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开始,是细胞的第一次裂变
成功的过程,就像从受精卵裂变成人的过程。精子与卵子一旦结合,有开始,就有了第一次的裂变,随后而来的,就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并不一定需要超人的智慧,也并不一定需要忍耐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只要开始之后,一步步向前走,就会水到渠成。
成功不是捡来的,捡来的是便宜;成功不是想出来的,想出来的是故事;成功是从实际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要想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开始。
1.开始在这端,成功在那端
任何一个行业里的佼佼者,不是这个行业里历练多年,从底层爬到高层,就是为进入这个行业做多年的准备,厚积薄发,最后一飞冲天。
以此看来,不论是爬上去,还是飞上去,都是从零开始,过度到成功那一端。要想在一个行业里取得成功,现在就得站着这一端,爬也好,飞也罢,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及时开始,逐步向成功那一端靠拢。
没有开始这一端,就不存在成功那一端,这是一种必然。
说起电影演员黄渤,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可说起他演过的电影,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比如《疯狂的石头》《大电影之数百亿》《高兴》《倔强萝卜》《斗牛》《精武风云》。
再说起黄渤一起出道的明星,大家就更熟悉了——毛宁、杨钰莹、黄格选等。
1994年,黄渤为了实现他的梦想,来到全国文化中心北京,从酒吧驻唱开始。和他一样在酒吧里当驻唱歌手的,有周迅、满文军,还有沙宝亮。
毛宁和杨钰莹早早地红了、衰了,周迅、满文军、沙宝亮,也相继红了、紫了。唯独黄渤,除了给杨钰莹伴过舞,在2005年之前的那些岁月里,实在是籍籍无名,乏善可陈。
黄渤在2000年开始演电影。最初,他身卑名微,只能从扮演路人甲匪兵乙的小角色开始,拿着微薄的片酬,生活常常无以为继。
说起来恐怕很多人都无法相信,黄渤在2005年之前,睡过桥洞,吃过饭店里的剩饭,捡过垃圾堆里的衣裤。那个时候,他不仅生活寥落,内心也充满苦楚。想想毛宁和杨钰莹,都过气很多年了,他已经早就不再青春年少。演艺圈里新人辈出,他到底能不能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
黄渤很清楚,他已经从演艺事业最低端开始了,慢慢地向影坛顶端蜗行。尽管行进速度异常缓慢,只要他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达到影坛的巅峰。
从一个行业的底层到顶端,如果爬行,是漫长而艰辛的。2005年,黄渤参演了《疯狂的石头》,才算真正拥有了属于他的角色。2009年,他在《斗牛》中饰演牛二,才算爬到影坛的那一端。
在《斗牛》中,他有一个镜头,要从山底跑到山顶,为了拍好这个镜头,他来来回回跑了三、四十趟,那座三、五百米高的山,几乎涵盖了他从影坛这端到那端的所有内容。
戏拍了3个月,黄渤磨破了38双鞋子。最终凭借《斗牛》,他一举夺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终于爬到了梦寐以求的那一端。
黄渤这个历尽艰辛朴实无华的山东汉子,从一无所有这一端开始,便锁定在影坛成功那一端,以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永不放弃,坚持爬行,最后抵达成功的那一端。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说:“为什么世界上95%的人都不成功,而只有5%的人成功?因为在95%人的脑海里,只有三个字‘不可能’。”
世界上有95%的人都不相信自己能够抵达成功那一端,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其实,开始这端,成功那端,如果想走到成功的彼岸,就必须从开始踏上这段旅程,并且一路走下去,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不可否认,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辉煌,可如果没有开始这一端,怎么会有成功那一端?如果不开始,不偏不倚地走下去,又怎么会抵达成功?
所以,成功并不难,只要及时开始,坚持不懈,就能走向成功。
第三十届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说过:“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坚持’;聪明的才智不能——聪明的但不成功的人比比皆是;天才也不能——有很多天才得不到认可也是个很好的证明;高学历的教育也不能代替——这世界上现在满是受过教育的废物;只有坚持和决心才是唯一万能的。”
属于我们的成功之路只有一条,从这一端到那一端而已,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当中很多人,之所以没有那一端,就是因为没有这一端。
2.任何成功都始于简单的开始
有这个一个假设,如果让你创建一个摩托车王国,你会觉得容易吗?如果让你从摩托车王国再创建一个汽车王国,你会觉得难吗?
不用问,很多人会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做这两件事,没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根本无法实现。
有一个人能做到,他就是现在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
尹明善如何开始的呢?以借来的5角钱作资金,从倒卖针线开始的。
1938年1月10日,尹明善出生于重庆涪陵的一个地主家庭。解放后,尹明善的家庭一夜间变得一贫如洗。1950年,12岁的尹明善和母亲搬到一个小荒山上。他们在山上搭了一个茅草屋,种几亩薄田,勉强糊口。
由于母子俩都不善于种地,再加上天气也不太好,所以一连两季地里都没收到多少粮食,家里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眼看着家里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尹明善只好想办法赚些零用钱。
尹明善从一个好心人那里借到5角钱做本钱,开始了他的经商历程。第二天,他就步行来到县城寻找能用5角钱的本钱的生意。在县城转了半天,他终于找到了——卖针。他就来到制针厂,用自己的5毛钱批发了一批缝衣服用的针。接着,他就一路叫卖着回家。
一天下来,尹明善终于把那批针卖完了,竟然卖了1块多钱!除去原来的5角钱的本钱,他居然还赚了5角毛钱——这在当时,对他来说不是小数了。当天夜里,他就把从好心人那里借来的5角钱还了。
第二天一大早,尹明善就拿着他昨天赚来的5角钱,又一次步行来到县城制针厂。他又批了5角钱的针,换了一条路叫卖,他又赚了5角钱。他把今天赚的5角钱,拿出一部分买够米和盐等生活用品后,就把剩下的都存下来,预备应急。接下来的日子里,尹明善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步行去县城。一段时间以后,他除了卖缝衣针,还卖绣花针、织针等。到后来,干脆连各色各样的线都卖了。
在卖针的过程中,尹明善想到了很多许多招数,比如资金的“拆借周转”。在当时,他是从乡下卖了针,去城里进货,再拿到乡下卖。后来,他在卖针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个卖鸡蛋的年轻人,一来二往,两人就熟悉了。这位老兄是从乡下收鸡蛋拿到城里去卖,换成钱再到乡下去收鸡蛋。于是,尹明善就主动找到这位老兄,提出来两人一起“融资”。也就是说,两个人的钱可以合在一起用。尹明善在乡下卖针的钱都交给这位老兄,这样老兄买鸡蛋的钱就可以多出好几块钱来。而到了城里,老兄把自己卖鸡蛋的钱交给尹明善,他就可以多出几块钱来批发针线。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个成功的资本运作,但是尹明善在50年前就想到并实践了,而且当时他还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
就这样,由于本钱无形中的扩大,生意自然也做大了。半年下来尹明善就赚了好几十块。在当时来说,这几乎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从12岁尹明善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是一个能想敢做的人。这样的人,不成为富豪都难。
地种不好,他想到做生意养家糊口。拿他当时的情况来说,根本不具备做生意的条件——一没本钱,二没经营项目。有的就是一个赚钱养家的责任感而已。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一定认为自己有想法没办法,一切都无法开始,只能满腹怨气地继续种地,尽管种地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并不可怕,只要敢于开始,任何困难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12岁的尹明善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任何成功都是源于一个简单的开始。只要开始了,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切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我们有时把成功想像得高不可及,因此望而却步。但是我们想一想,零售航母沃尔玛,从一家杂货部开始;庞大的台塑跨国集团,从一家小米店开始,又觉得成功并没有那么难。
事实也是如此。一棵参天大树,是从一粒种子开始;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从学1+1得于几开始。新东方的俞敏洪,也是从给一个学生辅导英语开始;周星驰也是从没有台词的角色开始。我们现在之所以如此被动,不是没有开始,就是开始后没有认真经营。
其实,任何巨大的成功,都有一个简单的开始。成功的秘诀,常常是一个人从自己能做的地方开始,坚持不懈,并不需要具什么复杂的条件。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有些时候,取得成功非常简单,只要你勇于开始。
一个韩国学生在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在学校喝下午茶的时间经常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权威、著名企业家,还有一些引领世界经济潮流人物,他们谈吐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件顺理成章、十分自然的事。这个学生逐渐发现,成功并不像以前在国内听到、理解的那样艰难。他意识到,自己被一些国内的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夸大了自己创业的艰难,与其说他们是用自己的成功激励他人,不如说是在吓唬渴望成功的人,让他们不敢迈出第一步。
这个学生根据对成功人士的心态的研究,写了一本书,书名为《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在书中,他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成功人士们一直鼓吹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或者“悬梁刺股”等并无必然的联系。任何成功都始于简单的开始,一旦你开始并坚持下去,不惧怕一时的失败,你就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这本书,和韩国的经济一起起飞,最终畅销全国。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也激励许多人取得了成功。后来,这个青年也成就了自己的宏伟事业,成为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其实,成功就像蜘蛛织网,蜘蛛能够在路边相距几米的两树间,拉出蜘蛛网。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蜘蛛完成整个编织过程很简单,只需要把第一根丝线从这头拉到那头,然后,吐出第二根搭载第一根上,接着,第三根,第四根……复杂的蜘蛛网就这样一步步织成。所以,只要有第一根,就可以有后来的无数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许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然而要想获得成功,还是必须从平凡的小事开始。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总认为小事不值得做,犹如“高射炮打蚊子”、“杀鸡用宰牛刀”,大材小用,所以在求职时,高不成低不就;在工作中,总感到委屈。有的人,总觉得岗位平凡,自己无用武之地,于是慢慢就丧失了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激情;有的人,眼高手低,总认为自己应该干大事,不屑于做小事,自己最后,还是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几年后回头来看,光阴已逝,一无所得。
所以,停止抱怨自己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没有优越的家境吧,更不要幻想现在就给你个总裁当,让你在生意场上驰骋。任何成功都始于简单的开始,只要努力,从简单的开始也会走向辉煌。
3.没有开始,永远不知道真正缺什么
传说中,千里马的速度,并不是后天训练成的,它的神速,取决于出生时的第一步。
曾经,有这样一匹“残酷”的母马,它把刚出生的小马驹带到一个水坑里,让它从水坑中捞起一根木棍,这匹小马使劲地支撑前肢,力图站起来,但一次次因为腿力不支而倒下。这时,母马走上前去,用鼻子对着气喘吁吁的小马喷出气来,像在鼓励小马驹:宝贝儿,再来,靠自己。小马驹嗅到母亲的气味,似乎得到天助的神力,两条后腿战战巍巍地支了起来。四条腿弯弯地叉开着,然后重重地摔倒。这样反复几次,小马终于站住了,并向妈妈那里走出几步,接着又是摔倒……
母马看到小马驹向自己走去时不是迎接,而是向后退步,小马驹贴近一步,它就向后一步;小马驹倒下了,它又前进一步。有人见母马这么“折磨”小马驹,故意为难这样幼小的生命,就想过去制止,养马人却拦住了他,并说:“千万别去阻止,阻止了母马,就毁了马驹,这马驹就一辈子也成不了好马了!”
在动物界,雌性动物对待自己初生的孩子,大都如此。母马这样磨练小马,看似残酷,实际上对小马大有裨益。人也一样,只有自己走出第一步,才能真正拥有前进的经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像初生的小马驹,明明有站起来行走的能力,自己却不知道,或者因为我们没有尝试的勇气和奔跑的野心,或者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也可以箭步如飞。所以,我们必须去尝试,没有开始的试足,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究竟可以以多快的速度奔跑?
在一个企业高端CEO的聚会上,大家聊到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职业经理人总是职业经理人,很少成为创业者。在座的企业家各抒己见,其中一位男士答道:“职业经理人都是高智商、高情商,但老板往往是胆商第一。”没错,职业经理人高情商、高智商,做事通透,工作高效,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习惯了为企业服务,他们不愿意自己创业,他们没有胆识和勇气,所以,他们总是不肯开始创业,于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缺乏什么能力。
在当下这个信息社会,商场如战场,对决策者的判断力,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瞬息万变,机遇随时可能从手中溜走,你不抓住机遇,机遇就会被别人抓住。所以,开始尤为重要,海尔总裁张瑞敏就有这么一套决策经验:“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有100%的把握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可见,在现代社会,不敢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超人的胆识和超凡的成就是对孪生兄弟,胆商是使人从优秀到卓越的最关键一步,只有开始了,才会知道真正缺什么。
如果回头看看当初读书的同学,你会发现,往往成绩最好的,进入社会后,混得并不好;而成绩很差,但胆子很大的,却混得风生水起。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成就的错位?就是因为胆大的人敢于开始。成功的路上风风雨雨,坎坷与荆棘密布,唯有勇者胜。一些知识分子当年抱怨“脑体倒挂”,说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发了财。现在看来,其实也很公平。你不敢涉足下水,怎么会知道自己缺少什么,怎么会知道如何获取财富?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天才”默默无闻地走进坟墓。导致他们一生碌碌无为的关键,就是因为他们不敢踏出成功的第一步,没有勇气接受人生的挑战。其实,成功的目标都是在行动中不断接近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成功者不是天生的,他们都是从失败和挫折的泥泞中爬起来的。”
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准备去创造自己的事业,实现人生的梦想。他动身前,先去拜访本族的酋长,请求指点。他对族长说:“我不能像族人一样平庸地过完一生,在这里,我只能与草木同朽,我要日月同辉,建立丰功伟绩,请问,我该如何去做?”老酋长写了两个字:行动。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伟大人生的秘诀只有4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两个,供你受用半生。”
20年后,这个年轻人在外面建立起了一个超级商业王国,取得巨大的成就。他衣锦还乡,又去拜访老酋长。但是,老酋长几年前就去世了,家人取出一封密信对他说:“这是酋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他这才想起,2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的只是人生的一半秘诀。他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写着两个大字:行动!
辉煌的人生都起源于一个平凡的开始,然后在磨练中不断成长,壮大。万丈悬崖上奔泻而下的瀑布,的确壮观震撼。可是,你一旦登上崖顶,就会发现上面不过是一条平缓的小溪,它一路走来,汇聚着点点滴滴的泉水。但是,设想如果它不跨出那一步,冲下悬崖,就只能在山涧默默流淌,直到在某处无声无息地干涸。
没有人会想到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能像今天这样发达,没有人能料到马云旗下的阿里巴巴会是市值最大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马云能将他的企业带到如此辉煌的地步,也是他一步步从摸索中取得的。
1995年,马云辞掉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位,毅然“下海”,因为在半年前的一次美国之旅中,马云接触到互联网,他意识到互联网可能有潜在的巨大的价值。马云告别大学讲坛后,下海创办了“中国黄页”,这是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是国内最早的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网站。当时谁能想到,多年以后,马云会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之父”。
当时,几乎所有中国企业对于在互联网上打广告、做宣传都抱着强烈的怀疑态度,马云的这个“中国黄页”也被当作骗子的勾当。但马云坚信,随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黄页”的价值必然会得到充分的体现。经过两年的艰苦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接受这一服务。而就在这时,一些国内投资者蜂拥进入了“黄页”市场,作为创始者的马云由于没有任何背景,最终不得不放弃“中国黄页”,另寻出路。
1997年年底,马云带着他的团队进驻北京,与外经贸部合作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但是这次合作并没有持续多久,主要原因是特立独行的马云不能忍受双手受制的局面。于是在1999年,马云返回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建立阿里巴巴网站。
如今的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和世界第二大网络公司。他的成功,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式成功,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一切都需要摸索,公司缺什么?领导层有没有问题?市场能做多大?这些关于成功的经验秘诀都需要自己在摸爬滚打中去验证。但最关键的是,你有没有开始行动。
4.有了开始,就有了50%的正面可能
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在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眼看着水越来越少,很快威胁到它们生命的时候,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能够生存的绿洲。终于又有一天,枯竭的池水引来了一场可怕的内斗,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如果那个小鳄鱼没有离开池塘,走上寻找水源的征途,那它一定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他的鳄鱼,如果他们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那么他们至少还有生存的希望。毕竟在池塘中生存的概率是0,而逃出去后,生存的概率是50%。
有人说,既然开始了,希望也只有50%的可能性,那还有另外50%的失败可能性。于是,很多人因此不敢开始,毕竟他们对失败的概率比成功的概率更加敏感。我们不妨这样来算,成功就像是有人打电话告诉你,有两百元的奖品等着你去拿,可来去的车费得花费一百,请问你是去还是不去?去了,万一真的有奖品,你就赚了一百;如果没有,你就亏了一百。如果这么来算,估计好多人都不会去领奖,也就是说,很多人都不会去开始尝试,不会奔赴成功。
可是,对于成功的尝试,却并不能如领取奖品一样去衡量。我们一旦认定了一件事,开足了马力,准备往前冲时,就不要考虑那么多,大不了失败一次,没什么了不起的。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黎明前的黑暗是残酷的,但胜利的曙光却分外耀眼。尝试,你将有50%的希望;放弃,属于你的将永远是零!
有一本书叫《成功概率学》,它揭示了一个普遍的定律:成功的概率会随着我们的实践而不断增大。一件事,你放手去做了,成功和失败的概率各为一半,坚持下去,失败的概率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减一半,再坚持下去,失败的概率就变得更小,直到你一步步接近最后的成功。而这成功秘诀就在于每次行动50%的正面概率。
推销员吉米,想把他所在公司新发明的高效水壶卖给小镇上的人,他坚信他的产品物美价物廉,而且确实能替代老式水壶,给小镇上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他相当乐观地踏上了推销之旅,沿街按着门牌号向小镇尽头的第一户人家走去。两个小时之后,吉米满脸汗水,嘴唇干裂,表情沮丧至极,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吉米费了多少口舌,可是他依然无法说服那家人购买,还遭到了白眼、谩骂和咆哮,所有的这些,对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心都是残酷的打击。吉米感到无比的沮丧,他失去了继续工作的信心,强烈的挫折感使他在潜意识里夸大了他后面即将遭遇的挫折和拒绝,他感到了恐惧……是不是自己哪句话说错了?是不是自己哪句话没有说到?他坐在一个阴冷潮湿的黑暗角落中发呆,无法抑制地陷入了自责的苦恼之中,不愿意再迈出一步。
与此同时,在另外一个小镇,销售员麦克却在吹着口哨,兴致勃勃地向下一户人家走去,此时,他已经卖出了很多水壶么?不,他和吉米一样,连一个水壶也没卖出去,甚至被拒绝的次数比吉米更多。但是,这一天下来,最终,麦克卖出了4个水壶,而吉米却一个也没有卖出去。
为什么结果如此不同?奥秘就在于概率的问题。
事实上,没有人能在一开始就卖出去水壶,也很少有人能在第一个客户面前就销售成功。如果你敲开100家的门,可能会有94家说“不要”!但肯定会有4家说“要”!这是一个概率计算的问题。麦克丝毫不在乎被拒绝,他知道只要开始,就有一半的可能成功,而吉米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也许,当你敲开第一家客户的家门时,就幸运的赢得了成功的百分之五十,然而,也有可能,你拜访到第50家,还没有赢得那成功的百分之五十,这都是正常的。不管怎么说,我们每敲一次门,成功的概率总会有一半,敲的次数越多,成功的概率就会越大。
不过,我们中,有太多的人,像吉米一样,开始信誓旦旦,遇到挫折就深陷自责之中,不愿意再迈出一步,一点也不珍惜那紧跟其后的50%的希望。
生活中,许多人都拥有着自己的理想,在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整日把自己的理想挂在嘴边,因为理想实现起来,确实是困难重重。而另一部分人则是默默无闻的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抓住每一次尝试,他们把每次的开始当做有50%正面希望的“赌博”。就像爱迪生,如果没有爱迪生的话,我们现在也许依然点着蜡烛度过漫漫长夜。他在发明电灯的时候,失败过一次又一次,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坚持实验,因为他笃信:这次试验无论如何都有50%的概率成功。
NIKE的标语:just do it!的确,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一切,只有行动才会有成功。也许你行动了并没有成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行动,我们就不会跟成功沾边!
只要你认真的付出过,行动过,人们将无权耻笑你是个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你是值得或是不值得。
气势恢弘的长江,在奔向大海的过程中,如果它一直在途中打圈的话,有可能半路就干涸了,成为像柴达木一样的内陆河。但它还是奔着那50%的希望,为自己开出了条路,历尽艰辛,通过无数急流险滩,毫不动摇的奔腾呼啸,滚滚向东而去,最终回归大海。
苍天大树的森林下,有颗小苗,在荆棘丛生中,奔着50%的希望,吸收阳光水分,茁壮成长,终于也冲破云霄,成为千年佳木。
所以,在希望面前,不要放弃,果断开始,开始了,就有50%的正面可能。
第五节 东风,对万事具备的人才有用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对于如何破敌,周瑜和诸葛亮不谋而合,都主张用火攻,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孙刘的船只靠南岸。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军发起火攻。
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而诸葛亮这边从容不迫,他在探望周瑜时,送了16个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这才缓和过来。
诸葛亮为何这么淡定呢?其实他早料到迟早会刮东风的,所以他早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命黄盖准备大量装载硫磺的船只,弓箭手,草人,还有关羽张飞在各个路口的把守。
终于,那天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刮起了东南大风。周瑜命令黄盖,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一声令下,士兵们顺风放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干二净,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兵马损失不计其数。在烟火弥漫中,曹操仓皇逃命,从小道退回许昌。路径华容道时,还差点被诸葛亮安插在此的关羽擒获。
历史上常常说诸葛亮料事如神,每次出征定能完胜。其实,诸葛亮的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心细,考虑周全,并对事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无论是赤壁之战里的一股东风,还是卧龙岗上与刘备的“隆中对”,都是他准备、计划的产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我们常常借用它来形容事情做得很完备了,只差一点点事了。其实,这个成语的并非仅仅如此,它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即当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时,我们常常会无奈地发现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三国演义》中,当风扫战旗,拂到脸上,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此后“心腹搅痛,时复昏迷”。周瑜显然是很着急,本来冬季东南风就稀有,万一来了一次,自己都没有准备好,岂不要遗憾终生?
通过诸葛亮借东风成功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三点:一,成功是他知识长期积累的结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万事皆有可能,不应该轻易灰心丧气。你在放弃准备的过程中,“东风”说不定正呼溜溜地从你身边流逝。
很大程度上讲,人就是机遇的产物。我们在评价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时,除了看他的个人能力和奋斗时,我们也不能完成忽视机遇的重要性。有些时刻很关键,重要性常常胜过几年的努力,时间的重要性和价值之间并不均衡。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的舞台上,一个出乎意料的十分钟就可能决定一个创业者的命运。
但是,我们都不是守株待兔的那个农夫。事实上,通常我们听说的成功的转折点,只是我们之前努力取得的成绩所集成出的“东风”。哈佛大学著名校训精辟地诠释了勤奋、机遇和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时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
麦克阿瑟将军说过:“召集军队上战场的号角声对于军人来说,就是一种机会。但是,这嘹亮的号声,绝不会是军人勇敢起来,也不能帮助他们赢得战争,机会还得靠他们自己来把握。”促使一个人抓住了成就他一生的那个机遇并走向成功的,正是他的个性,他的个人能力。
偶然的机会只对那些有准备得人才有意义。
周杰伦成名的故事流传甚广,它也说明了努力、机遇、成功三者之间非常浅显的道理。周杰伦自小父母离异,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之下长大。小学时,周杰伦对音乐情有独钟,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望子成龙的母亲日积月累,凑钱为他买了一架钢琴。“玩”着琴,他挖掘着潜力,慢慢积聚着自己的音乐“资本”。高中毕业后,周杰伦没有考上大学,只能到餐馆当服务生,被老板暴骂过,克扣过薪水。但这位音乐天才并没有放弃对流行音乐的探索,通过不断的联系,他的技艺早已超出许多一线明星的水准。但是他始终还是默默无闻,不为大众所知。
不过,他的运气正一点点向他靠近。
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杰伦被台湾乐坛老大吴宗宪“相中”,进入吴的公司作音乐制片助理。后来,吴宗宪抛给他一个机会:10天,写50首歌,然后挑选10首,自己唱,出专辑。回到音乐室,周杰伦兴奋不已,然后仅仅用10天时间,周杰伦就拿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写得漂漂亮亮,谱得工工整整。面对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吴宗宪无话可说了。
接着,经过大半年时间的精心制作,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杰伦》制作出来了。终于,他的第一张专辑问世,立即轰动歌坛。紧接着的第二张专辑《范特西》又风靡流行音乐界。从此,华语流行音乐出现了个领军人物。
对于周杰伦而言,那十天便是个“东风”,只不过,他早已为此准备了十几年。
因此可以说,成功的秘密在于,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把握住它的准备。对于那些懒惰来说,再好的机遇,也是一文不值;对于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人来说,再大的机遇,也只会彰显他的无能和丑陋,使他变得荒唐可笑。
人们总是喜欢办事认真、负责的员工。没有哪个老板总是希望像对待游手好闲的人那样,时时刻刻防备自己的员工。就好像如果一个木匠必须亲眼看着徒弟的工作,才能肯定他没有做错的话;或是一个银行库员必须每天亲自核查账本,方能肯定准备无误的话,那么与其别人来做,还不如自己亲自来做!所以,公司会马上炒这些不称职的雇员的鱿鱼,更不用说给他们机会了。当一个人“撞上”了一个好职位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利用了什么有利的条件,而是因为他已经为得到份职位做了多年的准备。
所以,我们每一天都做好每一件小事情,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分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到老板的笑脸,而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即使在同一个公司里,机遇没有光临,但为机会的来临而时时准备行动的同时,我们的能力也得到了扩展和加强。实际上,我们已经为未来某个时间创造出了另一个机遇。
爱因斯坦能够发现相对论也是如此。爱因斯坦23岁时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任职,期间他们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量子理论的论文,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此时国际物理界正沉静在一片混沌不前的阶段,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已困扰人们很多年。不过,他生逢其时,非欧几何此时已经建立,发现光速不变的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刚完成,这阵“东风”使发明相对论成为可能。不过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也很多,他执着地考虑这个问题,凭借过去取得的成就和超人的天才,爱因斯坦成功地抓住了这个重大机遇。
没有准备就直冲云霄,只会中途坠落,折断飞翔的翅膀;没有准备就想绽放花朵,只会成为严寒中的残枝败叶,一片凄凉;没有准备就想日行千里,只会被烈风撕破航行的帆,阻挡前行的路。
做好准备才能展翅飞翔,翱翔苍穹,飞向理想的天堂;做好准备才能鲜花绽放,百花丛中,鲜艳夺目;做好准备才能扬起理想的帆,带着成功的梦,驶向成功的彼岸。
准备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准备,那么给你一艘轮船,你敢航行吗?给你一个指南针,你敢探险吗?给你一个舞台,你敢展现自我吗?因此,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会坚定心中的目标和理想,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有了准备,才能坚守前进的方向,坚实路上的脚步,坚定地走向成功之峰。为了明日曙光的照耀,赶紧做好今日的准备。记住,东风,对万事具备的人才有用。
第六节 做小事、做大事、做成事
一个叫福特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来到美国底特律市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废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
等其他人应聘完了,福特来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
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
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后来,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而这个福特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
不少人认为,小事做不出“名堂”,往往不乐意或不积极去做。其实做好小事不仅反映一个人工作态度,更反映一个人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老子也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只有把小事做细,才能把大事做实、做好。
不看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有时候我们可能为一些小事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甚至挑灯夜战,勤学苦练。但如果把小事都做成势了,那我们在做大事上也就会有“架势”了。
想有大作为,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随便问一个小孩子:长大了要做什么呀?答案大多是科学家、当大官之类的,可事实上,真正有多少人最后真的就有大成就了?很少!绝大多数的人是在平凡的岗位从事平凡的工作。仔细分析一下,人从小萌生的大志向成功与否,与其能否把小事情做好有很大关系,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也就是说:做好小事情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做不好小事情,大事业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我们没有把小事情当成做大事的阶梯,而一再忽视它们,其实我们是在浪费上天给我们的一次次锻炼机会。比尔·盖茨的有一句话:“每一天,都要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力争高效地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份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到老板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所谓成功,就是在小事中做出大事,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大多是小事情,但却不一定都能做好。一方面,需要做的人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把该做的事情认真地去做,还要严格按要求做好;另一方面,需要做的人有足够的耐性,能够把该做的事情坚持着做完、做好。人们在工作中,当没有创新时,会失去对工作的兴趣,感觉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甚至感觉只因为生存需要不得已而为之。有时候也会疏忽大意,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从而不用心去完成,其结果是小事情也做不好。只有充分了解做好小事的重要性,才能不因为做小事感到屈了才,降了格。
卫星上天是大事,但卫星制造发射过程中一颗螺丝钉如果安装不到位,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从某种意义上讲,大事是由若干小事组成或积累而成的。诸多小事干成了,就会产生质的飞跃,集成大事。就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而言,如果垃圾的收集、清运与管理、路标路牌的设置等诸如此类的小事没做好,就同样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
小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变为大事。诸如从事医疗等事关病人生命和健康安全工作的人员,如果某件小事做得不到位、不精细,就可能导致患者终生痛苦甚至丧失生命;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某个环节因小事做得不到位或标准不高,也可能会酿成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管理界有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麦当劳关注食品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取得巨大成功;巴林银行忽视了一个极为平常的细节,导致银行倒闭。可见,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
忽视细节,导致事业失败。德国的一位建筑师卡尔说:“是细节成就了一幢幢高忽楼,忽视细节就等于忽视自己的事业与生命。”上海地铁二号线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设计者由于忽视了一个极普通的细节——在地铁的每一个室外出口设计三级台阶,致使成本大大增加,无法与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相比,宣告了设计上的失败。美国“挑战者号”的碎片,不正是忽视细节的最好见证吗?由于一个螺丝钉没有拧紧而导致一架航天飞机的损毁,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如果我们的设计者没有忽视那三级台阶,如果我们再多那么一点点严肃与认真,又怎么会有那无尽的修补和悔恨?如果那位拧螺丝钉的美国人能深深地认识到那颗螺丝钉的重要性,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我们的宇宙就会多一位坚强的探索者。忽视细节,遭受失败。这,是无法辩驳的道理。
细节是美的源泉,让一木一石现出光彩;细节是时间的圣使,使飘逝的化为永恒。朋友们,让我们注重人生的每一个细节,去铸就生命的成功吧!因为,细节决定着人生与事业的成败。
人生在世,我们要成就大事,难免会为烦事,琐事,小事所恼,但不要紧,做大事,先做好小事,要修炼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把小事做成势,大事就不在话下了。
第七节 把负面问题想多了,也是代价
一个患有癌症,生命只剩下数周生命的妇人,总是用很多的精力来思考和谈论死亡有多恐怖,家里人怎么安慰都不行。哲学家蓝姆·达斯知道后,来到垂死的妇人面前,直接了当地对她说:“你可以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活。”
妇人听到他说这话,心里顿时非常不高兴。但当她看出哲学家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到他话中的深意。
“说得好!”妇人说,“我一直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完全不珍惜上帝给我的最后日子。”
几个星期之后,那个妇人过世了。她在死前给蓝姆寄去了封信,信中充满感激地说:“过去的这个星期里,我活得比以前丰富多了。”
当我们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意外损失、病痛、挫折这些负面问题时候,常常会因为不断地专注在这些负面问题本身,把它们想得太多了,自己的日子变得更加难过。没有人喜欢面对人生中这些负面的拦路虎,但只有那些明了事理的人,才能够避免将负面的痛苦无限放大,他们在这些问题出现时,总会积极从容应对,因此能过逍遥自在。
在现实生活中,不用说那些深受残疾和病痛缠绕的人,就是一般健康的人,在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时,也会生出一副悲观失意的情绪来。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人往往要么寄希望于别人伸出援助之手,要么就是将悲观的情绪扩大化,使自己一蹶不振,失去重新尝试的勇气。其实,果断地掐灭负面情绪,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和检讨,才是化解不如意状态的最佳法宝。
我们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别人生下来就锦衣玉食,别人天生丽质,而自己只能通过不停地奋斗,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才能让自己心理平衡点。但别忘了,我们出生虽然比不上别人,这是客观的存在,但伴随出生而来的,我们拥有的强烈的奋斗意识是他们所没有的。所以说,对于人生,我们应该积极对待,不能只看到别人好的,和自己所遭遇的不好的。
史蒂芬·霍金是20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对模型和研究事物运动抱有很大的兴趣,这种兴趣驱使他攻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研究宇宙学,但当他刚毕业正当展开自己宏伟的学术蓝图时,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病,这中疾病能导致肌肉逐渐萎缩。由于连医生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并没有想象中恶化得那样快,他便重拾信心,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40岁过后,霍金的行动开始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在那段举步维艰的日子里,霍金凭借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发现了一系列影响物理科学进程的理论。
由霍金的经历不难让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当我们遭受到不幸时,不要焦点于无法挽回的地方,而应想着“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感恩”、“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的部分。当自己的情绪呈现负面或者消极时,确信自己能够排除万难,不让负面问题左右自己的信心。
事实上,生命赋予了我们许许多多宝贵的礼物,“选择的权利”就是其中一项。快乐也是过一天,不快乐也是过一天,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开开心心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呢?任何问题,即使再苦再难,只要我们能保持内心的平和,我们也能冷静对付。
日常生活中会让我们产生压迫感的事情多如繁星,其中,失去控制力就是最令人头痛的一项。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自己拥有控制力,就是因为我们是“人”,一个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人,这种控制力使我们在人生的大海中航行,不至于迷失方向。我们可以用来避狂风,躲雨浪。别人是夺不走你的“控制力”的。它是你天赋的权利,就等于你要说话,走路,思考一样。
正因为这是上苍赋予人类高贵的礼物,所以,无论面临何事,我们都可以自行决定是不是要插手,逆转自己错误的航路,避开负面的风浪。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不要畏首畏尾,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不要担心以后面临的挫折和坎坷,须知,想多了,自己都糊涂胆小了,哪还敢迈出梦想的第一步啊。
老是纠缠于负面问题的人,就像是活在生活布置的陷阱里,什么事都被他们往不好的方向想,自己就是像胆小的傀儡一样,被子虚乌有的担心忧虑所摆布。殊不知,想得越多,不安的情绪将会更严重,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多。
就像“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情”一样,悲伤、遗憾和痛苦,有些是既定的事实。我们可不要一直沉湎在负面的情绪中,否则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更严重的一波悲伤和遗憾。
司马迁因言祸罪,身受宫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撰写《史记》,被历代传颂。谈迁积26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400多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两年后,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
这两位先人在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挫折面前,我们忘了我们的梦想,毕竟梦想幻灭,造成的代价和痛苦才是最大的。
第八节 一旦你正视恐惧,它就不再那么可怕
曾经听过很多人这样感慨,“当年,我如果早点开始,就会……”,“那一年,如果我买了房子,如今我就……”,“那个时候,我就看好那件事,要是我当时做了,现在我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发过这样的牢骚,仿佛在若干年前,自己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就看到了未来的先机,只是没有开始罢了。可事实上,你为什么不开始呢?针对这个“为什么”,答案无非是以下几种:“我没有时间”、“我没有足够的钱”、“我没有太多机会”、“我当时还没筹划好”、“我没有帮手”等等,然而,这些理由真的能够称之为理由吗?
对于那些成功者而言,时间都是他们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挤出来的。他们心里很清楚,钱什么时候都不够用,小钱就“小”开始,大钱就“大”开始;机会不用太多,一个足矣;既然已经看到了机会,还有必要过多的筹划吗?而失败者则往往与之相反,他们掂量来掂量去,总觉得时机不合适,于是就期待着某一天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然而隐含的是,这一天直至他们的生命结束也未能到来。
其实归根结底,失败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的恐惧感,他们害怕条件不齐备,害怕失败。
正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开始;正因为恐惧挫折,所以踟蹰不前。很多时候,我们得不到想要的成功,不是因为我们看不到成功的方向,而是因为我们惧怕失败,所以不敢去争取,不敢向前走。
有很长一段时间,小陈的书桌前有这样一句条幅:“害怕,只能够让你失去更多”。因为那段时间,他极其恐惧,恐惧生活的变化,甚至会因为恐惧变化,而不愿意去改变自己的困境。那是他人生最难的一段岁月,我爱了5年的那个人,以极其卑劣的方式欺骗了他,包括我的房产和钱财,然而,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爱情失败了,却还是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改变心中虚幻的期盼,因为他害怕,害怕失去这份爱,虽然一切都已经证明,这份爱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不过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骗局,可他还是不愿意改变自己,不愿意与对方对峙。甚至在一次次的对峙面前,他选择逃掉。
在那段时间里,一个堂堂男子汉,开始变得软弱不堪,不敢接听女友的电话,不敢靠近原本属于自己的房子,甚至不敢去主动争取自己的权利。可是,生活是残酷的,你越怕什么什么就会来,你越恐惧什么什么就会发生。女友一次次打电话给小陈,跟他要钱,逼他放弃房子,她甚至动员了家里所有的人,包括她的父母和兄弟,天天守在小陈的家门口,逼他放弃所有的财产。失败,就在那场浩劫中,把小陈击败。倒下的他,除了站起来,别无他法。于是,小陈写下了那句话,“害怕,只能够让你失去更多”,然后鼓起胸膛,走进法院,起诉了这个他曾经爱错的人。
小陈经历了很多,包括对方的威胁、包括一群人的围攻,可他还是走了过来,因为他知道,自己除了站起来,别无它法。不就是重新开始生活吗?怕什么?怕失去爱?别再幻想了,她原本就从来没有爱过。
法院一次次开庭,小陈一次次与对方对峙,当他终于可以轻蔑地看着被告席上的曾经的女友时,他的内心轻松起来,他不再惧怕了,大不了就是败诉,如果自己不起诉,那么连胜诉的那50%的机会都没有。自己所恐惧的,不过就是被击败,正因为害怕被击败,所以我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不能做。可如果不开始改变,不及时开始,那么自己可能失去的,不仅仅是所有的财产,还可能是全部的尊严,甚至是生活的希望。不开始改变,就只会绝望!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恐惧,恐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我们能够做的,不是排斥恐惧,逃避恐惧,而是正视恐惧,把恐惧当作寻常事,就能够不再犹豫,及时开始。所有的恐惧,无非就是害怕开始后,可能会面对的结果——失败。可是如果不开始,你又怎么可能成功,不开始,你就注定永远不可能成功,永远只拥有失败。做任何事之前,都只有两种结果,成功或者失败,失败了又能怎样?如果没有失败,如何能够证明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如果没有失败,如果能够知道怎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失败了又能怎样?大不了从头再来,再次开始。
正视恐惧,首先就要把得失看淡,把过程看重。开始之后,结束之前,你所要做的,就是勇往直前,大不了就是失败或者成功,没什么大不了了,成功了更好,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不要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看成失败的筹码,不要把开始后的困难扩大化,不要把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面子看的那么重要。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及时开始,着手解决这件事情,与此无关的,考虑再多,只能影响你的专注力。为什么有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成绩非常好,而在大赛中,却常常发挥失常,就是因为他们恐惧失败,恐惧,让他们畏手畏脚,所以失去了更多。
其实,所谓失败,都是相对的。在某次国际大赛中,有一个小国的一名举重选手,举起了所有运动员所挑选的杠铃中,重量最轻的那个,她无可非议地成为了最后一名。但她和她的教练却欣喜若狂,为什么?因为那个重量最轻的杠铃,是这名举重选手,从未举起过的,和自己相比,她胜利了。所以,她和她的教练才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因此可以说,我们所恐惧的失败,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失败,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和自己比,只要我们发挥了自己的最高水平,输赢又如何呢?
所以,一旦我们能够正视恐惧,恐惧就不再那么可怕,于是对我们而言,追寻梦想的路什么时候开始都一样。若如此,不妨及时开始,以使我们的成功就来得更早更丰满。
赵薇版的电影《花木兰》里有一句台词:“逃避停止不了战争,害怕只能让你失去更多!”所以,及时开始吧,不必恐惧,无论未来如何,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既已开始,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