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人类社会

1.社会演化

社会是由特定地域的具有相同文化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的发展是演化的,不是静止的,这种演化是具有阶段性的,根据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可以对社会演化的阶段进行不同的体系性划分。在宏观层面上,整个地球上的人类共同构成了整体性的人类社会。这种整体性的人类社会经历了不同的演化阶段,但总体来说,自文明史以来,人类社会主要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宏大转变。这种转变是以生产力变革为基础的,而且各个社会形态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关于社会演化的理论,在思想史与学术史上由来已久。人类学家刘易斯·亨利·摩尔根的理论中将所有的社会分成三组:原始社会、野蛮社会和文明社会。[5]

泰勒按照文化进化的逻辑将人类社会的文化形态划分了三个主要阶段:原始未开化或狩猎采集阶段,野蛮的以动物驯化和种植植物为特征的阶段,文明开化的、以书写艺术为开端的阶段。[6]

从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上,学界也把社会分为狩猎的与采集的社会、畜牧社会、初民社会、农业社会(又称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约翰·麦休尼斯、安东尼·吉登斯等社会学家把人类社会的演化划分为两大阶段,即前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或者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更替理论无疑更为科学,如果从阶级理论出发,社会演进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为其初级阶段)。如果从生产力理论出发,可以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主导性的生产模式,将社会演进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个阶段。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非线性的,不同地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如吉登斯所言,工业社会就是现代社会。农耕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农业社会,蒸汽动力技术的出现又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不过,人类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除了生产力的大革命,还有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有些变革或早于工业革命,这使工业社会的形成实际上经历了几百年的酝酿期。在严格意义上的工业社会逐渐形成后,由于工业本身的革命性,工业社会自身也持续演化着。

2.工业社会

“工业”(Industry)一词从15世纪就出现在英文里,但那时的“Industry”或“工业”一词都有较为宽泛的用法,包括指称前工业革命时代的手工业。工业是指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者对各种原料进行加工的生产事业。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近现代工业起源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得劳动工具从手工工具转化为机器,原来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逐步转变为机器大工业。

农耕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农业社会,蒸汽动力技术的出现又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社会是人类社会尤其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工业社会是指以工业生产为经济主导成分的社会,它不仅开创了用机器制造机器,使工业内部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还用机器装备工业和社会的其他部门,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导致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

与人类历史相比,工业社会是人类滚滚不息长河中的瞬间,其中的工业化只不过是一个巨浪。费里曼曾经将地球5亿年的历史浓缩在一个假想的80天里进行比较,那么:

● 60天前,地球上出现生命。

● 1小时前,人类产生。

● 6分钟前,石器时代开始。

● 1分钟前,现代意义上的人类出现。

● 15秒前,发生农业革命。

● 10秒前,金属被利用。

● 3/10秒前,工业革命发生。

正是这3/10秒的瞬间,几乎完全改变了自然的境况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其影响还愈来愈深、愈来愈广、愈来愈大。工业化标志着传统社会的终结,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即工业社会的开始与发展。工业社会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社会,它有以下特点。

(1)工业社会是以蒸汽机、电力及后来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出现为主要特征的。在生产过程中,以机械力、电力代替了人力、畜力作为动力,以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同时,大规模的工厂制度建立、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相分离,使得人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2)工业社会的分工更广、更细。这不仅指工业与农业的分工,主要还指专业上、技术上的分工。

(3)工业社会的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这是传统社会不可比拟的,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

(4)工业生产跃居经济活动中心。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工业人口增多,农业人口减少,人员社会流动性增强。

(5)工业与家庭分开。在传统社会中,工业常常是家庭的一部分,家庭成员在家中进行手工业劳动;在工业社会中,工人离开家庭到工厂上班。

(6)在工业社会中,城市发展很快,人口集中,城市化与工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增大,活动范围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进入了现代工业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以生产过程自动化为主要特征,采用电子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生产,改变了机器体系;进入80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包括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新能源、新材料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和新兴工业变为现实;到21世纪初,以人工智能、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量子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为主的全新技术蓬勃兴起。这些新技术的突破,正在改变着工业生产的基本面貌,使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发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迁,给人类带来了更加繁荣的工业文明。

3.智能社会

工业革命爆发需要具有颠覆性、引领性、渗透性科技创新的引爆,但重大科技创新不一定能带来工业革命,必须能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人类在农业社会,曾经有许多重大的技术突破和发明,如制陶技术、炼铜技术、炼铁技术、造纸技术、火药技术、印刷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否构成“手工业革命”呢?目前还没有定论。

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未来人类将进入什么社会?智能社会?当前,人类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前夜,这次革命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量子计算等技术突破为标志。那么,这轮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是否就进入了智能社会?答案是否定的,人类只是经历一次工业革命,远远没到社会更迭的地步。

在此之前,一些学者提出了“后工业社会(时代)”或“信息社会(时代)”的概念。按一些学者的理解,大约从1950年开始,人类社会生产的性质又一次改变了。美国开创了后工业经济,即“基于服务业和高科技的生产体系”,其特点为:“自动化机器(后来是机器人技术)降低了劳动者在工厂生产中的作用,扩大了文员和经理队伍。后工业时代是以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向为标志的。”[7]但是,由于当今世界的基本生产力还是工业提供的,为信息产业提供基本架构的物质基础仍然是制造业,所以人类社会尚未真正脱离工业社会阶段。信息社会实际上是工业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一种表述方式,普遍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出的一种状态,本质上还是工业社会的延续,尽管和工业社会初期的机器大工业有着区别,但实际上仍然是机器工业的进化形态。相反,某些“后工业时代”或“信息时代”的特征恰恰还是工业革命的延续。实际上,自动化本身就是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工业化的基本追求,只不过其程度日益加深。换言之,工业革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至今仍然在持续进行中的。

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必然像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一样,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发生深刻而全面的变革。有一个“吓尿指数”有趣又形象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几万年前的原始人如果穿越到几千年前的农业社会,肯定会被当时强大的帝国景象“吓尿”;从几千年前农业社会穿越到当代工业社会的人,肯定会被高楼、飞机和巨大的机器“吓尿”。当代人如果穿越到智能社会,什么会把你“吓尿”呢?让我们通过现在技术发展的一些雏形和一些超前的思想,用最大胆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来探讨一下未来的智能社会,什么会把我们“吓尿”,或者什么会远远超出人类现在的认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量子技术能够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导火索,但显然不足以把我们“吓尿”。人类实现社会更替,至少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从生产力角度看,必须实现从手到脑的大幅跃升。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一切机器在本质上都是人类劳动的模拟,机器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是人类大脑功能的延伸。每个个体自身身体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工具的使用使得个体的能力得到无穷放大,只要使用的工具足够强大。这些工具小到穿的衣服鞋子,大到各种毁灭性武器和宇宙飞船。因为原始社会人类生产活动主要依靠双手,随后,人类发明了工具,农业社会生产活动主要依靠工具,工具成为手的延伸。工业社会,人的体力因机器的使用而延伸增强,随着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技术发展,人类生产活动有了新的工具,但还是手的延伸,最多是人脑的助手。当前出现智能社会,更多地从智能教育、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服务业、智能医疗、智能建筑、智能工业体系等角度描述,其实,这些智能仅仅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缺乏人类的智慧,即不能独立思考问题,关键是不能创新。只有人类创造出能够像人一样能够独立思维,并能够在已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创新能力的机器人,人类才能真正进入了下一个社会——智能社会。

(2)从生产活动来说,机器人能够代替人从事生产和创新活动。智能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人工智能成为人脑的延伸,此时,机器人能够帮助人类进行思考、创新、创造,能够代替人从事生产活动。于是,大部分人口不依赖工业及其附属产业就业,人类彻底摆脱了劳动的束缚。

(3)从社会关系来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有了社会地位。因为此时的人工智能有了自己的思维、认知和创新能力,他可能产生许多需求,人类也需要对其进行约束。此时,可能产生人工智能法、机器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拥有自主意识,目前,各国研发的机器人只能根据人类下达的指令去工作,下一步的研发方向就是让它们拥有自主意识。第二个阶段是拥有情感意识,未来人和物的交流方式、人和工具的交流方式,不再是人学习工具怎么使用,而是机器、工具学习人的意图,让人和机器人的对话变成一种自然语言的对话。第三个阶段是拥有自觉学习意识。如果机器人有了自觉学习意识,就会彻底觉醒。有人预测,那时再强大的人类社会也无法对抗觉醒后的机器人社会,人类将被毁灭或者奴役。200年前,英国著名的“卢德运动”,就是担心机器夺去我们的工作进而毁灭人类,甚至把机器都烧了。今天的机器已今非昔比,强大多了,但机器不但没有夺走我们的工作,反而是新技术创造了大量的新机遇。

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源于人类编写的软件和算法,这种路径创造的机器人难以超越人类的思维定式。从理论上看,在所有能够被规则化、系统化的领域,人工智能都有可能取代人类。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人工智能完全模拟成人、替代人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创新创造和情感意识领域,因为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原理太复杂,目前连思考的入口都还没找到。只有当人类仿生学、类脑研究、意识科学等获得颠覆性的重大突破,使人的思维活动与机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思维活动甚至意识在机器上的延伸,人的意识可以脱离人体本身而附着在机器或者存在于某个虚拟空间,进而在机器和人造人体、本体之间切换,那么,人类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社会——智能社会。总之,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尚不到300年的时间,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仍将生活于工业社会。


[1]贺云翱.工业是人类开创文化缔造文明的根本性力量[J].大众考古,2015(11),卷首语.

[2]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N].经济观察报,2013-9(14).

[3]李扬.为经济学发展做出中国贡献[N].人民日报,2015-6(1).

[4]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M].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6][美]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7]约翰·麦休尼斯.社会学(第14版)[M].风笑天,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