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兵荒马乱:不是鸡汤,是生存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十六 人生赢家的错觉

随着社交媒体与网红经济的泛滥,大量的“人生赢家”被塑造出来,摆放在展台上供人们顶礼膜拜。他们廉价而多产,都披着闪闪发光的外衣。人生的多样和精彩,被弱化成了一条条简单的准绳,催着人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谁买房买车、谁一夜暴富、谁娶妻生子、谁升职加薪,仿佛只要达到这个考核标准,就能鲤鱼跃龙门,从此一步登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人生赢家也要趁早,起码要赶在三十岁之前,最好再赶在其他人之前,否则赢家的分量就要打折扣了。如此干脆数着青春最后的日子,奋不顾身地来一场豪赌,哪怕换来的只是一场错觉,哪怕万劫不复。


曾几何时,青春年少的我们,厌恶成人世界里的规则,喜欢彰显独特、标新立异,追求的是“跟别人不一样”。然而,当青春的叛逆逐渐褪去,三十岁的我们,却越来越渴望得到身边人和社会的认同,开始害怕的也是“和别人不一样”。

在“人生赢家”这个概念之下,一个人一生的使命被浓缩成了几个可量化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下,父辈们追求的温饱小康已经过时,为了使这场比赛竞争更加激烈,人们设计出了一整套“如何成为人生赢家”的标准流程:大学一毕业就要有房有车、嫁给高富帅、迎娶白富美,三十岁儿女双全,年薪百万,才能勉强算得上“体面”二字。

在这种完全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下,一个人的价值,要以他的事业、地位、财富、收入多少进行评价,以一个人是否身居要职来下定义,用市场价值定义一个人的一生是成是败,进而判定那些未达到某个数字标准或成就的人就是失败者,认为被否定的失败者的表现必然是懒散的、不聪明的。于是得出结论,唯有成功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不成功就是错误的,甚至是不正常的。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人生赢家,但绝对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人生输家。当输、赢的概念被打造出来的那一刻,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戴上了参赛的号码牌:从我们一出生,就被社会、家长、老师们套进了一个又一个的模子——要当个好学生就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要找个好工作;要在三十岁前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买车买房……我们一代一代地被灌输着这样固定的思维,虽然我们有各种各样独特的灵魂,却被迫要走一样的道路,将自己硬塞在打造好的模子里,人怎么能够过得自由呢?

在这种简单粗暴的规则之下,“成功”的标准被大幅度降低,成为赢家的条件也不再是努力与奋斗,而是作弊与幸运。你不用再费力思考“我想要的是什么”,就已经被告知了答案。于是,有欲望、有野心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希望尽快完成这场比赛,在终点享受众人的鲜花与掌声。

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各种成功演讲、课程、培训随之应运而生,打造出各种各样的攻略,专门教人在短时间内成为人生赢家,实现他们的欲望。

为了得到“成为人生赢家”的秘诀,人们趋之若鹜,甚至有些人不惜作假,也要在朋友圈营造出已经得胜的虚假样子。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成功学,几乎都是在宣扬:人要过奢华的生活,人不能甘于平常,平常的人生不但是失败的,而且是可耻的、可憎的。

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只有相对的快乐。我们和过去比,和邻居比,和同事比,和朋友比;比工资,比吃穿,比爱人,比孩子,似乎只有在比较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和分量。但是,这么做真的是正确的吗?为什么有人达到了赢家的标准,却并没有得到想要的踏实与幸福?

其实并不是你出了问题,而是比赛的规则出了问题。

人的价值观是可以塑造的,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以金钱多寡和地位高低来衡量的成功,就是毋庸置疑的正确追求。事实上,只有人在现实中的体验,才是衡量一个价值观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一种正确的信念能让人长远看来更有成效、更有适应力、更能得到身心的平衡和满足。而一种错误的信念则会让人体会到失衡、疲惫、不正常的压力,因为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偏离了事实和自然法则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我们为什么放着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

所谓的“人生赢家”,不过是一场虚荣的泡沫。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生活在群体之中,人总是难免会有些虚荣心,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群体里,有比较,就会有高下,有高下就常常会引起各种想法,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然而虚荣心并不是真正的自尊心,乃是为了维护自尊的一种最原始的防御机制,是一种比较幼稚的心理反应。

放眼望去,大千世界有太多东西可以供我们比较,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我们不可能在每一个位置和角色上都做得出类拔萃、声名显赫。盲目地攀比,不仅会让我们失去对未来的信心,久而久之更会在一次次“打击”中丧失自己的特色,到头来一切都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因此,不要为赢家的头衔所束缚,生命本身就是一场馈赠。

马祖道一的得意弟子大珠慧海问马祖:“什么才叫真正的修行?”马祖答曰:“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大珠慧海一愣,不解地问:“人不都是这样吗?”马祖答曰:“普通人吃饭睡觉不是修行,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在想着一千个心事,睡觉的梦里在纠缠着一万个结。”人们在吃饭睡觉中,纠结痛苦的是什么事呢?估计十有八九不是想着怎么给别人做好事,而是想着怎么样从别人那儿得到些什么东西,但求而不得,所以痛苦得食不知味,寝不安席,又怎么淡定得起来呢?饥来吃饭,困来睡觉,本是最本分的事情,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失眠抑郁,缺少的就是一颗平常心而已。

在人生赢家的错觉之下,有些人会习惯于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中,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在他们的生命中,总是喜欢延迟快乐,总觉得过了这个山头,后来应该就平坦了吧,等他们费劲心力跨过了这座山,发现原来山这边还没那边好,却已错过了一路美景。生命不是非要追求一个终点,人的终点已经被设计好了,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体验生命当下那些纯粹的、本质的乐趣,而不是等过了这个阶段,再重新回忆。

我们的心之所以总是被烦恼纠缠,因为它不稳定,没有根基,所以总会像一艘在大海中飘摇的船那样,不知道明天会漂到哪里,难以掌握自己的方向。它没有根基让自己稳定,只能跟着风浪起起伏伏,岂有不颠簸的道理?但大海上的风浪没有停止的一天,我们谁也无法插手安排风浪的来临,就像我们无法阻止生活中烦恼和灾难的来临一样,我们能做的只有给自己的心一个安定的港湾,让它虽经风浪,却有处可依,不至于颠簸受苦。


练习 你追求的“人生赢家”,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1.你对“人生赢家”的定义是什么?

2.想一想,你头脑中对“人生赢家”的定义是从何而来?

3.试着将你对“人生赢家”的想象,用更具体、更精确的语言描述出来。

4.对照一下,你现在所追求的目标,与真正想要的生活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