有赵构题跋,这无疑是对文物的破坏。赵构也延续了历代数位帝王爱好古器和书画收藏的特点,南宋内府在倾力收藏书画的同时,对前朝青铜古器的收藏和搜集也不遗余力。南宋张抡编撰的《绍兴内府古器评》就是对皇室收藏商、周、战国和秦汉以来青铜器的集中记录和点评。

南宋的文臣大收藏家和书画领域的收藏家比北宋差很多。南宋画院中的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人,严格来讲,这些都是宋徽宗时代成长起来的书画家和收藏家。南宋倒是出了秦桧、贾似道这样贪得无厌的收藏权贵。

绍兴年间,秦桧两任宰相,排斥异己,网罗党羽,把持朝政19年。当政期间,他聚敛了相当多的金银财宝、古董珍玩,其来源之一是皇上的赏赐。秦桧先后得到皇上赏赐13次,金银20多万两,珍玩玉器200多件。绍兴十七年(1147),秦桧特在相府后院建一“格天阁”,命亲信家丁日夜看守。阁内堆积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古董珍玩。据《木桯史》记载:“绍兴十九年(1149)上赐白金五百两,翡翠狮一对,宫藏宣纸一百卷,御制湖笔20枝。”

秦桧收藏品的另一来源是京城及地方官员的孝敬捐送。绍兴四年(1134),镇守广州南海佛山三地的督将方务德因在临安述职时直言顶撞过秦桧,担心受报复,不安于位。后来,他接受了副将王仲禹的建议,密遣文案主使孔东谓携特产龙涎香和珍物等20大箱送往临安秦宰相府。秦桧当下笑纳了,他和夫人都知道其中一些礼品箱里肯定有些名堂。待屏去左右,打开其中另作标记的4箱,才知道内藏足赤黄金40锭、上等象牙雕屏风4扇、20年的缅甸玉器及唐代名人字画10件之多。

历史上最鼎鼎大名的数位奸相,南宋就占两席,前有秦桧,后有贾似道(1213~1275),贾似道,字师宪,号悦生、秋壑,宋理宗时权臣,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与南宋王朝相始终。贾似道长相俊俏,与蔡襄蔡京兄弟、周邦彦、柳永几人同为两宋美男子,因写出了中国最早的蟋蟀专论《促织经》而被人讥笑为“蟋蟀宰相”。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第的贾似道,其修养和品位却绝非等闲。史载贾似道敛财好古、家富收藏,富可敌国,从其家里流出任何一件藏品,都价值连城、堪称国宝。他对“苏黄米蔡”四家的书法多有倾心,并到处搜罗。如苏轼的书法《游虎跑泉诗帖》就是他曾经的收藏。据今存无名氏所著《悦生所藏书画别录》称:“贾似道收藏书画,另有《悦生古迹记》一书,凡这本书所记的都不记。”即有法书42卷,名画58卷之多。贾似道收藏书画,有部分存于台州,家产籍没后,所有的书画都被收入宫庭,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赵昌蛱蝶图》《崔白寒雀图》《展子虔游春图》等画上,除贾似道收藏印外,还盖有“台州市房务抵当库印”印记,是为台州抄没贾氏书画明证。元人脱脱修《宋史》,直接将他列入《奸臣传》,并大加贬斥,此后以奸相的形象流传后世。

纵然南宋有如此之多的屈辱和不幸,但在制瓷业上却有着前所未有的辉煌。比如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南宋景德镇窑都是历代陶瓷中的佼佼者。

另外,不得不提灭了北宋王朝的金国。北宋城破之后,金人从开封北宋内府掳获的不仅有大量法书名画、古青铜器和宫廷用瓷器,而且玉器和杂项更是多不盛举。但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尤其书画)多不被珍视,一部分为南宋通过榷场换了回去,一部分藏入金内府。直到金章宗完颜璟时,由于他对书画艺术极为爱重,躬自实践,经过他欣赏的名作,都有其题签,书法极近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按照北宋内府装帧之例,金内库书画也有一套制度。前后隔水、纸钤“明昌宝玩”“御府宝绘”“内殿珍玩”“明昌”“秘府”“群玉中秘”“明昌御鉴”诸印玺。可见金代皇宫“明昌御府”收藏有大量文物,其中劫掠北宋内府的大量文物就在其中。还有金人蔡珪著有《古器物谱》。蔡珪(? ~1174)字正甫,也称正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和收藏家,蔡松年子,天德三年(1151)进士,历澄州军事判官、三河主簿、翰林修撰、同知制诰、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礼部郎中。《金史》卷一二五附蔡松年传:“珪以文名世,辩博号称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