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题记 万般辛苦成此书
《上海春秋》著于1962年,是我父亲曹聚仁为香港《循环日报》写的一个专栏。
1960年代初,海外人士对上海情况十分隔膜,一些年轻的华人甚至不知上海地处何方。作者虽不是沪籍人士,但从1920年代初到上海后,先后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年,1950年代也曾多次从香港回到过上海,既看到过被外国人称为“冒险家乐园”的上海,又曾在“八一三”淞沪战事中,为报道上海抗战而身临火线,还亲眼见到人民当家后上海的变化。他以亲身经历和翔实的史料,向海外人士介绍了上海的春秋。父亲当年写这专栏时,署名“土老儿”,因为他从浙江农村出来,到上海后虽活跃于文坛,成了有名望的大学教授、作家、记者,却仍爱身着蓝布长衫,常被人当作乡下土老儿,他也就以这“土老儿”的语气来讲述大上海的故事。
1972年,父亲于澳门病故。当时正值“文革”之时,这批手稿和剪报辗转运回上海,由母亲邓珂云和我整理、誊抄、汇集,但一直未能成书。至1980年代,《上海滩》杂志社曹宪镛先生看到这部书稿,十分珍爱,推荐给了出版社,终于使这近三十万文字得以与读者见面。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父亲当时在香港,身居陋室,查阅资料不易,有些典故和日期,凭记忆信手写来,难免有误;有部分手稿年久泛黄,字迹模糊,我和母亲在誊写时也可能出错;加之当初整理时,电脑网络还未普及,各种历史资料也无处可查,故读者若发现与史实有出入之处,还望给予指正为盼。
《上海春秋》首次成书出版,距作者写此专栏已过去三十多年;这次再版,则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但文章中的历史掌故和作者生动的文笔,相信仍会引起“老上海”们和关心上海历史的青年读者的兴趣,也会帮助人们更了解今天的上海。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