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与战略:理论·方法·模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现代物流的基本分类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物流活动无处不在,许多有自身特点的领域都有相应的物流活动。虽然物流基本要素都存在,而基本要素是共同的,但是,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不同、物流范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既然有不同类型的物流,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分类。目前,在分类标准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看法。综合已有的论述,本书对物流作出如下分类。

一、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一)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宏观物流又称为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具体包括部门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

1.部门物流

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物资流转。部门物流反映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部门结构,是各部门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分工日益细化,这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越来越复杂。各个部门在生产上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以实现国民经济顺利运行,就要求投资品生产、消费品生产、中间产品生产以及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依据它们在生产和供应上的相互衔接性,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物流系统。

2.区域物流

包括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物流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物流。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由于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和经济协作区域,这些区域又构成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地区和空间布局。经济区域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一般来讲,一个城市就是一个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活动以物流为依托,其发展对物流有较强的依赖性,区域内的发展规划,如工厂、仓库、住宅以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都要以物流为约束条件。

3.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国家之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中的物资流转。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得国际分工日益细化,世界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生产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全面强化,跨国企业内部的交换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分工从不同产业部门深入到同一行业不同产品之间,出现了若干国家协作生产的“国际产品”。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大幅度提高。

(二)微观物流

微观物流是局部范围的物流,又叫做企业物流。它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物资的流转,具体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1.供应物流

指企业供应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采购、运输、装卸、检验、入库等环节。供应物流对企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生产所需物资供应的时间、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节奏和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生产物流

指伴随着企业生产工艺的物流活动。生产物流一般从企业物资供应仓库开始,按照生产进度和要求,对物资进行分类、装卸搬运,向各个生产环节和作业场所配送。在供应商服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往往是在指定的时间,把指定数量的物资直接送到指定的作业场所,形成生产物流的起点。经过加工制成的半成品进入半成品仓库,或者继续按照生产工艺和流程不断流转,直至成品产出,然后经过检验、分类、包装、装卸、搬运等作业环节,最后进入成品仓库。

3.销售物流

指伴随企业销售活动,将产品转送给客户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仓储、分类、包装、装卸、运输和售后服务。产品在销售之前,都需要存储起来,货物可以存储在工厂或者附近,也可以在各个销售地点分散存储。按照客户订单或供货合同,对存储的货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达客户指定的地点,并进行必要的服务,是销售物流的全过程。销售物流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拿到客户订单后开始物流过程,产品送达客户并经过售后服务,伴随商流的物流过程才算结束。

4.回收物流

指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活动。具体包括:供应物流过程和销售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可再利用的包装物、衬垫物等的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再利用的边角余料的回收;各种报废的生产工具、设备以及失去部分使用价值的辅助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收集、分类、加工,并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物流,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关系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效率。

5.废弃物流

指企业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品的收集、处理和再生等物流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油等各种废弃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属于宏观范畴,包括设备制造、运输、仓储、装饰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公共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贯穿其中。企业物流属于微观物流范畴,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如图1—2所示。

图1—2 物流的分类

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社会为范畴、以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企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社会物流主要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的宏观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物流活动,研究社会中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结构及其带来的综合效益等问题。

企业物流是指从企业角度研究与之相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具体的企业物流主要是企业生产物流。企业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企业生产物流的过程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的“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着生产和加工过程一个一个环节地“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其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物和边角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成品仓库,这样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的整个物流过程。

三、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指由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它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买卖,而是为顾客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物流代理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和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以及谈判等。

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特征:①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②第三方物流是个性化的物流服务;③第三方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服务;④第三方物流与客户之间是长期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第三方物流与客户公平分享收益,共担风险。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简称4PL)是指企业货主为解决后勤管理、降低成本而用外购(outsourcing)方式给予第三方物流的下游延伸部分,它扮演着承担、分享协作的作用。由于来自速度、灵活性、全球性等方面的压力增加,第四方物流负责传统的第三方物流之外的职责,即第四方物流负责传统的第三方物流安排之外的功能整合,并分担了更多的操作职责。它专注于供应链的整合,强调分享资源。因此,成功的第四方物流组织是在分享风险与分享回报的原则下成立的,这个组织经常以客户与第四方物流组织合资的形式出现。第四方物流提供的是一种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与客户建立的是长期、稳固的伙伴关系。

四、逆向物流与绿色物流

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这个名词最早是由James R. Stock在1992年提出的。他认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处理与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此后,许多学者对逆向物流的定义和内涵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这些学者的表述,逆向物流是指为了重新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正确处置废弃产品,将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等从产品消费点一端(包括最终用户和供应链上客户)返回产品的来源点一端(生产地或供应地)的过程。为了实现逆向物流的目的,必须对退回的物资进行回收、分类、检验、拆卸、再生产及报废处理等活动。在逆向物流中,被回收的物品经过处理和修整,达到完好后也可以返回到正向物流中的任何环节上,并可重新融入正向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对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物流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具体说来,绿色物流的目标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赢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这些目标最终均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绿色物流的目标在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效益涉及目前和局部的更密切相关的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更宏观和长远的利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源泉,而前者是后者的经济表现形式。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绿色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又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