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协同创新与大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使命呼唤协同创新

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总体趋势看,协同创新是适合我国大学办学要求的新理念,是优化我国大学发展总体设计、深入推进我国大学职能集成开发、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时代的精神指南(别敦荣、胡颖,201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覆盖面广、学时多、指标硬、关注度高等特点。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人才和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决定性作用。

1.文件变化

作为指导全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出版,《教学大纲》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安排、测试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六方面做了说明。大纲的各项规定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安排、教材编写、教学质量检查的依据。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这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2004年初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试行)》],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六方面做了说明和部署。虽然《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试行)》都是六个方面的说明,但内容已经完全不同。《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而《课程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要求(试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满足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在《课程要求(试行)》实施3年以后,教育部又于2007年正式发布了《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课程要求(试行)》和《课程要求》均强调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后者突出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概念。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场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场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教学指南》强调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王海啸(2015)强调,相较于“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加体现新时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新时代的发展特色召唤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王海啸教授进一步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只有关注了“学”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多元化。

在我国近二十年大学英语教学史上,经历了四份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指导性文件,从《教学大纲》,到《课程要求(试行)》《课程要求》,直至即将颁发的《教学指南》,在目录编排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从课程定位与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评价与测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与以前的大纲、要求相比,《教学指南》更加详细、全面和科学,将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能够帮助大学英语教师打造大学生真正“终身受益、普遍欢迎”的英语课堂。

2.政策重视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入实施阶段。教育部着手抓了四项工作:一是组织专家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二是委托有关出版社开发教学软件系统;三是成立项目组研究制订《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四是从2004年2月起,选定180所高等学校参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型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司函〔2007〕1号)中指出开发网上考试系统,研究制订相关标准,逐步实现大学英语和网络教育全国统考课程的网上考试,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平台。2007年教育部1号文件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随后教育部出台的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司函〔2007〕2号)中单列一条,指出应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加强大学英语师资培训,造就一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研究建立四、六级网络考试系统。这两个文件成为各校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领导关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尧学于2002年发表了《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一文,就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2003年发表的《关于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入思考。

2004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分析了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工作进展,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2007年,周济部长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指出要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张尧学司长在2008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简要回顾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历程,充分肯定了所取得的成绩,重点剖析了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特别是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优势,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特别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刘贵芹,2012)。

历届教育部有关领导的讲话充分说明了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刘贵芹,2012)。其次,教育部领导们的讲话也进一步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引起了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4.考试改革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由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主持的一种教学考试,它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客观的、公正的、正确的评价,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益扩大的国际交流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为推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为中国各级用人部门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服务(杨惠中,2003)。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全国统一的大规模考试,对考生、学校、用人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四、六级考试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也不断改革与完善。从1999年5月起,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实施口语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Spoken English Test,简称为CET-SET),这标志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入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新阶段。

自2005年6月考试起,四、六级考试成绩采用了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成绩报道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即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成绩报告单,成绩单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四、六级考试加大了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增加了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了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

200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目结构进行改革,加重听力考查比重,从20%提高到35%。同年12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也采取相同的试卷结构。见表1-1、表1-2。

表1-1 2006年12月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

表1-2 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部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由纸笔考试过渡到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方式的考试(简称“网考”),2009年在全国部分高校进行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网考试点。

自2012年下半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面实施“多题多卷”的考试形式,跟以往采用一套试题,仅通过题目顺序变化实现“多卷”不同,此次改革推行同一考场内使用多套试卷进行考试,且每一套试卷的题目内容都不一样。

2013年12月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做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将听写变成全部考查单词短语;二是快速阅读变成段落信息匹配题;三是翻译扩充至150~200字的整段中译英;四是不再考查完形填空。见表1-3、表1-4。

表1-3 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

表1-4 自2016年6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历次改革,从题型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偏重能力的考试。尽管题型有所变化,但英语基本功依然非常重要,词汇、阅读、听写等,尤其是涉及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内容的翻译题型,侧重考查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具有科学性。另外,将短篇新闻纳入四、六级听力考试范围,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国际上的大事,了解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等。

从最初的以多项选择、客观题为主,至2013年12月主观题占40%,主观题比重在增加;即使是客观题,也不是以前能够靠“瞎蒙”取得分数,客观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深受社会、高校、大学生关注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不断变化,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

《教学指南》即将颁布,各级行政部门,上至教育部、教育厅,下至高校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一贯高度重视,以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不断变化,都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要求。在此变革时期更需要用新理念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协同创新,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