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0.3 互联网泛终端

10.3.1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是一种崭新的沉浸式人机交互手段。VR本身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种工具和跨界技术,VR技术作为一种复合型技术,跨界性极强,可以跟任何行业相结合。在经历了 2016年的跌宕起伏后,2017年“VR+行业”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很多VR企业重点推进的方向,在游戏、影视、电商、旅游、地产、医疗、教育、培训等领域均投入研发力量。国内已经有不少VR应用公司经过两年的沉淀与积累后,进入公众视野,它们不仅开始了VR+的商业化探索,而且已经小有斩获。

1.市场规模

VR终端主要为VR一体机、PC端VR头戴式显示设备和移动端VR眼镜。其中,移动端VR眼镜与手机具有天然黏性,使用频次和时长足够高,增加了用户体验产品的频次,出货量也最大。但由于硬件能力不足,VR显示终端厂商都在沉浸性方面努力,还没有达到想象性和交互性层面,眼球追踪、手势识别、光学定位等核心技术是发展重点。除了暴风魔镜、小宅科技等专业公司外,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也开始进入这一市场,移动端VR眼镜成本迅速下降,出货量节节攀升,移动VR整体市场潜力及发展空间巨大。截至2017年,全国有超过800家的VR企业,国内VR市场规模约为60亿元,其中,深圳占据1/3的份额,约为20亿元。IDC发布的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AR/VR收入将从2016年的52亿美元上升到1620亿美元。

2017年,我国25%以上的PC端VR头显设备销往VR体验店,VR一体机头显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283.2%。同期,AR头显设备出货量预计仅为1.5万台。

依托于2017年VR/AR国家政策陆续出台的利好消息,以及各省会、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相关VR/AR中标项目从2016年的201例,增加到了2017年的506例,同比增长151.74%,实现了一个“大跃进式”增长。

2017年,国内共有442例包含VR或虚拟现实相关的公开且有效的中标项目,项目总金额为14.926亿元;在可以明确查到相关软、硬件金额的304例中标项目中,VR、虚拟现实软、硬件金额占比仅为项目总金额的30.91%。

AR、增强现实相关的中标项目在2017年增加到了64例,总金额为7.1022亿元。在可以明确查到相关软、硬件金额的39例中标项目中,AR、增强现实软、硬件金额占比为项目总金额的8.37%。

2.商业模式

2017年,HoloLens登陆中国市场,Magic Leap发布AR眼镜,同时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开始进一步布局AR,包括百度推出DuMix产品体系;阿里巴巴将AR与电商结合,优化AR实景红包、AR Buy+计划等;京东成立VRAR事业部,助力新零售。各巨头企业通过投资、建立实验室等方式,发力AR技术,打造AR平台,并将AR技术与现有业务进行结合。传统硬件厂商,如联想、ODG等也推出AR设备,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国内以亮亮视野(北京)、亮风台(上海)为代表的创业公司,推动硬件产品、行业应用、内容资源发展,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不断探索商业模式。

3.应用场景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紧人工智能、VR、AR、微机电系统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布局,尽快实现部分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全球率先取得突破。

AR眼镜已经开始应用于各大工业应用场景。通过解放双手及体感交互、手势识别等人机交互方式,AR眼镜被应用于工业、教育、旅游、医疗等场景中。伴随着AR手机的兴起,消费级AR产品的迭代,以及AR场景红包等应用的广泛传播,普通用户从多个维度开始接触AR。

受制于技术及现有设备的普及程度,AR还没有实现大范围的落地,在行业应用中,通过手势交互及摄像头录制率先解决部门行业的刚需,并通过儿童教育、营销、游戏等渠道,进行早期用户教育。随着更多场景的落地,AR硬件及技术有望成为可穿戴式的随身个人助理。

此外,人工智能对 VR/AR的关键技术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主要集中在感知交互与渲染处理领域。在感知交互方面,基于 AI 的场景分割识别及定位重建已成为科技巨头的重点布局领域;在渲染处理方面,画面渲染对计算资源的开销很大,在画质噪点和处理时间上存在不足,基于深度学习的渲染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画质、降低渲染时间。

不管是消费端还是商用端,VR/AR市场在2018年都会有新亮点。更重要的是,VR/AR硬件厂商正与内容提供商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展开更为紧密的合作,产业生态将更为成熟。

10.3.2 智能家居

1.市场规模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家中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实现智能化的一种生态系统。《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趋势预测分析2017—2019》数据显示,到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950亿元,智能家居产品分类涵盖照明、安防、供暖、空调、娱乐、医疗看护、厨房用品等。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潜力吸引众多资本加入,包括传统硬件企业、互联网企业、房地产家装企业纷纷抢滩智能家居市场。谷歌、苹果、微软、三星、华为、小米、魅族等众多科技公司入局且进入中国市场。同时,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地给智能家居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包括5G技术、蓝牙5、下一代WiFi标准等都有明确的商业化时间表。

据测算,我国智能家居潜在市场规模约为5.8万亿元,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225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其中,家电类智能家居产品市场份额最高。预计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未来3~5年的整体增速约为13%。从占比来看,家电类智能家居产品市场份额最高,中怡康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家居行业,智能产品市场洗衣机占有率达到22.5%,空调占有率达到18.54%,冰箱占有率达到10.30%。到2020年,智能家电产品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白电、厨电、生活电器等智能家电的占比将分别达到45%、25%和28%。但是由于产品价格和功用性等问题,家电类智能家居设备整体增速较慢。另外,智能照明、智能门锁、运动与健康监测和家用摄像头不仅价格相对较低,而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因此市场增速相对较快。由于智能家电产品市场占比较高且增速较低,因此有可能拉低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的整体增长水平。

2.商业模式

智能家居让家庭中的大小智能家居产品不再只是一个个呈孤岛状的智能单品,而是能够互联互通、可进化、可连接外部资源进行主动服务的中继器,这是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制造商普遍的发展方向。

成套解决方案虽然可以打破智能孤岛问题,但设置了严重的竞争壁垒。如果能让各个智能家居产品制造商的平台进行开放共享,将是智能家居未来发展的一大助力。

智能音箱作为自然语言交互的互联网入口得到了长足发展,小米、阿里、京东、腾讯、百度、叮咚、酷狗等纷纷进入该领域,打造智能家居新生态。智能多媒体音箱行业的最新趋势是带屏幕的智能音箱,除了智能音箱传统的语音交互,它不仅可以用来看视频,还可以通过语音指令与家人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音箱最关键的技术。

3.发展趋势

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向智能小区扩展,包括停车管理、公共区域监控、无人快递柜、公共玄关及图书馆、游泳馆的生活设施,可为居民提供整个社区环境改善的服务。

智能家居即使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其本质依然是传统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大多数制造企业面临的头号挑战,原材料投入成本上升、产品需求萎缩也挤压了其盈利空间,带来一定的生存压力。

此外,网络安全问题是智能家居面临的最大困境。腾讯安全发布的《2017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2017年曝光了大量利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成千上万的存在安全漏洞的物联网设备生成流量而发起的大型DDoS攻击,这种情况在2018年或将继续。不仅如此,专业的网络罪犯未来还可能利用不断增长的昂贵的互联家庭设备,攻击更多的目标。普通用户一般意识不到智能电视、智能玩具和其他智能设备所面临的威胁,使之成为网络罪犯的主要攻击目标。

未来的智能家居厂商,应该以创新为核心,推动绿色制造,推动整体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深化调整,打造高端、高质量的品牌。

10.3.3 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汽车

2017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和3%,分别低于2016年11.3个和10.6个百分点。官方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10亿辆。2017年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新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有3352万辆,其中新注册登记汽车2813万辆,均创历史新高。2017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17亿辆,与2016年相比,全年增加2304万辆,同比增长11.85%。汽车占机动车的比例持续提高,近5年的占比从54.93%提高至70.17%,已成为机动车构成主体。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渐饱和及传统造车技术的日趋成熟,整个汽车产业将迎来一次升级和转型,整车的高度智能化,让产业的重心不断地从机械化向电子化、从硬件化向软件化转变,各类高精度的传感器,将成为车辆的标配。随着无人驾驶的发展,高精度地图、车载操作系统、大数据、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等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制高点,也促生了车联网云服务市场,汽车行业的发展将与车联网技术息息相关。

1.车联网

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瓶颈,除了用户的消费习惯、购置成本及地方保护,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充电桩的不足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

采用电池管理系统(BMS)对动力电池组进行远程管理是提高动力电池组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作为车联网的一种终端形态,TBOX(远程信息处理器)已经成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基础配置。除了电池管理,提供有效、便利的充电桩信息,也是车联网基础服务的一部分。首先,可以先将充电站信息作为兴趣点集成在云端的导航地图上,作为车联网的基础服务。当用户需要查询附近的充电桩时,可以在车载终端的电子地图上实时查看车辆附近的充电站和曾经去过的充电站,导航软件根据车辆所在的位置和选定的充电站位置规划行车路线,并可快速实现导航。其次,如果将分布在每个住宅小区的私家充电桩实现共享,结合车联网技术,一旦检测到车辆需要充电,则自动导航到附近已经共享的空闲充电桩充电,采用共享充电桩的方式可解决车主对于充电中心的依赖,有效地解决充电桩不足的问题,并且有效地盘活了闲置资源,提高了私家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在方便别人的同时,“桩主”也从中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传统的车载终端概念主要是汽车采用前装或后装的形式集成一个智能平板电脑类终端,提供地图导航、音视频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服务。随着“互联网+”和汽车本身的智能化理念的发展,智能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新的互联网泛终端之一,作为重要一环纳入智能交通系统当中。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自然语言交互、多等级辅助/自动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雷达传感、信息融合、语音交互、视觉计算、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协同工作,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对智能汽车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

2.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研发,在20世纪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并于21世纪初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随着沃尔沃、奥迪、宝马、奔驰、大众、谷歌、百度等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和推广,自动驾驶汽车开始从构想向现实迈进。2017年,智能汽车从传统3G、4G移动互联网演进到基于eMTC、5G等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的新型车联网,发展出很多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传统车企、新能源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跨界协同创新成为趋势。

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依靠摄像头、雷达、红外线、激光和超声波等多种传感器,为车辆打造一套触觉和视觉系统,触觉系统用于感知车内运行环境,视觉系统让车辆具备对物体关键特征和轮廓的辨别能力,能对车辆四周的环境进行感知,辨别出周围的人、道路、移动的交通工具、交通标志及障碍物。密歇根大学Mcity小镇的测试发现,V2V(车与车之间的通信)使自动驾驶更安全。

V2V是车联网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主要目的是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V2V通过DSRC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或LTE-V技术共享数据,如位置、速度和方向等,通过对车辆运行前方及车辆两侧后方进行感知,提前对红绿灯信号、路面异常情况及前车的制动信息做出预警,并使车辆自动制动,从而实现车路的协同,保证行车的安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其实,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除了实现 V2V,还必须实现 V2I(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V2P(车与行人之间的通信)及V2C(车与云端之间的通信)。

在整个行驶过程中,自动驾驶车辆除了通过各类传感器感知车外的道路状态,通过V2V确保安全行车,还需要不断地获取前方道路的交通流量情况,以实现路径的动态规划,而车辆获取实时交通路况及通过不停车无人收费通道,就需要实现 V2I,即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的通信。另外,车辆需要获取当前的天气信息,提醒行人等又需要V2C、V2P。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车联网是无人驾驶的基础,车联网使自动驾驶更安全。

10.3.4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智能机器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检测系统等。从应用层面来讲,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工人从事上下料、锻造切割、焊接、喷涂、装配、码垛等工业生产作业工作;服务机器人分为专业服务机器人(如军用无人机等)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如餐厅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20世纪30年代以后机器人才出现萌芽,发展时间不足百年,其间经历了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目前已经迈进智能化时代。

《2016中国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机器人行业增长态势延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行业飞速发展。该报告还指出,未来 25~30年中,最重要的技术是让“我们的事情更智能化”,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机器人会成为基础的东西。

2016年4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 2020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此外,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万人以上,预计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应该在35%以上,按均价15万元/台计算,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未来5年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

根据 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显示,2015—2018年期间,个人/家庭用服务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将高达2590万台,市场规模高达到122亿美元,超过2014年市场规模的5倍。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达到248000台,同比增长15%,2002—200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8.6%,2009—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3.5%,是过去6年的2.7倍,近几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速明显加快。

过去 10多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景气度较高,此前中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2台/万人,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在工业革命制造业急需升级和内地应用需求巨大、人口红利流失的推动下,中国致力于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化智能制造升级,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行业飞速发展。

10.3.5 无人机

无人驾驶飞机是一种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的能携带多种任务设备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简称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2017年对无人机行业来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无人机扰航事件频发,使得国家收紧对无人机飞行的管控,黑飞、禁飞区、实名登记成为热词;但与此同时,在消费市场渐趋饱和的环境下,无人机已经从玩具转变为为建筑业和农业提供图像服务的工具。

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在过去8年中,无人机公司共获得了17.6亿美元的投资,其中2017年获得近5亿美元投资,2018年已获得960万美元投资。BIS Research最新调查报告显示,预计到2021年全球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92.5亿美元。

2017年,民用无人机产量为290万架,同比增长67.0%。工信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

无人机相机是民用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应用领域。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电路巡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石油管道巡查和交通路况监测等将成为企业应用中增长最快的市场。顺丰、京东、EMS、中通等正在进行的快递试飞也是消费市场的热点。

目前,国内民用无人机企业约有400家,其中约30%为制造企业,约50%为行业应用服务性企业,20%为科研院所。除了彩虹、翼龙等军用无人机外,以大疆创新、零度智控、亿航科技、臻迪智能为代表的国内小型无人机企业飞速发展,规模远超国外企业。大疆是无人机销售和几乎所有软件类别的明确市场领导者,全球市场份额为72%,在1000~1999美元价格之间的市场份额更高达87%。

从发展前景来看,无人机已经应用在航拍、快递、灾后搜救、数据采集等领域,展现了无人机的巨大发展潜力。

10.3.6 康复辅助器具设备

2017年,民政部等多部委印发通知,确认了12个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以不断满足我国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需求。

这 12个试点地区分别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江西省赣州市、山东省烟台市、山东省泰安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攀枝花市、甘肃省兰州市。

民政部等部门对这些试点地区提出了5个方面的试点任务,包括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主体多元、覆盖面广、可及性高的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网络;推进政、产、学、研、用模式创新,突破一批前沿、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产品;实现业态融合发展,实现康复辅助器具在养老、助残、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发挥标准导向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正在立足全局,将发展融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促进业态融合,推动产业全面发展。到 2020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高效转化,创新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创新驱动形成产业发展优势。产业规模突破 7000亿元,布局合理、门类齐备、产品丰富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涌现一批知名自主品牌和优势产业集群,中高端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产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更加健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基本形成。

(周晓龙、冯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