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超载日
2017年8月2日,被定为2017年的“地球超载日”。这一日期比30年前提前了139天。“地球超载日”,又称生态负债日,是全球足迹网络为了提高人类对生态足迹的关注而发起的活动。这一天,当年地球再生、可供人类使用一整年的自然资源总量将被用尽。而超过这一天的资源使用,都是人类在向未来“借”资源。2017年的“地球超载日”在8月2日到来,这意味着在2017年的前7个月里,人类排出的碳,比海洋和森林可以在这一年里吸收的量还要多。
在1987年时,地球超载日是12月19日,30年来,这个日期往前推进了4个多月。这个超载日每年都会提前,显示人类过度使用生态资源,不断超越地球的生物承载力。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全球足迹网络公布的报告,2017年前7个月,人类排放的碳比2017年整年海洋和森林能吸收的碳还多。人们捕了更多的鱼,砍了更多的树,并且在同一时期消耗了更多的水。而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人类生态足迹的60%。全球人类消耗的资源,需要相当于1.7颗地球才能提供。而在1961年,人类一年只消耗大约三分之二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资源,大多数国家还有生态盈余。大约从1970年起,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开始超越地球生态的临界点。到2012年,已经需要1.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的欲求,预计到2050年,至少需要2个地球才能支撑人类的生存。
全球足迹网络每年都在计算当年地球生物承载力能支撑人类生态足迹的天数,而剩余的天数就是“全球生态超载”的时间。不可否认,这一计算的精确度有限。由于使用的是各国的汇总数据,因此,地球超载日只是个近似值。尽管如此,这些数据还是表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简言之,地球用一年的时间,已经无法生产人类当年所需的可再生资源。
世界自然基金会称,虽然经济、人口和资源需求在不断增加,但地球的规模却保持不变。当全球生态超载成为现实时,我们不是靠生物圈每年产生的“利息”生活,而是一直在吃着生物圈的“本金”。为了支撑人类对自然的需求,我们一直在消耗着资源储备。那么,地球超载日的到来,究竟意味着什么?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显示,生态超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气候变化。此外,在生态系统开始退化并可能崩溃之前,生态超载只能维持有限的时间。相关影响已经日益显现:森林萎缩、渔业资源衰退、土地退化、淡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日益丧失……
接下来的问题是,地球生态超载后,还有没有可能恢复生态的“收支平衡”?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要恢复地球的生态平衡,方案是有的,比如推广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因为人类对生态的影响有一半以上来自碳排放,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