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兵荒马乱:不是鸡汤,是生存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十七 时间匆匆的慌张

原来二十岁的春天与三十岁的春天,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在觉察到三十岁即将到来的那一刻起,耳边倒计时的钟声就开始嘀嗒作响,仿佛考试时催促你交卷的铃声,让人慌成一团,只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再多写几个字。

在越来越急的催促下,我们仿佛坐上了时间的传送带,快节奏的生活让时间迅速增值,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真味。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变成在赶时间,我们一边看着手中的“积蓄”越来越少,一边对过去的挥霍后悔不已,我们再也无法心安理得地浪费生命,不管看书还是玩游戏,这种焦虑都如影随形,催促着我们不断向前奔跑,深陷在对时间的恐惧症中,却不知自救之法。


我们假设一个人的寿命是75岁,换算成月是900个月。如果你在一张A4纸上画出30×30的表格,一个格子代表一个月。每过一个月,你就把一个小格子涂黑,你可能会惊恐地发现:你的整个人生,就会在这一张A4纸上全部呈现出来。

这种对时间最直观的计算方法,对已经患上严重“时间过敏”的三十岁众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张纸上的900个格子,仿佛一个严厉的命运考官,他正在对你怒目而视,试图告诫你,你的人生若不依他的法子好好经营,将会带来多么惨重的损失。

当生命来到三十岁的表格上,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害怕时间的流逝。生活在都市快节奏中的我们,为了不迟到,整日步履匆匆;为了赶时间,在快餐店里狼吞虎咽;为了不错过客户和老板的召唤,让手机24小时开机;为了提升自己,“充电”学习进速成班;为了工作,把儿女情怀抛在一边……我们每天都在跟时针、分针甚至秒针赛跑,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快一点,再快一点!

时间,已取代实际生理需要来决定一天的行程,起床不是因为睡醒而是因为是时候上班,吃饭也不是因为饿了而是到了指定的午饭时间。我们不但让时间主宰了生活节奏,更对时间过分地珍重。

我们多么希望:成长的速度,能够快于父母老去的速度;收获的成果,能够多于失去的代价。在时间的沙漏中,我们争分夺秒。无休无止的快节奏生活给我们带来丰厚物质回报的同时,也带来了心灵的焦灼、精神的疲惫、职业的枯竭以及健康的每况愈下。我们这些“和时间赛跑的人”终于发现,眼前的“快”已使自己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使自己离健康的生活和生命的本质越来越远。

不知不觉间,我们随着周围行人的步伐越走越快,直到累得气喘吁吁,才突然想起来,自己并没有什么必须准时到达的目的地,何苦行色匆匆,错过了路边的风景。有时候,我们到底是在追赶别人的步伐,还是在走自己的路?

其实,人生大可不必这么慌张。

这种用A4纸计算时间的方法,其实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职场实用技巧。其原理是:把一天的日程、一年的计划、一生的规划都落在一张A4纸上,方便人们理事项、排顺序、看损耗、做流程,是一种有效地提高效率、管理时间的方法。但是,职场不同于人生,你所追求的究竟是性价比高的人生,还是丰富多彩的人生?

这种用A4纸表达生命的方式,确实足够触目惊心,只是我心里有另一个声音按捺不住:如果人生的每一步都需经过精心规划,岂不是损失了太多乐趣?失去了不确定性,是不是也失去了生命最精彩的部分?

为了在成就体系上名列前茅,我们被各种不同的人塞上了各种人生清单:《人生一定要去的10个地方》《三十岁前一定要做的50件事》《不得不读的100本书》……我们为自己人生的圆满奋斗终生,只是有一件事情却从来没有思考过:“凭什么,我的人生要为一张单子而活?”

我们之所以如此慌张,是因为在我们心底,有一个天真的愿望,似乎做了这些事,就能够享受没有遗憾的状态,就能永远不被灼烧着的欲望所炙烤和驱动。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终点。因为世界总是在发展变化,总有新的事物,新的流行出现,新的潮流去追赶,新的目标去达成,新奇的事情拨动着你的心弦让你跃跃欲试。

但是事实是,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确定在有限的生命中,这些事项是否都能够保证顺利完成。当我们三十岁,知道有些事情并不一定是我们想做就可以去做,我们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或许有人一辈子也因为种种不幸无法尝试。但是达成了清单之后的人生又怎么样呢?或许是满足,也或许是空虚,这谁也说不好。

只有在缺陷中的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因为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那么提到时间不够用,也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工具罢了。如果接受人生永远不可能有长时间的完美的静止状态,那么时间是否够用,也就从一个重要的问题,变成了一个伪命题了。而真正觉得不够用、觉得不满足、觉得仓促的原因,更多来自我们的内在。

遗憾是人生的常态,因为人总有欲望需要去满足。人并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满足的安详状态中。如果欲望没有止境,遗憾也就没有止境。不要把眼光放在未完成的事情上,而是把眼光放在已完成的事情上。

满意与不满意,是由我们本身的状态所决定的。对过去满意的人,倾向于关注事情令人满意的地方;对过去不满意的人,即使未来做了某些事,也仍然不会满意,因为这来自本身对自我的否定与挑剔的态度,与你达成什么、没有达成什么的关系并不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根据每个人对时间的感觉,设计了时间观念量表,区分了6种影响人幸福感的时间观念:1.过去积极时间观(你喜爱自己的过去);2.过去消极时间观(你有遗憾、过去发生过不幸的事或者被你夸大为不幸的事情);3.现在享受时间观(你享受当下,喜欢犒赏自己);4.现在宿命时间观(你感觉命运不受自己控制,那何必费心去控制呢?);5.目标导向未来时间观(你会事先计划,做任何决定都会权衡利弊);6.超越未来时间观(你过得很好,因为你相信奖赏是死后进天堂)。

津巴多认为,消极的过去时间观、宿命的现在时间观,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沮丧等消极情绪,而最好的情绪状态是拥有高度“过去积极观”、较高“未来导向观”以及中度选择性“现在享受观”的混合。换句话说就是:你喜欢你的过去,为将来而努力,并适时寻求当下的享受,而不是在时间的长河里随波逐流,不知所措。

人生终究是从生长到成熟到衰弱,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如果青年时期我们追求向上,老年时需要接受自己所拥有的逐渐减少,那么三十岁后,或许正是我们学着如何在生命的一头一尾搭建桥梁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意义的时候。

当你很久没有坐下来真正地看一本书,很久没去吃一顿真正的饭,很久没有陪家人共度周末时光时,试着让自己的人生慢下来。等待不是守株待兔,而是默默积蓄力量、自我丰富完善的过程,动、静相辅相成,交替轮回,才形成了人生特有的律动周期,才能在诸多无奈的人生中,抬头看见远处的星光。


练习 总觉得时间不够,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1.想一想,你在什么情境下,会有对“时间不够用”的恐慌?

2.试着将你对时间流逝的恐惧,用更具体、更精确的语言描述出来。

3.将你现在想要做的、正在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

4.对照清单,梳理出哪些是你真正需要做的,哪些是可以排除掉的,从现在起简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