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社会的长期历史进程中,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在管理的具体问题、具体环节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见解,记录下了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然而,这些管理思想是分散的、零碎的,缺乏理论的分析和概括,更谈不上思想体系。直到19世纪后期,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与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推动之下,管理问题才得到重视和关注,对管理实践的观察研究和总结也不断发展,使人们对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入,管理思想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进而使管理成为一门学科。管理学的产生,使管理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于先秦至汉代这一时期,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诸子百家思想中。
(一)古代管理的基本思想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治国主要是处理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关于行政、军事、人事、生产、市场、田制、货币、财赋、漕运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这三部分管理思想还可细划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我国,“以人为本”思想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来的,其基本要义是:只有满足人的欲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集体行为、制定奖励和惩罚措施,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基本上就是沿此传承下来的。
2.“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非常重视领导者的道德素质,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即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要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要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
3.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普遍贯穿着经权观,“经”指变中不易的常理,即管理中普遍的、稳定的原则;“权”指应变的权宜,即根据时空和态势变化而不断改变着的方法和策略。这种经权观要求“执经达权”,即根据普遍的管理原则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来选择和确定合适的管理策略和方法,在达到管理目标的同时要求“通权达变”,即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说明德治礼治的恒久之道正是由于不断的变通才得以持久和实现的。
4.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观管理思想
古代管理思想是以整体和谐观为基础的,它以追求管理系统的协调、和谐和稳定为目标,在生产管理上实现“天人合一”;在社会管理上实现“天下一家”;在人事管理上实现“知行合一”和“情理合一”,也就是把管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过程,促使社会与自然、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以及组织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达到最佳和谐,把管理的各个要素和功能组成一个统一的有序结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一个组织中的成员都能自发地按照规范和要求办事,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力量,维护组织的宗旨和荣誉。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孟子所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中国古代管理实践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在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在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高度的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进行综合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典范。还有许多令人赞叹的管理实践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从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可以看出,管理与行政基本融为一体。由于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无不以国家或官府的名义展开,管理实践也只有在与行政融合的过程中才有表现的机会。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管理者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反之,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败。
(三)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老子、孔子、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代表性。
(1)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诸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2)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3)孟子是孔子思想的嫡派传人,也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堪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孟子的管理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性善论的人性观、施仁政的管理准则以及“修其身而天下平”等思想,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思想和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中。国外的许多大学师生和企业家都把《孙子兵法》作为管理著作来研读。“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民是保”等思想至今仍为管理者们所运用。
(5)管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曾辅佐齐桓公40年,政绩卓著,帮助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变”的发展与创新精神、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的选贤标准等诸多管理思想,无不透射出永恒的智慧之光。
从研究中国古代丰富的管理实践和古代名家管理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丰富的、无尽的宝库,不仅成为滋养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智慧之源,而且也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开发和应用。
(四)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管理思想进行归纳、提炼、综合的结果。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具有以下共同的和突出的特征:
(1)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
(2)把组织与分工作为管理的基础。
(3)强调农本商末的固国思想。
(4)突出义与情在管理中的价值。
(5)赞赏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
(6)把中庸作为管理行为的基准。
(7)把求同视为管理的重要价值。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并产生了许多早期西方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
(一)詹姆斯·斯图亚特
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 Stuart,1712—1780)是英国重商主义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包括以下主要观点:一是反对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干预;二是先于亚当·斯密提出分工的概念,论述了工人因重复操作而获得的灵巧性,比泰勒早100年就指出了工作方法研究和刺激工资制的实质;三是指出了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分工的问题。
(二)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最重要的著作《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他认为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而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利己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是“经济人”。因此,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中心,一切经济活动均应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反对政府干预。他的“经济人”假设恰恰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是19世纪初英国在经济学方面的杰出代表人物,主要代表著作是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竭力宣扬经济的自由主义,认为只有自由经济才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他对早期管理思想的贡献主要包括:第一,在资本和管理技术的关系上提出了所谓的“工资规律”,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这是经营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且得出了工资越低利润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的结论;第二,提出了关于经济人方面的群氓假设,即社会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从这个假设出发的必然结论是,对这些群氓只能用绝对的、集中的权力来统治和管理。
(四)伊莱·惠特尼
伊莱·惠特尼(Eli Whitney,1765—1825)是活跃于美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位发明家、机械工程师和企业家。他发明了轧花机,与人联合发明了铣床,并提出了可互换零件的概念,为人类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惠特尼在早期科学管理方面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采用了铣床等机器和科学的加工方法,使部件标准化并可以互换;②建立了广泛的成本会计制度;③实行了质量控制措施;④认识到了管理幅度原则;⑤认识到了实际试验和理论的关系。
(五)罗伯特·欧文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一位企业家、慈善家,是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驱。欧文生活在英国产业革命的早期,目睹了工厂巨大的劳动强度、工人失业、恶劣的劳动条件,感受到了贫困、饥荒和愚昧对工人生命和道德的摧残与戕害,欧文决心向整个社会推广他的管理原则和思想。他对管理思想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新拉那克工厂的管理试验中的人事管理方面。欧文致力于改善工厂的条件和工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如为工人建造房屋、建立工人申诉的规章制度、建立公共食堂和医院、发放抚恤金等;同时他也致力于以工厂为中心的社区社会改革,对新拉那克的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建立晚间娱乐中心以解决工人们闲暇时间增加的问题。欧文认为环境塑造了人性,他非常重视人的因素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欧文痛斥了以惩罚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法,他认为管理者没有理由惩罚和训斥工人,他提倡以教育和感化为主要手段的柔性管理方法。欧文首先关注到人的因素,强调利用人力资源,为后来的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开创了理论先河。
(六)查尔斯·巴贝奇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发明家,也是科学管理的先驱者之一。他于1882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现代计算机——小型差分机,他还利用计算机来计算工人的工作数量、原材料的利用程度等,他把这叫作“管理的机械原则”。巴贝奇肯定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分析研究了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他在1832年发表的代表作《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中详细论述了劳动分工、工作方法和生产成本等问题。这些都体现了巴贝奇在管理思想上的远见卓识,也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做了铺垫。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其结果是以机器制造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厂最终代替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厂。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变革,这一阶段的管理实践者面对工业管理带来的挑战,在前期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思想见解,促进了管理思想的发展,也为科学管理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