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牧·守·刺史
均爲古代地方行政長官之稱。《漢書·朱博傳》:“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統。”牧,爲地方州之長,始於漢;守,爲地方郡之長,自秦實行郡縣制始;刺史,本爲中央派往地方的監察官,歷代與州牧相互更置或并置,元代後漸爲知府、知州代替。牧守、守牧、牧刺史可同義連文,表示地方長官。《漢書·路温舒傳》:“温舒子及孫皆至牧守大官。”《魏書·秦王翰傳附幹子禎》:“大胡山蠻時時鈔掠,前後守牧多羈縻而已。”《漢書·朱博傳》:“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統。”《漢書·孫緩傳》:“[緩]少弟熊歷五郡二千石,三州牧刺史。”《晉書·元帝紀》:“州牧刺史當互相檢察,不得顧私虧公。”
牧,是畜牧時代官名的遺存,據甲骨及金文記載,商代的牧就是商王派駐商都以外其他地方從事畜牧的官吏。牧作官名是經比喻引申而來,《説文·攴部》:“牧,養牛人也。”在家天下的帝制時期,民衆與牛羊相類,因此牧喻指對百姓的馴養、統率之人,《書·舜典》“咨十有二牧”蔡沈集傳:“牧,養民之官。”又,《立政》“宅乃牧”孔穎達疏:“牧者,言牧養下民。”古代天下分爲九州,牧則爲州之長。《禮記·曲禮下》:“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國語·魯語下》:“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維旅、牧、相宣序民事。”韋昭注:“牧,州牧也。”《周禮·天官·大宰》“一曰牧”鄭玄注:“牧,州長也。”牧作爲一州的地方長官正式稱呼當自後漢起。漢武帝時將全國劃分爲十三州,這些州爲監察區域,每州各置刺史一人,以監察郡國,後刺史改爲州牧,《漢書·成帝紀》:“十二月,罷部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牧則爲地方長官之稱,如《漢書·翟方進傳》:“以材能少歷牧守列卿,知名當世。”《三國志·魏書·文帝紀》“黄初六年”注引《魏略》詔曰:“今内有公卿以鎮京師,外設牧伯以監四方。”以上指一州之長;牧還可泛稱地方長官,與守同義,如《文選·任昉<爲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持斧作牧,以薏苡興謗。”李周翰注:“馬援爲交趾太守,出薏苡可治瘴氣,遂取一車,將還時,人以爲南土珍怪,因而流謗也。”
守,《説文·宀部》:“守,守官也。”《孟子·公孫丑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趙岐注:“官守,居官守職。”封建時代注重的是土地,諸侯、地方官只是帝王的守土之臣,《周禮·夏官·司士》“凡士之有守者”孫詒讓正義:“守,謂有職事治守政者,通官守地言之。”《禮記·玉藻》:“凡自稱……諸侯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自秦推行郡縣制後,則把郡的長官稱作守。《獨斷》卷上:“守者,秦置也。秦兼天下,置三川守,伊、河、洛也。”《史記·李斯列傳》:“丞相長男李由爲三川守。”《史記·秦本紀》:“任鄙爲漢中守。”郡的長官稱守,或者尊稱太守,這與郡的設置有關,郡一般設在邊關地帶,長官常以武官出守,以利於攻守,“守”就是爲了守住土地的意思,官名由此而得。《墨子·號令》“城内守任”孫詒讓閒詁:“守,即太守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惠王使錯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裴駰集解引蘇林曰:“[守,]郡守也。”守之稱是重農時代觀念的體現,側重的是土地,而不像畜牧時代的牧,側重的是民。後代官制,地方政權劃分有“郡”設置的,一般稱“守”,亦稱“太守”、“郡守”或“刺史”。
刺史,本是朝廷派往地方的督察之官,因掌奉詔巡察諸州,以六條問事,刺舉所部官吏非法之事,故名。《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秩六百石,員十三人。”他們原非固定的行政官吏,但在其後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有了行政職權,與州牧的性質一致。自漢武帝以後至東漢末,或置刺史,或置州牧,或刺史、州牧同時並置,就反映了這樣的發展趨勢。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改刺史爲州牧,升秩爲真二千石。漢哀帝建平二年(前5),仍將州牧改爲刺史。靈帝中平五年(188),又改刺史爲州牧。自此以後,刺史就由純粹的監察官,一變而爲地方行政長官了。刺史、州牧,改來改去,不僅是名稱的改變,實質上反映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割據勢力的消長過程。漢末州牧、刺史已淩駕於郡守之上,專一州軍政,已非前期專司督察之任。《後漢書·袁紹傳》:“初平元年,紹遂以勃海起兵,與從弟後將軍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等同時俱起,衆各數萬,以討卓爲名。”這是漢獻帝時州牧、刺史與守相並起割據形勢的情形,這時刺史、州牧已不只是地方官性質,而是他們所管轄領地内的最高統治者,實際上已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魏晉地方建制皆以州統郡,常以都督領刺史,加將軍號,職權甚重,不加將軍號則稱“單車刺史”。隋煬帝、唐玄宗兩度改州爲郡,改稱刺史爲太守;後又改郡爲州,稱刺史,此後太守與刺史互名。宋始以朝臣出知州事,稱知州,刺史之名漸廢。遼、金諸州或置刺史。元明廢名。清僅用作知州、知府之别稱。(清)顧炎武《日知録·隋以後刺史》:“漢之刺史猶今之巡按御史;魏晉以下之刺史,猶今之總督;隋以後之刺史,猶今之知府及直隸知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