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以6家科技出版社为例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案例法,选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为对象进行分析,探索其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以6家科技出版社的转型历程与成果为研究背景,阐述了其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建设与搭建数字内容平台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特征。
关键词:科技出版社 数据库 数字内容平台
传统出版社进行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潮流的举措,新闻出版相关主管部门在“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多次发文要求加快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进程。目前在数字出版领域,形成了专业社领跑、教育社跟随、大众社迷茫的格局。在专业出版社中,科技类出版社表现抢眼,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本文选取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原来都属于中央级出版社,一般隶属于某个部委。转企改制前,这些部委所管行业一般具有专业性和垄断性,这些出版社承担的主要出版任务是出版与上级主管部委所管辖范围一致的专业出版物。因此,这些科技出版社及其主要出版物具有鲜明的专业性。
通过对6家科技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的分析,可得出科技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的一般思路与过程为首先对已有内容进行数字化、碎片化、标识化,然后进行整合、开发,最终构建专业内容资源的数据库和数字化集成传播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大致包含三个板块:信息收集整理板块、数据库板块、信息发布与传播板块。
本文旨在通过对6家科技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三大板块的表现进行分析,探究我国科技类出版社的数字化现状,为其他科技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参考意见和建议。
一、6家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情况与优势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我国有83家科技类图书出版单位。[1]它们的效益在整个出版产业中居于前列,但科技类出版社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科技出版资源不足、专业化程度淡化、纸质图书需求下降、数字出版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数字出版转型是所有出版社都面临的问题。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突破4403.9亿元,在新闻出版业所有门类中增长速度最快,占比达到20.3%,仅次于印刷复制领域。相较于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尤其是科技出版,遇到的困难更加明确,克服起来更容易,找到盈利模式也早一些,是最可能实现转型的。
科技出版社之所以能够在数字出版领域领跑出版行业,主要有四点原因:首先是内容层面,在长期出版活动中,这些出版社一般都积累了大量的专业且排他性的内容,这些内容适合做成专业的数据库或通过数字平台传播。其次,科技出版社一般对专业技术较为敏感,最早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再次,科技出版社在资金储备、人员素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使其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源从事数字出版。最后,科技出版社具有忠实且集中的读者群,这为科技出版社推销其数字出版产品提供了便利。
我们在中央级科技出版社中,从总体经济规模大小、财政支持项目多少与利用率、转型所处阶段等因素,选取了这6家出版社作为案例。由表1可知,这6家科技出版社有4家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2家成立于80年代,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专业内容资源。在数字出版中走在前列,数字出版产品具有较高的专业价值和市场价值,在2014年和2015年都获得了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5家出版社是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试点单位,6家出版社是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
表1 6家出版社情况简介
本文选取的6家科技出版社均为中央出版社,相对于地方出版社而言,它们具有资金、资源、技术、人力上的优势,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走在前列。科技出版社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地方科技出版社,它们的出版内容与中央级科技出版社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以这6家出版社为案例,地方出版社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迎头赶上。
二、数字出版转型历程
从数字出版发展历程上来看,传统出版社出版纸质图书,转型后的出版社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信息收集整理,其次是信息贮存,最后是信息发布与传播。
(一)信息收集整理
表2 数字出版转型中6家出版社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信息收集主要包含创建信息收集、整合、加工、开发系统,建设数据处理人才队伍,以对纸质书和其他载体上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信息收集整理是数字化的第一步,6家出版社在这方面开始最早。目前基本完成社内存量图书、期刊等纸质出版物的电子化,建立了电子数据的标准格式,进行了数据的碎片化,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对于新增内容,通过对出版系统的改良,实现了电子化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通过技术手段,对新增资源也进行碎片化处理,为数据库建设提供保障。
出版社除了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同时也与其他团体合作,为它们的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撑。如知识产权出版社与政府机关、军队、公检法系统、新闻出版、文教卫生、图书馆、档案馆、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一些公司进行合作,先后承接了中国专利文献电子化项目、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项目、国家外文局《中国外宣图书数据库》项目、民国图书项目以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外文期刊数字化项目。
在数字化纸质出版资源的同时,不忘与纸质出版物互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专业知识内容提供给读者,提供延伸增值服务,引导用户逐步适应数字化出版模式。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将图书中的图片专门制作成《建筑图库》光盘,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阅读材料。
(二)信息贮存
信息贮存:逐步建立以文字信息为主,图片、插图、音频、视频和多媒体信息为辅的专业数据库,形成系统完整、不断更新的相关行业与专业内容资源宝库。
表3 数字出版转型中6家出版社的信息贮存工作
信息贮存的主要手段是构建数据库,数据库是科技出版社盈利的重要板块。简单的数据堆砌价值较小,6家出版社基本都进行了数据的深度挖掘,成为行业数据库建设的典范。数据库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6家出版社或多或少都获得了相关项目的资助,形成了项目推动的格局。
一个行业内部往往不止一家出版社,出版社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时可考虑与行业内的其他出版社共同合作,成立数字出版协会或类似的行业组织,规范技术标准和内容标准。打破限制,共享资源,协议建立利益分配关系,效仿国外知识服务商,构建内容全面的专业资源数据库,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如工业与信息化部有两家直属出版社,为电子工业出版社与人民邮电出版社,两家出版社在业务上有一定的重合之处,在数字化的道路上携手而行胜过单打独斗。不属同一部委也可以尝试建立合作关系,人民卫生出版社可考虑与人民军医出版社合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可考虑与黄河水利等兄弟出版社合作。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这5家出版社除服务相关行业外,一般承担着服务教育的任务,为高等院校的师生提供内容。大部分出版社开设有在线教育、培训板块,网上资源不局限于电子书、电子期刊等,还包含大量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内容,为相关院校的师生服务。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这5家出版社一般比较注重与高校进行合作,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与南京大学合作建设数字出版基地,人民卫生出版社携手40所高等医药院校共建“中国医学数字教育项目示范基地”,全面开展医学数字化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三)信息发布与传播
信息发布与传播:建立网络、电视、手机、图书、报刊等系列化数字专业内容的发布与传播系统,包括信息化硬件和通用系统软件,形成数字专业传播平台的总出口。
表4 数字出版转型中6家出版社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
出版社要想实现从产品销售到信息服务的转变,落脚点在平台、系统的建设,为用户开发检索系统、分析系统、专题数据库,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服务。目前,6家出版社的平台与系统建设已初步成型,部分已开始盈利。平台与系统的建设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的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平台建设堪称典范,以工程、项目为推动力,构建服务平台。如“医学学术解决方案工程”为国内医学专业教育及科研提供了最全面、最前沿的学术数据支持,坚持以“为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高质量和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服务”为基本定位,不断升级完善、不断探索创新,实现平台和内容的全面建设。
一个优秀的平台建设,一方面整体的框架要合理,另一方面要及时进行更新与维护。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国内部分出版社的平台框架已经搭建好,但后期维护工作做得不到位,内容未及时进行更新,这样不利于平台的发展,也很难留住用户。
三、转型启示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孙寿山副局长曾指出,由于国家政策保障更加有力、科技出版对技术更加敏感、消费需求更加旺盛、发展模式相对成熟,使其成为我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先行者。面对先天优势,科技出版单位要积极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2]尽管有着先天的优势,但部分科技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却并不顺利。整个行业水平参差不齐,这不仅会给水平较低的科技出版社造成较大的压力,也会让部分先行的出版社进入观望状态。进一步提高数字出版水平,需要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本文作为案例分析的6家科技出版社是数字出版的排头兵,它们的以下三点做法和思路可以推广到其他科技出版社。
一是以项目为抓手,推进融合发展。近年国家对数字出版支持力度较大,众多出版社都获得了财政的支持。这6家出版社善于使用资金,积极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在验收时均有较好的表现。反观部分科技出版社,不注重产业升级,消极怠工,甚至将资金挪作他用,使自身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上大大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是以规划为目标,逐步具体落实。其他科技出版社可参照6家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一般来说,先将内容数字化、碎片化,然后采用元数据等技术进行标引、加工以组建数据库,最后建设平台或系统。科技出版社要立足专业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化信息服务,拓展全产业链服务。
三是以用户为核心,充分满足需求。出版社的价值是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科技出版社用户群体较为集中,更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尽一切可能满足这些需求。数字化对用户而言,最终的落脚点在产品上,用户是否认可是评价产品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6家科技出版社坚持以用户为核心,数字产品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不仅实现了社会价值,也获得了经济效益,找到了盈利模式。其他做相同内容的科技出版社在策划数字产品的时候,不妨先分析这6家数字产品在用户体验上的成功之处,再根据自身资源,打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优秀产品。
参考文献
[1]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EB/OL].(2015-08-09)[2016-08-09]http://www.sappcft.gov.cn/upload/Files/2016/819/53448117.pdf.
[2]王倩纾.科技出版单位融合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EB/OL].[2016-01-20].http://www.bookdao.com/article/1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