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大学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而图书馆则是大学学术研究的文献中心。近代中国大学图书馆伴随着近代大学的兴起而创生。晚清以来,在西方近代图书馆理念刺激下,因应近代大学办学目标的需求,传统学校藏书楼逐渐转为近代大学图书馆,并一直伴随大学的沿革与发展而改变。自京师大学堂附设图书馆以来,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图书馆已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百年以来,大学图书馆从译介西方新思潮的文化启蒙中心,逐渐演化为学术服务机构,其功能演变对我国学术发展和高等教育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一、研究意义和价值
20世纪初,李大钊曾提出,大学图书馆不仅是“借书所”,更是“研究室”,它“含有教育的性质”。新文化运动中,作为开放的社会教育机构,其为新思想传播和社会启蒙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现代体制化学术对图书馆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使图书馆成为继新式学会及研究院所之外的学术重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后,图书馆逐渐被定位为教研辅助部门,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被边缘化。如何系统分析百年来大学图书馆学术地位从社会启蒙机构、学术研究组织,最终弱化为文献资料服务部门的历史轨迹,对其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进行内在反思,并结合大学图书馆的困境现状,对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此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二、研究主要内容
1.近代大学图书馆制度沿革研究。对清末学校图书馆诞生、新文化运动、国民政府早期十年、抗战内迁等不同时期大学图书馆的设置、沿革及学术定位进行回顾,探求其历史变迁中的学术联系和内在传承。
2.近代大学图书馆的文化与学术功能演变研究。对大学图书馆在新文化启蒙思潮传播、20世纪30年代学术研究及抗战中的文化传承等不同时期所发挥的文化、学术与社会功能进行比较,梳理出其自身功能定位演变的轨迹和内、外在原因。
3.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与文化自觉背景下的大学图书馆功能发挥。面对全球化浪潮与资讯发达的环境,考察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应如何重新定位,如何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以因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及社会变革的挑战,并探讨其在现代大学中应该具有的地位。
三、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基本思路
1.从藏书楼到图书馆——近代学校图书馆发轫。系统回顾晚清书院藏书机构向近代学校图书馆的嬗变过程,并对新型学校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人员职能及其在近代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评析。
2.新思潮激荡的启蒙场所——20世纪20年代的大学图书馆。对新文化运动中扮演启蒙角色的大学图书馆进行功能分析,并对民国人物蔡元培、李大钊、胡适等与图书馆的关系进行评述。
3.现代学术研究的中心——南京国民政府早期十年的内敛和沉淀。对新思潮传播沉寂和国家建设全面展开后,伴随着中国近代大学的学术化运动,北大、清华等大学图书馆对学术发展所做贡献进行案例分析,探究其对近代大学学术独立与专业化及其自身专业成长的历史作用。
4.薪火相传——战乱中的文化保存与传承。考察抗战时期大学图书馆经历的两次大迁移,为保留“读书的种子”而历尽劫难,展示其在保护文化典籍、培植文化学术圣地过程中的艰辛与坚韧。
5.另类现代性——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图书馆的功能演变。从“全球地域化”的视角,以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图书馆等为例,阐释近代教会大学图书馆在传播“福音”与服务教育学术、全球化与本土化等多重矛盾冲突中的功能演变。
6.知识自由的困境——政治场域中的大学图书馆功能异化。以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为例,揭示20世纪50至70年代大学图书馆在国家行政权力主导下,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两难处境。
7.主体性建构——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学术与文化回归。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大学图书馆如何在与市场、政府的博弈中,从依附走向文化自觉,以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
结语:困境与突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图书馆。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图书馆地位的弱化及困境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大学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对未来大学图书馆建设及功能发挥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查阅民国文献档案、日记、回忆录、大学校史,提供翔实的史学资料。(2)比较研究。比较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变革,不同人物对于大学图书馆的论述,还原百年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演进脉络。(3)案例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型大学图书馆的案例分析,展现大学图书馆个体发展的差异及共性。
四、研究重点、难点
本课题研究试图将图书馆放在近代大学变迁的宏观背景下,从高等教育史视角把握其在近代新思潮传播、学术研究推进及教育事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从图书馆学科视角把握近代大学图书馆演进过程中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藏书结构的变革,探求图书馆学不同阶段思想发展及图书馆学教育的演变规律。
(一)研究重点
近代中国大学图书馆的源头,可追溯到1894年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圣约翰大学图书馆,而京师大学堂图书馆则是国人创办的最早的大学图书馆。百年历史变迁,大学图书馆史料分散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档案中,至今尚无系统的整理发掘。因此,课题重点将集中放在相关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上。
文献资料包括:(1)近代知名大学中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现代大学中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会学校中的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及其他大学校史的相关资料。(2)近代教育家如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梅贻琦的文集、日记及教育论述。(3)近代高等教育档案及各大学图书馆相关史料。(4)抗战内迁的相关资料。
(二)研究难点
(1)如何将近代大学图书馆的启蒙、学术功能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进行比较;(2)如何从社会学、教育学角度思考大学图书馆演进过程中学术功能退化的历史动因,提出加强现代大学图书馆地位功能的途径等,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所在。
五、主要观点
近代大学图书馆从产生、完善、发展到今日,其功能呈现出了“社会启蒙机构——学校学术中心——教学辅助部门”这样一个不断被边缘化的过程。这种边缘化,一方面是整个国家对大学教育不断限制和功利化趋向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图书馆自身建设和社会贡献能力衰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