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现场音:张常宁发球,球发得不错,漂亮!她打中了!惠若琪探头把球打死,又是在第一个赛点,第一个金牌点,中国女排夺得了冠军……(压混)】
8月21日上午11点02分,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3∶1力克塞尔维亚女排,强势夺冠,偌大的巴西马拉卡纳体育馆全场沸腾。
【现场音:我专程来就是看中国队,然后她们赢了,我真是很激动。中国队,哦!她们真的太棒了,太不容易了,真的,郎导,还有包括姑娘们,都太艰难了。我为祖国骄傲,我觉得我们女排的精神要发扬光大……(压混)】
请听广播新闻专题——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颁奖现场音:获得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冠军的是——中国女排(欢呼声)……(压混)】
这是中国女排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时隔12年再次摘得奥运会金牌,也是中国第三次夺得奥运会女排冠军。
【郎平:很为姑娘们骄傲,也感谢我的这些助理们,他们都特别棒,特别辛苦。其实我觉得应该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人……(压混)】
赛后采访中,主教练郎平在感谢中提到了陪伴女排12年,一起走过起起落落的中国女排主场——北仑。
【郎平:包括我们福建漳州、宁波北仑的这两个训练基地,都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帮助。太多的人要感谢,也感谢我们所有的球迷,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一直支持我们!】
【“超越梦想”晚会主持人现场音:今天呢,我们的中国女子排球队也有了一个自己的新家,那就是浙江宁波的北仑区,可以说……】
(现场音压混)12年前,在北京体育大学“超越梦想”晚会现场,时任北仑区区委副书记陈奕君从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原主任徐利手中接过了“中国女排指定主场”的牌匾,北仑由此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场和娘家。
【时任北仑区区委副书记 陈奕君:我想更重要的是为了引进我们中国女排的那种精神。】
每年,女排姑娘们都会来这里比赛和训练。
【同期声:中国必胜(鼓声),中国必胜(鼓声),中国必胜(鼓声)……】
【张飞坤:那种口号喊出来,声音再大点再大点,喊出洪荒之力,让所有的队员能够全听到,才能跟着你的节奏,一起喊加油!】
喊口号的张飞坤是火凤拉拉队的领队,每次女排来北仑主场打比赛,由他带领的火凤拉拉队会准时出现在北仑体艺中心的东一区。200多人组成的拉拉队方阵,还没开赛,鼓点声、加油声早已此起彼伏。
【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原主任 徐利:观众非常好,也非常地会叫。我觉得,我们北仑这个啦啦队还是有相当的水平。】
【比赛开始的现场声:主教练郎平!】
【现场声:郎平!郎平!】
【现场声:中国队!中国队……】
观众、拉拉队给力,场上的女排姑娘们更加给力。
【场内志愿者 陆小萍:她们在上场之前,手搭在一起,会喊要球,整个队的士气都振奋了。】
【拉拉队志愿者 张飞坤:有一次,她(林莉)去救那个球的时候,直接把旁边那个桌子给扑飞了,而且把球给救回来,但她自己额头那里有点受伤了。】
【球童 叶帅:去场上擦地板的时候,当你看到有闪光点,那都是汗。整个场地里面有长条的,有汗渍滴下来的水滴,各种各样(形状)的汗渍都有。】
这12年,主场北仑见证了女排黄金一代的夺冠辉煌,也历经了年轻一代女排成长路上的种种挫折和磨难。
【北仑女排训练基地工作人员 詹静波:八九年了,北京奥运会之后就一直处在低谷中,泰国也输,日本也输,亲眼见过这种比赛,看她们训练时候还是挺努力。郎导接手之后,练的勤奋度对我们正常人来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太苦了。】
说话的詹静波是北仑女排训练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员,每次女排来北仑集训,他都会跟着一起“陪练”。今年里约奥运前的北仑封闭集训,他还历历在目。
【同期声:这球聪明啊,朱(婷)啊,这球打得聪明!那个丁霞,先防守再插上。走走走,保护!慢点慢点慢点!压住……(压混)】
奥运前最后一次封闭训练,郎平经常组织队员打模拟对抗比赛。之前,队员们训练内容被拆得很细,一直在演练各种分项技术,所以到了实战训练环节,大家的情绪非常饱满,训练馆里的分贝指数也一下子飙升起来。
【同期声:我们,我们的分,打死!打死!打死!】
在队内模拟比赛中,郎平特别注重拦网训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细抠。如果队员完成得不好,一向好脾气的郎平有时也会拉下脸。
【同期声:你们队员自己聊聊,这个家伙,咱们天天练,练这么多拦网,没有用,好像就一个朱婷是并上来三个人咣当拦了一个球,那一般球都拦不到,是我们拦网节奏问题还是取位问题,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女排队员坐在一起讨论同期声:就感觉急急忙忙,一点点颠出去的,我已经是贴在副攻这边了。她那个球朱婷看见了,就她们三人拦网,小慧切斜线的那个球,直线也是漏的。】
【郎平:你看那波多黎各和美国打,那网上多热闹,她们都能跟上,我们现在打这种队都跟不上。就场上感觉也有人,但是不是位置不对就是空的,就是这个咱得想想办法。网上得治治,你光靠后排防,你多难啊现在。】
(训练同期声压混)比赛就有输赢,不光是分组对抗,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中,大家都在竞争。徐云丽、袁心玥和颜妮,三个副攻,在扣球训练时都不忘一较高低,怎么比呢?谁扣了好球,另外两个就要被“罚”。
【郎平:妮儿,你不保护好,就出去滚翻,下次不让你滚翻了,就单人防守了。我不滚翻,头晕,哈哈哈哈!所以你就算吧,你是愿意滚翻呢,还是单人防守,还是加一个保护?我加一个保护。】
这一场场、一幕幕,詹静波和同事乐明、胡一瑞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詹静波:魏秋月去年的时候刚刚做完手术,恢复得比较慢,一跳就疼,就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动作,一样的练习,但突然有一天膝盖又积水了。所以,她那个心就一下子掉到谷底去了,眼泪刷一下突然就下来,流完眼泪之后继续练。】
【乐明:有一次打对攻嘛,张常宁脚崴了一下,崴得比较严重,很快(她)就上来了, (她说),没事没事没事,继续继续继续。练好走路的时候还有点痛,就这么坚持下来。】
【胡一瑞:发球机主要还是两个自由人练的,这力量蛮大的打出去,塞机器的球表皮全部磨光了,就是将近有40个球,两个在练的,全部磨成这样了,你想想看两个人有练了多少接发球。】
【郎平:咱们今天问题比较多,看到了我们随时都给你们点了,你这个反击防反当中的意识,读对方的意识不够。你比如说小童,一跑一个交叉,你马上换位来拦谁,你把人丢了,丢不起。防守心一定要定,包括我们的一传,打排球着急不得,是有节奏的。你们回去想一想,今天教练都给我说了些什么,我希望你们回忆一下,自己写下来,经常重复,你们会得到提高,因为我们训练时间不长了,训练的东西一定要积累出来。】
【北仑体育宾馆前厅主管 王俊:住在我们这边嘛!她们每次训练完,我都能看到,她们每次训练完的时候,腿上都绑了一大堆冰袋,看着也蛮辛苦的……(压混)】
北仑体育宾馆前厅主管王俊说,最后一次封闭集训的半个月里,晚上,姑娘们还经常在宾馆二楼楼道加练技术动作。此时,除了垫球声,还有另一种声音。
【同期声:太疼了,哦,有了有了。】
运动员也不是钢筋铁骨,长期大强度的运动训练,谁都避免不了这样那样的伤病。晚上9点,曾春蕾正在用超声波治疗仪医治自己的膝盖。
【曾春蕾:我主要膝关节和腰,整个治疗下来也要有一个小时以上,按摩加理疗,还有针灸。】
隔壁房间,魏秋月也正在做治疗。
【魏秋月:就是可以帮助膝关节血液循环嘛!明天训练恢复得更快一些。】
排球队员伤病多发于腰膝和肩部,每天晚上,大家都会打电话预约,然后排着队来到队医的房间治疗,直到最后一个队员离开,有时已经是深夜了。此时的队员们才开始享受自己的休息时间,真希望这份轻松能持久一点,因为第二天还要训练。
【奥运会女排现场解说:中央电视台,观众朋友,您好!欢迎各位收看我们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现场为大家带来的2016年奥运会的女排小组赛……】
(现场音压混)这次里约奥运会,在遭遇小组赛开门黑之后,无论对阵巴西,还是再次对阵荷兰、塞尔维亚,每一场比赛,中国女排都打得惊心动魄。
(《超越梦想》主题曲压混)
【朱 婷:每次落后,大家眼睛都是红的,都想要这种球。
龚翔宇:遇到困难顶着头我也上。
林 莉:全队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
杨方旭:打出自己最高的水平,力拼每个球。
郎 平:打不垮,拖不烂,就是那个劲儿特别强,你哪怕你起不来,你的动作也要去,顶上来,就是那种精神。】
有人说,里约奥运会上,女排获得的这枚金牌似乎比别的金牌个头都大,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枚金牌包含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的神奇崛起,到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五连冠的巅峰。虽然后来,中国女排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是根植于这支队伍的拼搏精神的基因始终存在。也许,这才是她们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单位:北仑区广播电视中心 作者:陆素、陈晓明、王力涛、王泽
用独特的视角提炼鲜活的主题——评析广播新闻专题《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鲜活新闻传递着有用的信息,鲜活的视角能体现新闻人对人和事的独特解读。广播新闻专题《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以2016年中国女排再一次夺冠为由头,把新闻的视角切入到宁波北仑中国女排训练基地,用各种广播“声音”真实而艺术地把大家熟悉的“女排精神”传播出去。
一、善于发现好新闻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在10亿中国观众的瞩目下,中国女排3比1击败塞尔维亚,这是中国女排12年之后再回世界之巅,拿下奥运会金牌。这一刻,无数人在电视机前动容落泪。面对强队,敢于亮剑,杀出一条血路拼个你死我活;当实力不如对手时,绝处逢生、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是世界三大球中永不言弃的中国力量。夺冠的那一时刻,电视画面直播了偌大的巴西马拉卡纳体育馆全场沸腾。这个时候,很多人的眼光都投向了中国女排,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女排“夺冠”的结果上,也有人注意到“夺冠”背后的艰辛。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夺冠”的真正原因——中国女排精神。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报道,其实就是发现和挖掘一种有价值的事件并进行传播的过程。有独到发现力和高超表达力的记者,才能发现好新闻,写出好新闻。在发现新闻的过程中要善于改变看问题的角度,选择新的角度,变换新的思考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角度和不同时间看是不一样的,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发现也就不同。
当所有人都在谈论中国女排夺冠和女排精神时,记者却将新闻的视角伸向中国女排夺冠的背后和女排精神的背后,并未纠缠于夺冠这一新闻事实和众所周知的女排精神,而是用善于发现新闻的双眼发现背后的新闻。这种善于发现并挖掘好新闻的经验值得称赞。
二、善于挖掘好的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一般隐含在新闻事实的背后,提炼主题犹如沙里淘金,“吹尽黄沙始见金”,需从大量新闻素材中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记者不仅要深入采访、掌握实情,同时还必须认真思考,把握如何提炼深化新闻主题做到以人为本,这是新闻记者在报道中经常关注的话题。能不能挖掘出选题的重要性,取决于记者的思想水平,取决于记者的站立点,同时也取决于记者敢不敢在重大题材的“响鼓”上下重锤,从而敲出时代的强音。
中国女排主场落户北仑12年,记者多次进行采访报道。2016年,中国女排到北仑集训期间,记者零距离记录女排备战奥运的点点滴滴。最后,以女排夺冠这一新闻事件切入,讲女排故事,赞女排精神,通过精心的制作完成了这个广播新闻专题。习近平总书记的2017年新年贺词中,就提到了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点赞女排的拼搏精神。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球就有,输球就没有,我们的队员训练非常刻苦,不能单谈女排精神,还要看努力的过程,也可能非常努力,还不赢球,那我们也有女排精神。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广播新闻专题《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就是通过女排在北仑训练基地的点点滴滴重新阐释了女排精神的更深层次的蕴涵:女排有过辉煌,经历过浮沉,但始终如一、永不褪色的,依然是当年的女排精神!中国乒乓球队称霸乒坛很多年,成绩远比女排出色,但是人们更怀念的还是女排。中国女排从来没有过“统治地位”,几乎每一次夺冠,都是靠艰难的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或许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三、善于做出好新闻
广播新闻专题《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在抓题材方面独树一帜,更重要的是在具体操作上高人一筹。广播新闻专题《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以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郎平感谢主场北仑为引头,通过主场北仑的一些事、一些人生动讲述中国女排备战奥运的点点滴滴,点赞女排精神。这篇广播新闻专题主题重大、音响丰富、细节生动、可听性很强。
其一是有好的视角。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与窗口。选择新闻角度的目的,就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更加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使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从新闻写作的实践来看,新闻角度一般分为挖掘角度和表现角度,前者以采访为主,后者则是偏重写作采集,二者互相关联,互为补充,进而使角度变得独特和鲜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专兼职通讯员要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
其二是善抓善用新闻由头。要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就要善于找好新闻的由头。什么是新闻的由头呢?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也就是写作的引子或者理由。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新闻由头,就是你手中的素材是否值得写、你写的事件或人物是否有根据、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基本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事实中最敏感、最突出、最新鲜的部分,不仅是新闻的基本因素,而且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新闻由头有两性:较强的时效性,引出新闻主题的重要性。
新闻由头的作用:强调所写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即告诉读者和听众稿件中的事件或者人物为什么现在成了新闻,你报道的这个新闻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
其三是把广播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这么一段广播的声音——赛后采访中,主教练郎平在感谢中提到了陪伴女排12年,一起走过起起落落的中国女排主场——北仑,内容如下:
【郎平:包括我们福建漳州、宁波北仑的这两个训练基地,都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帮助。太多的人要感谢,也感谢我们所有的球迷,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一直支持我们!】
【“超越梦想”晚会主持人现场音:今天呢,我们的中国女子排球队也有了一个自己的新家,那就是浙江宁波的北仑区,可以说……】
(现场音压混)12年前,在北京体育大学“超越梦想”晚会现场,时任北仑区区委副书记陈奕君从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原主任徐利手中接过了“中国女排指定主场”的牌匾,北仑由此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场和娘家。
【时任北仑区区委副书记 陈奕君:我想更重要的是为了引进我们中国女排的那种精神。】
每年,女排姑娘们都会来这里比赛和训练。
【同期声:中国必胜(鼓声),中国必胜(鼓声),中国必胜(鼓声)……】
【张飞坤:那种口号喊出来,声音再大点再大点,喊出洪荒之力,让所有的队员能够全听到,才能跟着你的节奏,一起喊加油!】
喊口号的张飞坤是火凤拉拉队的领队,每次女排来北仑主场打比赛,由他带领的火凤拉拉队会准时出现在北仑体艺中心的东一区。200多人组成的拉拉队方阵,还没开赛,鼓点声、加油声早已此起彼伏。
【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原主任 徐利:观众非常好,也非常地会叫。我觉得,我们北仑这个啦啦队还是有相当的水平。】
这一段节目内容的“声音”非常丰富,由夺冠之后郎平对北仑的感谢开头,自然引出了中国女排姑娘和整个团队在北仑训练基地的各种并不为常人所知的背后新闻,这些来自不同场合、不同人的声音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女排以及整个团队在过去所付出的努力,包括极富爱心的专业啦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