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理论与实训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感知觉与播音创作

一、研究播音创作的逻辑起点——感知觉

研究一门学科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也可以称之为逻辑起点。

结合马克思对《资本论》逻辑起点的确定和列宁的有关论述,逻辑起点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即:①起点是最抽象的东西。②起点是最简单的东西。③起点是构成体系的细胞的、元素的形式。④起点和终点是辩证统一的。⑤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一致的。周越,徐继红:《逻辑起点的概念定义及相关观点诠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5卷第五期。马克思在研究资本的时候,不用“买卖”关系、矛盾或问题作为逻辑起点,而是使用“商品”作为了逻辑起点。

新闻学的理论研究过程中长期存在一种“新闻无学”的观点。“信息概念”导入中国新闻学后,解决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三大问题:一是新闻的本质,信息才是新闻最基本的本质规定;二是“信息概念”是新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而对其发展着的多层次内涵逐步展开,或者说,可以因此而建立一个关于新闻的具有逻辑层次的定义体系;三是使新闻学学科建构具有合法性。詹杏芳:《回顾新闻学的逻辑起点——以信息概念的引入为话题》,来源:中华传媒网。

那么,我们研究播音创作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呢?

我们知道,感觉是人脑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如通过视觉感受色彩、形状、大小;通过听觉感受声音;通过触觉感受温度、硬度;通过嗅觉感受气味,等等。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简单、最初级的形式,同时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只有通过感觉,播音创作主体把握了创作客体的各种感性状貌,才可能引起更高级的认知和感受活动。

知觉是比感觉更高一级的认识形式,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是在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人的感觉器官接触到某个外界事物时,感觉器官的神经细胞便把兴奋冲动传达到大脑形成感觉,各种不同感觉(视、听、嗅、触等)形成联系,综合成知觉的形象,即事物整体的印象。知觉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不只反映事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把感觉联合成为完整的形象。要知觉一个苹果,就要感觉苹果的颜色、形状、气味等个别特征。感觉到外界事物的个别特性越丰富,对此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知觉的形成往往受制于社会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由以往的经验、知识来补充,经验、知识常常影响着知觉的内容。同时,主体的主观因素的差异,也使得不同人对同一对象的知觉往往也不相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条件下,或由于主观情结的变化,对于同一对象的知觉也可能不同。另外,知觉是受想象制约的,想象以各种联想方式加工和改造着知觉材料。因此,人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也可能不同。知觉在播音创作认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播音创作从创作形态上可分为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两大类。而无论有稿或是无稿,它的最初的起点都是感觉和知觉。感知觉是个单纯的感念,是播音创作理论构成体系的细胞的、元素的形式,是播音创作理论研究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

二、播音感受及其特征

1.感受

播音创作中的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感之于外,就是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器官不只是感到文字、声音的存在,而是透过文字、声音的符号,感觉到这符号所代表的那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同时,也正是由于文字、声音符号打开了现实的大门,播音员才可以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从而受之于心。感受,是播音员因语言符号(文字的、声音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它是语言符号的生成物。但是,播音员如果无视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的内在联系,仅仅停留在字句的理解上,既不达于客观事物的现实存在,不接受其刺激,也不主动体验,毫无内心反应,那么,感受就会被抑制,字句的含义便会概念化、肤浅化。

2.特征

播音创作中的感受有如下基本特征。

(1)间接性与敏感性的统一

播音员有稿播音时,通过稿件文字符号感知客观事物与直接感知外在事物是不同的。这时播音员的感知带有间接性的特点。尽管文化修养和长期经验使得播音员理解文字符号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从文字符号获得的间接刺激毕竟不如来自实物的刺激直接、可感。因此,需要播音员在文字符号面前保持一种高敏感性,使自己的感觉神经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兴奋状态,不仅善于感受来自语言符号的间接刺激,同时,还要善于以点带面,一触即发地主动体验,这样才能把物化形态的文字变成活脱的感受,并将感受引向深入。

(2)目的性与传导性的统一

播音员作为传播的中介,他的感受与一般读者不同。读者阅读,没有转达和传播的使命,因此,作为读者的感受可有可无,可深可浅,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而播音却不同,播音员阅读稿件、准备话题和节目是为了转达,负有传播的使命。传播的目的性、使命感使他必须超越作为一般读者的心态,而向作者的心态靠拢。他必须要有感受,而且必须要沿着文字语言序列的指向有目的地感受,使感受具体、深化,并外化为形象、生动的有声语言,把融合着自己独特感受的作者的感受传导给受众。正因为播音员的感受是为了传导,它不能“浅尝辄止”,必须不断发展、深化,达到明确的目的性和传导性的有机统一。

(3)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播音员无论是有稿播音还是无稿播音,对稿件的感受与演员对角色的感受是不同的。这个不同就在于感受手段、途径的单一性和感受对象、客体的多样性。演员感受角色的手段、途径是多样的:台词、布景、道具、人物之间的关系、规定情境、导演的提示等等,这些多样性因素可以使演员在一个“近似真实”的氛围中去感受、体验角色。同时,演员感受的对象又是单一的,贯穿始终的和完整的。而播音员感受的手段、途径往往却是单一的;特别是在有稿播音时只能借助自己的经验与想象去感知一个个方块字,并从这大堆文字符号的碎石里,去重构稿件作者表达的主题。同时,播音员感受的对象和客体还是多样的:不同的节目,不同的栏目,不同的稿件,不同的题材和体裁,都要求播音员做到心领神会、有感而发并“准确、鲜明、生动”,这的确需要有一种特殊而又高效的感受能力。

(4)序列性与扩展性的统一

有稿播音,播音员的感受是沿着稿件文字语言的序列展开的。无稿播音,播音员、主持人边想边说,现想现说,或与对手,或与参与节目的受众沿着相互搭好的思维的阶梯攀谈,语言也是与感受相生相伴。语言的序列有着自身的结构,体现着一种线性的逻辑的规范与严整。而语词的感知,却要有一定的形象性的扩展。没有一定的形象性的扩展,语言必将成为干巴巴的几条筋。然而,扩展又是在序列中进行的。枝蔓横生,势必干扰主干,支离局部与整体;而序列性过强,束缚了扩展的手脚,则会出现严谨有余,生动不足。因此,播音感受又是形象的扩展性与逻辑的序列性的辩证统一。

(5)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播音从根本性上来说是新闻性质的工作,从其所运用的有声语言手段和感受方式来看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另外,从播音员每天播送的大量稿件、节目来看,有的是新闻性的,有的是知识性、服务性和文艺性的。这就需要播音员在创作的感受阶段处理好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播新闻性内容的稿件,主持新闻性的节目,其感受的艺术性要服从于新闻事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一般来说,感受的序列性要强于扩展性;而播文艺性等内容的稿件,一般来说,感受的扩展性可强于序列性,但还应注意感受的艺术性不能脱离传播的引导、教育、说服功能的制约。播音感受和表达的艺术性是为更好地传达新闻性内容服务的。

(6)理解性与感受性的统一

从播音创作过程来看,理解在先、感受在后,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理解与感受的关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在感受中加深理解。不理解或理解不深会使感受偏离稿件精神实质,而感受的深浅程度又影响理解的程度和水平。理解为感受导向,感受使得理解深化。因此,播音员在创作中要注意二者的统一,不能忽视或偏废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