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艺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传播形态

传播形态,即节目的形式、样态等外部特征。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出镜播报、新闻片配音、演播室主持、现场报道以及评论播音等。

出镜播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播音。虽然电视发展迅速、电视节目包括新闻节目形态日益多样,但播音员出镜新闻播报仍可说是新闻评论播音主持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一般来说,其稿件由记者、编辑采编,经过审查之后最终由播音员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传播,播音员是不能随意修改稿件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媒体的激烈竞争,出于传播效果、传播目的的考虑,播音员有时可作少量的语言润色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新闻片配音:新闻片配音和新闻播报相似,但仍有明显区别。在当下的各级电视媒体中,新闻片配音应当说是一名新闻播音员的基本能力,很多时候也是其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电视新闻片,集中体现了电视新闻的“视”“听”优势,除了画面之外,还需要配音语言对内容进行补充、解释或评论,很多时候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画面。新闻片配音整体语速偏快,对吐字、归音、用声、停连、重音、语气等基本功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播音员承接新闻整体、照顾新闻画面,使有声语言具有较强的画面感、讲述感。

演播室主持:包括连线采访、嘉宾访谈等具体形式。面对直播常态化、传播多样化的电视新闻传播现实,仅仅新闻播报是不能满足各方要求的,对新闻传播的整体把握、全面参与以及播音、主持、对话、采访等能力的自如运用,是对当下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其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复合能力的集中展现。面对全新的电视传播形势,“主播”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从中央到地方,很多电视台已经把“播音员”的称谓改成了“主播”。追根溯源,“主播”一词来源于世界其他华语传媒中对英语anchor一词的翻译,最初只是翻译用词不同。“主播”一词的流行,除了发音时的简洁、明亮,听觉上的和谐、悦耳之外,更多的在于播音员职能的逐步转变;因为细究起来,“主播”和“播音员”二者仍是有一定区别的。随着媒体的不断进步、电视新闻报道的不断发展,对播音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播报之外,播音员还身兼演播室连线、嘉宾访谈等多项任务,甚至参与前期采访、调查和后期的编导等多个环节。从这个意义上看,“主播”侧重有稿播音并身兼演播室主持,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也不同于欧美等国所谓“主播”(即总主持人),是具有特殊涵义和明确指向的全新称谓。

现场报道:报道者置身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实、传达事件动态、点评新闻事件,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新闻报道。现场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丰富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媒体和观众的重视。现场报道对报道者有声语言的精确性、非语言的恰当性、提供信息的全面性、采访提问的合理性等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现场报道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各级媒体竞争的焦点。

评论播音:传统的评论播音有社论、评论、短评、编后话等形态,多为记者、编辑所写,播音员进行有稿播音;而当下的评论播音,更多的形态可以称为主持人言论,即主持人在坚持正确创作道路的前提下对新闻事实、社会热点、舆论焦点、政策法规等作出个性化的议论,以此引导受众、引领舆论。这种评论既可以是三言两语的简评,也可以是逻辑严密的长论;既可以是一个人的表达,也可以是两人甚至多人的讨论。

需要明确的是,新闻评论类节目播音主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理论研究来说,强调节目策划、稿件写作、理解能力、表达技巧、抓取新闻眼、获得新鲜感等等都各有拥趸。其实,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播音主持,首先应当把握的是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以此为前提和基准进而进行恰切的有声语言的表达。只有以此为逻辑起点,才能清晰定位、找准方向,并深入探索共性中的个性、一般中的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