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白帝其实一点也不美

余秋雨先生幼年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城》时,想当然地在心中把白帝描绘成一位白衣飘飘、忧郁沉静的美男子,后来,当他真的乘船从白帝城经过时,耳边响起的《白帝托孤》的旋律仿佛告诉他白帝并非他心底的那个翩翩少年,而是战败后无比郁闷、临终时苦心托孤的刘备刘皇叔。实际上,历史上真正的白帝既不是临风玉树般的美少年,也没有英雄迟暮的悲剧之美,毫不夸张地说,白帝其实一点也不美。

因白帝城而千古闻名的白帝究竟是谁呢?此人复姓公孙,单名一个述字,生活在两汉之交那个特殊的年代。

王莽新朝覆灭前后,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出现了很多割据势力,除了大家熟悉的刘玄、刘秀之外,重要的还有河北的王朗、陇右的隗嚣、河西的窦融、巴蜀的公孙述等,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自称白帝的公孙述。

公孙述原本是王莽任命的导江卒正(沉溺于标新立异的王莽自己造的官名,其实就是蜀郡太守),王莽政权即将土崩瓦解时,他自称辅汉将军兼益州刺史,宣布和长安的朝廷脱离关系。

公元25年,就是刘秀登上帝位的这一年,公孙述在成都称帝,而且破天荒地创立了一个名为“成家”的政权,以白色为尊,定年号为龙兴,意为他这条白龙正在从巴蜀之地兴风卷浪,腾空而起。

公元30年,刘秀已经基本上平定了函谷关以东的各处割据势力,随后将统一之剑指向占据陇右、一直不肯真正归附的隗嚣。隗嚣吃了败仗后,为求自保不得不向公孙述示好称臣。

在隗嚣迫于刘秀兵威遣使归附的政治形势下,白帝公孙述手下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大司马延岑、骑都尉荆邯等人为主,他们主张趁着关东的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派兵从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向刘秀的汉军发起进攻,然后,北路东出函谷关平定中原,东路沿长江顺流而下占领荆扬二州,进而一统天下;另一派以公孙述的弟弟公孙况为首,主要是蜀地土生土长的官员,他们认为应该让蜀军精兵在边界上严阵以待,拒敌于国门之外,以便维持西蜀现有的安定和平局面。

开始时,公孙述倾向于延岑一派,但公孙况等人多次进谏,坚决反对“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公孙述本来就有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且他对亲兄弟的信任远远高于对延岑等人,最终他决定采纳公孙况一派的意见,不再考虑派兵出蜀统一天下的事情了。

公孙述梦想着能够在群山环绕的西蜀天长日久地做他的白帝,可是志在一统天下的汉光武帝刘秀并不肯给他这样的机会。公元35年,刘秀在彻底清除了隗嚣父子在陇西的势力后,派遣征南大将军岑彭向公孙述的成家帝国展开了攻势,这就是成语“得陇望蜀”的由来。虽然现在“得陇望蜀”是个贬义词,但在彼时是和明君刘秀的统一大业紧密相连的。

岑彭乃是刘秀身边数一数二的名将,在他的运筹指挥下,北路汉军很快打到了成都附近,而且从北、东、南三面对公孙述形成了包围之势。

光武帝刘秀期待以和平方式得到西蜀,让蜀地百姓和双方军士都免去一场血战,就给公孙述写了一封劝降信,希望他看清形势,选择归顺汉政权。但公孙述这个自负的白帝特别要面子,不肯放下身段,他回应主张求和的大臣说:“兴与废都是命运,哪里有投降的天子呢?”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军事形势,公孙述和他手下的主战派开始玩弄阴谋诡计,对汉军主将展开了暗杀行动。

首先遭遇不测的是平定陇西隗嚣时战功突出的大将来歙,他是被公孙述部下派来的刺客杀害的,遗憾的是,来歙遇害没有引起汉军将帅的足够警惕,不久,作为主帅的岑彭也在敌人的暗杀行动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杀害岑彭的刺客是公孙述直接派遣的,此人假装是前来投降的蜀地逃犯,成功地混进了汉军大营,然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杀害了熟睡中的岑彭。一代名将竟然殒命刺客之手,令人扼腕叹息……

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孙述此后的经历和最终结局虽然出人意料,却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这是一个真理。

汉军的新任统帅名叫吴汉,没错,就是戏剧《吴汉杀妻》里的那个吴汉,但杀妻的故事纯粹是虚构的。

吴汉激励将士们化悲愤为力量,向蜀军展开复仇式的进攻,很快就打到了成都城下,这时,他遇到了一个相当厉害的对手——军事强人延岑。

公孙述对延岑一直有所猜疑,但面对兵临城下的困境,他不得不依赖延岑为他出谋划策。延岑说服一向抠门的公孙述拿出金银财帛组织了敢死队,然后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大败吴汉。吴汉在战斗中不幸落水,多亏抓住了马尾巴才捡了一条命。

此后,延岑又在一天里三次打败汉军大将臧宫。这时公孙述吝啬的毛病又犯了,他没给兵士们准备足够的午饭。吴汉抓住这个时机向蜀军发起猛攻,一举将敌人打垮,白帝公孙述本人也胸部中枪,奄奄一息地被人抢回城中。

当天夜里,幻想着在蜀地“醉生”下去直到“梦死”的公孙述伤重而亡,西蜀很快完全归入东汉版图,光武帝刘秀终于完成了他追求了十二年之久的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