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语言的存在形式
一、共时态和历时态
语言这个系统在时间上表现为两种状态: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这就是共时态和历时态。共时(synchrony)是指假定不发生任何变化的特定时期的静态状况。历时(diachrony)是指发生了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动态过程。
可把语言比作一棵大树,把树干横着截断,在横断面上看到的是千万条纤维交织而成的关系网络,这就是共时的语言结构;竖着劈开,在纵切面上看到的是上下相连的一条条纤维的脉络,这就是语言要素的历时变化。共时语言学用描写的方式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个时间点上“各条纤维”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如现代汉语;历时语言学用比较的方式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个时间链上“一条条纤维”的发展与变化,如汉语史。
共时和历时既是语言系统存在的两种状态,又是人们观察和研究语言的两种视角、两种方法。
二、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spoken language)是以语音为物质材料,在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形成的基础。口语可以有书面形式,如谈话记录材料。与书面语相比,口语的特点是:①变化、发展比较快,创新的成分比较多;②比较粗糙,有不准确、不规范或多余的成分;③用于直接交际,可借助语言环境和肢体、表情等辅助手段,简化、省略的情况比较多。
书面语(written language)是以文字为物质材料,在书面上应用的语言。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可以有口头形式,如新闻播音。与口语相比,书面语的特点是:①变化、发展比较缓慢,规范性相对较强而创新成分相对较少;②由于有较长的加工过程,因而比较细密、精确,长句和复句使用频率高;③用于间接交际,对实际情境的依赖性较小,所以简化和省略的现象较少。
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有时也称为口语和书面语。作为语体风格的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与作为语言存在形式的口语和书面语不是完全对应的。有的口语形式采用书面语体风格,如教学语言;有的书面语形式采用口头语体风格,如话剧。
三、语言和言语
(一)言语及其存在形式
日常生活中,“言语”常跟“语言”混用。例如:
a.这部小说的言语十分接近民众。
b.作家的语言要有自己的风格。
在语言学中,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先从“说话”谈起。“说话”有这样几层意思:①“说”是一种行为,怎样说是个人行为;②“话”是“说”的结果,说成什么样的“话”各人有选择的自由;③“说话”所用的词语和语法规则是全社会共同的。其中,①和②属于言语,③属于语言。也就是说,言语(parole/speech)是运用词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行为和结果,包括“言语行为(speech act)”(或叫“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speech works)”;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言语既可以表现为内部形式(内部言语),也可以表现为外部形式(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internal speech)是“无声言语”,指不出声的、听不见的言语,如默读、默默地思考问题;外部言语(external speech)是“有声言语”或“有形言语”,指听得见(借助语音)的或看得见(借助文字)的言语。前者是言语存在的个人主观形式,是一种对自己的、供自己思考问题而不直接发挥交际作用的言语,不具有外部的实际表现,但具有相应的听觉、视觉或动觉形象等外部表现的对应物,能引起相应的神经生理活动,结构上具有跳跃性、简缩性、不完备性等特点;后者是言语存在的客观形式,是对他人交谈的、供交际使用的言语,表现为口头或书面形式,结构上具有连贯性、完整性、严密性等特点。简言之,前者为内隐的言语形式,后者为外显的言语形式。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二)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1.两者之间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言语是人类交际的具体形式,是个别的,语言是对言语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的系统。所以言语和语言是具体和抽象、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如下所示:
1′+1′′+1′′′+…=1
1′、1′′代表个别的言语,每人的说法各不相同,但其中都含有共同部分“1”,将“1”抽象出来得到语言。
语言学中区分的“素单位”(具体表现的单位,如“音素”)和“位单位”(理论概括的单位,如“音位”),也是从言语和语言的角度加以区别的。
2.两者之间是工具和运用的关系
语言是供人们交际时使用的工具,言语是人们根据交际的需要运用语言这套工具产生的行为和结果。同一套工具,使用的人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会不同。
3.两者之间是规约和变异的关系
语言是一套为言语集团所共同接受的规约系统,言语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丰富的变化样式。从发展的角度看,言语可以突破固有的语言系统,推动语言向前发展;语言对言语起着规范、制约作用,引导言语健康地发展。
(三)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具有社会性,言语具有个人性
各人说话口音不同,遣词造句方式不同,带有个人风格。比如孔乙己说的“多乎哉?不多也”,半文不白;有人爱卖关子:“一人一杆枪——那是不可能的!”韩复榘有一次对众人说:“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演讲的日子。开会的人到齐了没有?大概有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但话是说给别人听的,必须用社会共同理解的词语和共同遵守的规则说话,别人才能理解和接受。所以,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2.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造出任何说法,实际的句子是无限的。
【补充材料1-5 句子的数量】英语句子的平均词长为20。米勒(G.Miller)认为,如果每个词后面平均有10种不同的搭配(平均数为10,还是较保守的),就可以有1020个句子,要听完所有这些句子,需要比地球年龄多1000倍的时间才够。
言语的无限性可以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加以说明。
就组合关系说,一个成分可以不断添加另外的成分,造出许多个的句子。例如:
狗。
养狗。
我养狗。
我养了一条狗。
我养了一条小黄狗。
我去年养了一条小黄狗。
我去年特意盖一间小屋养了一条可爱的长着长毛的小黄狗。
……
从理论上讲,句子可以无限长,但实际上句子长度是有限的,受人类瞬时记忆规律制约(7±2)。仅从长度上讲,句子是无限的。
即使不增加长度,只改变内部组合关系,也可形成一批句子。例如:
热爱人民军队
人民热爱军队
军队热爱人民
军队,人民热爱
人民,军队热爱
就聚合关系说,句子中的词可用同类替换,如将前文例子中的“狗”换为“猫”,或将“我”换为“他”,如此等等,又可形成另外一系列句子,使句子的数量大为增加。
总之,由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运转,言语具有无限性。无限性使言语具有灵活多变性。
但语言结构要素的基本单位及其结构规则是有限的。一种语言,在某一历史阶段,其音位、音节、语素、词和组合规则,都是有限的、固定的。拿现代汉语来说,只有32个音位和4个调位,基本音节400来个,加上声调的区别1000多个;语素的数目不详,若以汉字类比,最多也不过5万个(《中华大字典》收字4.8万多个);词的数量大概以10万计,在一定时间内,词的数目总是有限的;尽管具体词组和句子是无限的,但所用材料和结构规则是有限的,所以可以总结出结构类型和句型句式。语言中的音位、音节、语素、词及结构规则的有限性,使语言具有稳固性。
语言的有限性,免除了人们不必要的过重的记忆负担,便于学习和掌握;言语的无限性,使人们能够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充分满足交际的需要。语言和言语就是这样神奇而有效的工具。
3.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言语是表达者根据交际当时场景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来的,语境因素不同,说出的话(或写出的话)就不同。但这些话语所用的词汇材料和语法规则早已存在于社会集团的语言之中。因此,语言单位如语素、词、固定短语是现成的,言语单位如自由短语、具体的句子是临时组织的。
此外,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方面,如潜存性和显现性,结构规则性和语境制约性,单位意义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