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语言学·201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原始西部粤语的声调构拟本文获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2CYY008)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1YJC740035)的支持。

侯兴泉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中文系 广东广州 510632)

提要 文章用西部粤语指称勾漏片粤语和桂南平话。根据最近十多年来发表的西部粤语语音材料以及作者的调查材料(共48点),对原始西部粤语的声调进行构拟。我们构拟的八大调类和调值分别如下:阴平为高平降调*HHM,阳平为低升降调*LML,阴上为中平调*MM,阳上为低升调*LM,阴去为中升调*MH,阳去为低降升调*MLM,阴入为短高平调或短中平调*H/*M,阳入为短的低平调*L。本文还跟余霭芹对原始粤语的声调构拟进行对比,并从声调构拟的角度认为西部粤语应归属粤语。

关键词 西部粤语 勾漏片粤语 桂南平话 声调 构拟

一、引言

勾漏片粤语和平话(尤其是桂南平话)关系密切,最明显一条共同语音特征为“古全浊塞音声母今读清塞音、塞擦音时一般不送气”[1]。虽然平话与粤语的关系和系属问题目前仍有争议,但就勾漏片粤语和桂南平话而言,除了李连进[2][3]和李小凡[4]等少数学者认为勾漏片粤语应归属平话外,绝大多数的学者(如刘村汉[5]、伍巍[6]、覃远雄[7]、谢建猷[8]、詹伯慧等[9]、侯兴泉[10])都倾向于认为桂南平话应该归属粤语。大家虽然在勾漏片粤语跟桂南平话的上位归属问题上还有争议,但是在两大方言关系紧密、应属同一种方言这点上,大家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现在的分歧主要是勾漏片粤语和桂南平话是该归属平话,还是归属粤语。这个分歧的实质乃平话是否应该作为一个跟粤语并列的大方言而独立。本文先搁置桂南平话和勾漏片粤语是否应该独立这个问题,在桂南平话和勾漏片粤语是同一种方言这一前提下,讨论它们的原始声调构拟问题。为了称说的方便,本文用西部粤语来指称勾漏片粤语和桂南平话。

粤语和平话的声调构拟研究很少有人涉及。据笔者所知,目前只有余霭芹[11]对粤语声调有过一个全面的构拟。John McCoy[12]和辻伸久[13]对粤语祖语的声韵有过全面的构拟,但他们都没有涉及原始粤语调值的构拟。覃远雄[14]讨论了桂南平话的声调及其演变,不过他也没有讨论原始桂南平话声调的调值问题。我们根据目前看到的各种材料,并从中加以筛选(主要是剔除一些重复的方言点),试图对原始勾漏片粤语和桂南平话的声调进行构拟。

本文所用的24个勾漏片粤语方言点的材料如下:广西玉林话市区话引自《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15];玉林福绵话的材料来自李连进的《平话音韵研究》[16];广西梧州岑溪大业话、苍梧六堡话的材料来自北大方言调查队(未刊);藤县县城话的材料来自余蔼芹的《藤县方言》[17],藤县县郊的材料来自邓玉荣(私人提供,未刊);广西贺州铺门话、蒙山西河粤语的材料来自谢建猷的《广西汉语方言研究》[18];广西贺州八步桂岭话的材料来自陈小燕[19];广西昭平木格话[20]和贺州贺街话[21]的材料来自黄群;广西贺州信都话的材料来自《粤语平话土话方音字汇》(第二编)[22];广东肇庆市德庆县德城话、广宁县南街话、四会市四会话的材料来自《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23];广东阳山县阳山话、连山县布田话和连县清水话的材料来自《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24];广东封开县开建话和罗董话、怀集县上坊话和下坊话、广宁县石咀话、德庆县高良话的材料来自笔者的调查。

桂南平话的24点材料如下:桂南平话中的南宁石埠平话、宾阳王灵平话、宾阳新桥平话、宾阳黎塘客话、田东蔗园话、崇左新和蔗园话、扶绥城厢平话来自《粤语平话土话方音字汇》(第一编)[25];南宁亭子平话、邕宁五塘平话、田东平马镇四平村平话、横县附城平话、宾阳新宾平话、柳州融水镇平话、宜州矮山平话来自覃远雄[14];马山乔利话、田东林逢话、百色那毕话、富宁剥隘话、龙州上龙话、扶绥龙头话、宾阳芦墟话、横县横州话的材料引自李连进的《平话音韵研究》[16];崇左四排平话和横县县城话来自谢建猷的《广西汉语方言研究》[18]

二、西部粤语声调的读音及构拟

(一)阴平调

西部粤语平声的读音见表1。阴平调在西部粤语中主要读作高降(53/42)或高平(55/44),其中读作高降的有28个点,读作高平的有14个点。读作中低升调的有5个点,都集中在宾阳。扶绥城厢平话的阴平调值为升平调(355),但是从其整个声调系统来看,调头前面的上升部分乃羡余成分,其底层调应为高平(55)。

表1 西部粤语平声读音表

从各点阴平调的调值情况来看,原始西部粤语阴平调的调值宜构拟为高平降调*HHM(*553/*443)。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部粤语的声调系统多平调和降调(不少方言有三个平调或三个降调),把早期阴平调值构拟为高平降可以增强它跟其他平调和降调的区别度。

第二,高平降调是个复杂调(有羡余的声调特征),因此其调值不大稳定,容易变化。

第三,高平降调由高平和高降两部分复合构成,其调值最有可能发生两种变化:一是失落前面的平调值,变成一个高降调;二是失落后面的降调值,变成一个高平调。而高降和高平这两大类型的调值恰好是西部粤语阴平调的主体,把早期西部粤语阴平调构拟为高平降可以很好地解释现在的调值分布情况。

(二)阳平调

阳平调在西部粤语中有降、升、升降、降升和中平五种调型。降调有低降(21)和中、高降(42/41/31)两种,实际上可以归为中降(ML)一类,读作降调调值的方言点共有22个点。升降调有低升降(231/232/242/132/121)和中升降(342)两类,共有13个方言点(只有2个点读作342)。升调调值基本都是低升(24/25),共有7个方言点。降升调值为213(这个调前头的微降部分乃羡余成分,完全可以处理为低升的13),共有5个方言点,都集中在宾阳。中平调值(33)的方言点只有一个,为扶绥城厢平话。

从西部粤语阳平调的主体读音来看,其主要调值有低降、低升降和低升三类。虽然读低降的方言点最多,但是我们认为原始西部粤语的阳平调调值宜构拟为低升降调*LML(*131/*242),理由有下面几点:

第一,西部粤语的声调系统多升调和降调(不少方言有三个升调或三个降调),把早期阳平调值构拟为低升降可以增强它跟其他升调和降调的区别度。

第二,低升降调也是个复杂调(有羡余的声调特征),因此其调值不大稳定,容易变化。

第三,把原始西部粤语的阳平调构拟为低升降调可以很好地解释目前的调值分布:仍读低升降的可看作是其早期读音的保留;读作低降调的是由早期读音失落前面的低升值变来的;读作低升的是由早期读音脱落后面的降调值演变而来的。

第四,由于我们前面把阴平调值构拟为高平降,这里把阳平调构拟为低升降也有一定的语音依据。从辅音声母跟声调的相互关系来看,许多语音学家和音系学家都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浊辅音通常会使后面声调的调头降低。这种现象可以从空气动力学和喉头高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详见John J.Ohala在“The production of tone”一文中的解释[26])。

(三)阴上调

从表2的读音情况来看,西部粤语的阴上调有平调、升调和降调三种调型,其中绝大多数都读作平调,升调和降调都比较少。平调主要有中平(33)和高平(55/44)两大类,共36个点,其中读作中平(33)的有21个点;读作高平(55/44)的有15个点(读44的有4个点)。升调基本上都是读作中升(35)或低升(24),共有6个方言点(两个点读作24)。降调都是高降调(52/53/42),共有6个点(两个点读作42)。

表2 勾漏片粤语和桂南平话上声读音表

注:“—”表示无此调类,下同。

① 读作 的主要是白话借字

② 融水镇的阳上调值44跟阴上55区别不是很明显,从整个声调格局来看,似乎描写为中平的33调更为合适。

我们认为原始西部粤语的阴上调应构拟为中平调*MM(33)。西部粤语的阴上调绝大多数方言都是读作平调,因此原始西部粤语的阴上调应该构拟为平调,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于调值为何选33而不取55,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读33调的方言点多于读55的,这是我们优先考虑的一个原因。

第二,我们把阴平调已经构拟为*553/*443,把阴上构拟为*33可以加大这两调之间的区别度。

第三,现在阴上读作高平55的方言其声调系统多没有中平调,而阴上读33的方言其声调系统多有相应的55调与其对立。可见把原始西部粤语阴上调构拟为*33更容易解释现在读55的方言,因为很多时候这两调之间并没有音位对立。

(四)阳上调

西部粤语阳上调的调型有升调、平调、降调和升降调四种。其中以读升调最多。升调有低升(13/24)和中升(35)两大类,共29个点,其中读低升调的有26个点,读作中升调的只有3个点。平调有低平(22/11)和中高平(33/44)两类,共8个点(其中低平调6个点,中高平2个点)。读作降调的有5个点,其中读低降(21/31)的有4个点(读31的有1个点),读高降53的有1个点。读作升降调(242/342)的只有2个点。

从阳上调今读的情况来看,早期西部粤语阳上调的调值应构拟为低升*LM(*13/24)。一是现在绝大多数的西部粤语的阳上调都是以低升为主,二是我们上面已经把阴上调的调值构拟为中平*MM(*33),把阳上调构拟为低升*LM(*13/24)也符合清浊声母跟阴阳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声调上的阴高阳低跟声母的清浊有关,浊声母通常会导致音节调头的降低。

(五)阴去调

西部粤语阴去调的调型有升调、平调、降调、降升调、降平调和平升调6种调型,其中升调最多,然后是平调,降调次之,降升调和降平调最少。详见表3。

表3 西部粤语去声读音表

② 22乃白话借字及变调调值。

升调有中升(35/45)和低升(13/24)两类,共19个点,其中读中升调(35/45)的有17个点(只有1个点读45),读作低升(13/24)的有2个方言点。平调有高平(55/44)和中平(33)两大类,共14个方言点,其中读作高平(55/44)的有10个点(读55的有7个点),读中平调(33)的有4个点。降调有高降和中降两类,共9个点,其中读高降(53/52)的有8个点,读中降(32)的只有一个点。读降升调(435)和读平升调(334)的各有两个方言点,这4个方言点的声调系统中并无中升调,因此把它们描写为中升调也是可以的。读降平调(433)的只有一个方言点。

从阴去调今读的情况来看,西部粤语阴去调主要读作中升(35),其次是高平(55/44)和高降(53/52)。因此,把原始西部粤语的阴去调值构拟为中升调*MH(*35)会比较好,如果把早期阴去调构拟为高平*55或高降*53,它跟早期阴平调的高平降*553之间的区分就不明显。

(六)阳去调

西部粤语的阳去调有平调、降调、降升调、升调、平升调和降平调六类调型。平调基本都是低平调(22/11),共有20个方言点。降调以低中降(21/32)为主,共有9个点,读高降(42/41)的只有3个点。读作降升调(214/213)的有8个点。升调有低升(24/13)和中升(35)两类,其中读低升(24/13)的有5点,读高升(35)的只有1个点。读平升调(223)和降平调(322)的各有一个方言点。

从概率的角度我们似乎应优先考虑把阳去调构拟为低平调,但是我们觉得把原始西部粤语的阳上调值构拟为低降升调*MLM(*214/*213)比较好,这主要从声调的演变角度考虑。低降升调*MLM(*214/*213)是个复合调,容易发生变化,其演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脱落后面的调尾变成一个低降调,有的方言进一步变为低平调(因为在某些西部粤语中,低平和低降并不区别音位);二是失落调头变成一个低升调。这两种演变方式的结果,恰好就是现在西部粤语阳去调的几大主要读音类型。

(七)阴入调

表4 西部粤语阴入读音表

① 原文把55归为上阴入,35归为中阴入,但同时作者也指出:“心圩、田东、邕宁的上阴入和中阴入看不出古音来源的条件。这些声调所含的一般都是有音无字的口语词,而且很少,尤其是中阴入。”他进一步分析,“这些词都是从其他方言或者少数民族语言借来的,并非方言本身的自然分化。这些方言原本只有一个来自清入的阴入,一般读中平调。而这些借入的词语都是高平调,不便并入现成的中平调,因此,自成一个调类”。为了方便,我们把这两个调合并起来处理,田东平马阴入1的处理与此相同。

② 原文分别把这两调称为阴入1和阴入2,这两调辖字都比较少,其中阴入1所辖字主要是白话借词的音,阴入2所辖字主要是口语读音或有音无字的读音。因此原作者说这两调可以不列入音系。

从表4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西部粤语阴入调都分成两类(一般称作上阴入和下阴入,表4标作阴入1和阴入2),阴入1基本都读作短高平调5或4,阴入2基本都读作短中平调3。

阴入只有一类的方言点有5个,分别是贺州昭平木格话、信都铺门话、南宁石埠平话、扶绥城厢平话和融水镇平话。南宁亭子、邕宁五塘、田东平马、崇左新和等地的桂南平话虽然表上列出两类阴入调,但是我们在注释中已经说明,这些方言的阴入1辖字很少,基本都是来自白话的借字或口语中有音无字的字(极可能是很早时从周边少数民族中借入的底层字)。因此,阴入只有一类的方言点实际上要远远多于5个。

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原始西部粤语的阴入调似乎应该构拟为两类为宜。但是,从历史音韵学和语音演变的角度来看,原始西部粤语阴入调应构拟为一类。首先,从古汉语的角度来看,古代入声调只有一类(后来再根据声母的清浊分出阴阳两个次类);其次,从演变的角度来说,一个阴入调可以解释两个阴入调的分化演变(基本都是以韵母主元音的高低来分化的),反过来,两个调很难解释一个调的变化,因为找不到合并的条件。至于阴入调的调值,现在阴入只有一类的方言基本读作短平的5或3,由于两者并不区分意义,因此原始西部粤语阴入调调值可以拟为短高平调或短中平调*H/*M(*5/*3)。

(八)阳入调

西部粤语的阳入调也有一类和两类之别,两者的数目基本持平(各占50%左右)。阳入分两类的方言根据其分化条件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部分西部粤语(如横县、宜州和融水)的阳入跟阴入一样以韵母主元音为条件分为上、下两类;第二种类型,一部分桂南平话以声母(全浊和次浊)为条件分为上、下两类。

表5 西部粤语阳入读音表

① 原文声调中还列出一个调值是5的阳入3,但是说明部分说“阳入3实际只辖‘粒泣乞握’等少数几个来源白话的借字,因此可不列入音系”。

跟阴入调的构拟类似,原始西部粤语阳入调的构拟也应该只构拟一类。一来,古汉语阳入调是相对独立的一类;二来,一类可以解释两类的演变,反之,两类就很难解释一类的变化。由于读作一类的方言大多数都是读作短的低平调(2/1),因此原始西部粤语阳入调的调值可以构拟为短的低平调*L(*2/*1)。三、跟余霭芹原始粤语声调构拟的比较

余霭芹(2000)曾对原始粤语的声调有过全面的构拟,她构拟原始粤语有9大调类,其调类和调值分别为:阴平调值为高平,阳平调值为低平,阴上调值为高升,阳上调值为低升,阴去调值为中高平,阳去调值为中低降调,上阴入为促高平调,下阴入为促中平调,阳入暂且构拟为促低平一类余霭芹先生(2000)对阳入调是否应该构拟为两类感到犹豫,她说:“原始粤语(阳入)调值可构拟为促低平,应否分上下两类,须进一步研究,暂拟一类。”。我们对原始西部粤语声调的构拟跟余霭芹先生对原始粤语声调的构拟在调类和调值方面都有所不同,我们构拟原始西部粤语的声调只有8大类,其调类调值分别为:阴平为高平降*HHM(*553/*443),阳平为低升降*LML(*131/*242),阴上为中平调*MM(33),阳上为低升调*LM(*13/24),阴去为中升调*MH(*35),阳去为低降升调*MLM(*214/*213),阴入为短高平调或短中平调*H/*M,阳入为短的低平调*L(*2/*1)。调类的区别体现在阴入调的分合上,我们主张从合,余霭芹先生主张从分。调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舒声调的调值构拟上,我们跟余霭芹先生的构拟没有一个舒声调的调值是相同的。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用材料的来源不同。余霭芹先生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詹伯慧和张日昇两位先生主持调查的珠三角、粤西和粤北的45个粤方言点材料,余霭芹先生自己于70年代在香港调查的数十个粤方言材料,桥本万太郎60年代调查的开平方言以及赵元任先生在1928—1929年间调查的十多个两广粤方言材料。这些材料基本都是2000年前出版公布或调查的。而笔者所用的材料绝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后才发表或调查的(见引言)。我们跟余霭芹先生所用的材料只有6个点的材料是完全一样的(分别是粤西的广宁南街话、德庆德城话、四会县城话以及粤北的阳山话、连山话和连县话)。

第二,材料的覆盖面不同。余霭芹先生所用的材料共96个点,基本覆盖了两广的粤语,其中又尤其以城区粤语为主。我们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两广交界地区的西部粤语的方言材料,共48个点,其中一半以上的材料为非县城点的材料。

第三,材料的性质不完全相同。余霭芹先生所用的主要是粤语的材料,很少有桂南平话的材料(明确说明的平话材料只有赵元任先生调查的南宁平话1个点)。而我们有一半(24)的材料来自最近十多年调查发表的桂南平话材料。

第四,对调类分合及调值定音所依据的原则不同。阴入调在粤语中普遍分为上下阴入两类,余霭芹先生把原始粤语阴入调也分为两类,实际上运用的是概率优先的原则。原始西部粤语的阴入调也是大多数分为上下两类,但是我们并没有把原始西部粤语的阴入调构拟为两类,我们实际上使用的是历史音韵和语音演变优先的原则。又如对阴平调值的定音,余霭芹先生运用的是概率优先和连读变调为平调这两个原则,而我们主要是运用语音演变优先的原则。从语音演变的角度看,原始粤语阴平调调值也应该拟为高平降为好,因为从余霭芹先生的材料来看,阴平调主要是读作高平和高降,把原始粤语阴平调的调值构拟为高平降可以很好地从语音演变的角度解释这两大类型的分布。另外高平降调对于解释类似广州话阴平调有两类读音的方言也很有好处。而某些阴平为高降的方言连读变调为平调并不能作为阴平构拟为平调的依据,因为在有连读变调的粤语(尤其是勾漏片粤语)中,所有阴调类的连读变调都倾向于变作一个中平调或中降,所有的阳调类都倾向于变作低平或低降调(侯兴泉,2010)。

四、原始西部粤语声调构拟的意义

(一)有利于厘清西部粤语跟粤语之间的关系

从我们对原始西部粤语的声调构拟情况来看,原始西部粤语跟原始粤语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舒声调两者都是六大类,虽然它们之间音值有别,但这种区别并不会影响方言之间的系属关系。虽然入声调类数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只是技术处理上的区别,即我们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类的不同,而不是这些方言之间声调本身的区别。如果根据概率优先的原则,原始西部粤语的阴入调也应该构拟为上下阴入两类;反之,如果根据语音演变和历史音韵优先的原则,原始粤语的阴入调也应该只分一类(余霭芹先生的材料也显示阴入不分的方言有十多个点)。

从声调构拟角度来看,我们是支持西部粤语归属粤语这种观点的。桂南平话的声调跟其他粤语的声调其实只在入声调的次分类上有区别。我们完全可以参照北方官话根据入声表现的不同区分次方言的做法,用阳入调的分化来对粤语的次方言进行分类:阳入分两类的(不管其分化条件是声母还是韵母主元音)为一类,主要是西部粤语;阳入只有一类的主要是东部粤语。这种分类与侯兴泉(2010)根据古全浊塞音声母今读是否送气把粤语分为东部粤语和西部粤语是基本吻合的侯兴泉(2010)认为古全浊塞音今读送气与否不会造成原字类的分混,因此可以根据它把粤语大致分作两大片:东部粤语和西部粤语。西部粤语古全浊塞音声母白读基本不送气,主要是勾漏片粤语及桂南平话(还有部分桂北平话和土话);东部粤语古全浊塞音基本上是平上送气,去入不送气,主要是广府片粤语及其周边的粤语。吴化片及钦廉片等古全浊塞音今读送气或部分送气部分不送气无规律的粤语可以看作两大粤语片的过渡区域。

(二)可以更好地解释西部粤语内部的声调演变

原始语构拟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乃是以此来解释各亲属语言或方言内部的演变。有了原始西部粤语的声调构拟,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解释西部粤语内部各调纷繁复杂的调类分合及调值演变。以入声调的构拟为例,根据西部粤语入声实际读音情况,入声调类的构拟在理论上有4种可能:①阴入和阳入各一类;②阴入和阳入各两类;③阴入两类,阳入一类;④阴入一类,阳入两类。我们认为把原始西部粤语的入声构拟为阴入和阳入各一类最为理想,它可以合理地解释其他三类的演变。

(三)有助于解释西部粤语跟原始声调有关的分韵现象

西部粤语的遇摄一三等及蟹摄、止摄或流摄三四等韵普遍存在调值分韵现象。有些西部粤语点(如四会县城话)的调值分韵现象跟今调类和调值没有直接的关系,而跟古调类和调值相关。要解释这类现象,必须借助原始西部粤语的声调构拟。

参考文献

[1]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9(4).

[2]李连进.勾漏片的方言归属[J].民族语文,2005(1).

[3]李连进.平话的分布、内部分区及系属问题[J].方言,2007(1).

[4]李小凡.两广毗连地区汉语方言的归属[J].语文研究,2011(1).

[5]刘村汉.桂南平话——粤方言的一个分支[A].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1995.

[6]伍巍.桂南平话的粤语系属[J].方言,2001(2).

[7]覃远雄.桂南平话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8]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

[9]詹伯慧,崔淑慧,刘新中,杨蔚.关于广西“平话”的归属问题[J].语文研究,2003(3).

[10]侯兴泉.勾漏片粤语与桂南平话语音比较研究——以封开开建话为枢纽[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1]余霭芹.粤音构拟之一:声调[J].中文学刊,2000(2).

[12]McCoy,W.John Jr.Szeyap Data for a First Approximation of Proto-Cantonese[D].Cornell University Dissertation,1966.

[13]辻伸久.广西粤语比较音韵论(Comparative Phonology of Guangxi Yue Dialects)[M].东京:风间书房,1980.

[14]覃远雄.桂南平话的声调及其演变[J].方言,2004(3).

[1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16]李连进.平话音韵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17]Anne Yue.The Teng-Xian Dialect of Chinese:Its Phonology,Lexicon and Texts with Grammatical Notes[J].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Asian and African Languages Monograph Series,1979.No.3.

[18]谢建猷.广西汉语方言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19]陈小燕.广西贺州八步(桂岭)本地话音系[J].方言,2009(1).

[20]黄群.广西昭平方言音系[J].方言,2006(2).

[21]黄群.贺州市贺街本地话同音字汇[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22]陈海伦,刘村汉主编.粤语平话土话方音字汇(第二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3]詹伯慧,张日昇主编.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24]詹伯慧,张日昇主编.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

[25]陈海伦,林亦.粤语平话土话方音字汇(第一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6]Ohala,J.J.The production of tone[A].V.A.Fromkin(ed.).ToneA Linguistic Survey[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pp.5-39.

[27]侯兴泉.勾漏片粤语的两字连读变调[J].方言,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